《镜中三国——历史的真实还是现实的化相》
第10节作者:
曾墨城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为云长,是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一说为今山西临猗县)人。《三国志》中并未交代其身世背景,但据清代学者宋荦《筠廊偶笔》系列中的《筠廊二笔》中记载,说清康熙十七年,解州有个叫于昌的人在塔庙附近过夜,做了个梦之后就神奇地发现了关羽祖先的墓砖。墓砖上刻着关羽父祖的名字和生卒时间,而且于昌还找到了墓道。
这个于昌将事情禀报给解州的地方官王朱旦。于是王朱旦写了一本《关侯祖墓碑记》,里面详细记载了关羽的家世背景。
说关羽的爷爷名叫关审,字问之,性格冲穆好道,喜欢用《易》和《春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关羽老爸名叫关毅,字道远,是一个极其孝顺的人。关毅于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六月二十四日(真详细)生了关羽,后来关羽娶了个老婆叫胡氏,光和元年(公元178年)五月十三日生了儿子关平。这份记载将关羽的身世介绍得极之详细。
看样子关羽似乎还是个文化世家,而且其中关羽祖父爱用《春秋》来教育孩子的记载也很好的呼应了《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的记载。
但这个《筠廊偶笔》系列本身就是笔记类型的著作,其中参杂有大量神怪小说的内容,其真实性本就不高。而且其中所述的墓砖和关家祖墓也并无实物发现。这段事情的记载也仅出现于此书,无其他资料互相印证,按照孤证不立的原则还是应对其持相当的保留态度。
不过通过关羽好读《左传》的记载,还是能够大致推断出他应该受到过一定程度的教育,所以关羽家的生活水平应该还是在温饱线之上的。不过这样的日子在他的青年时代发生了巨大改变。
也不知是因为年轻冲动还是刚烈叛逆的性格,反正他应该是在老家犯了什么事,而且事情还不小,所以他不得不背井离乡开始了亡命的生涯。逃亡的日子必然是相当不好过的。
在此期间,关羽应该深刻地体会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这个颇有正义感又有些叛逆的年轻人,或许是将社会的不公都归罪于了社会的上层人士。所以后来的关羽对士卒和出身寒微的人都颇为照顾,而对于贵族和士大夫却充满了敌意甚至蔑视。
日期:2013-01-24 21:28:59
背负着官司逃命在外,这感觉可能不是现下的叛逆小青年们能够真正体会的。一个人敢于做出一些出格甚至触犯当时法律的事情,而又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出逃在外,说明他不是一个会认命的人,他的内心深处希望自己能够去改变一些事情,希望命运能够更多的掌握在自己手里。
但长时间的逃亡也许让他迷茫,质疑自己的人生,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不知道该为了什么而奋斗。直到他遇见了另一个年轻人,一个刚刚从人生迷惘中走出来的年轻人——刘备。
这一年,他来到了遥远的涿县,这儿离老家已经很远了,应该不会有人再认得出他了,而且一路走来,自己的盘缠也差不多用尽了。此时的涿县,有一个小型的人才招聘会正在召开,规模不大,但却热闹非常。囊肿羞涩的关羽决定前去看看,试着找一份工作。而就在这里,他遇到了两个年轻人,就是这一次的相遇注定了这三个人会一辈子生死相随的走下去。
涿郡涿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而汉末的涿县更是人才济济。这里除了卢植和刘备,还住着另一个为大家所熟知的英雄,他就是张飞。
张飞字益德(不是翼德),他的出身史书上也没有交代,但我们知道张飞在书画上的造诣是非常之高的。所以说他应该受到过相当良好的教育。而张飞后来“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此小人是卑微的人的意思)的性格也可能和他的家庭出身有关。
因为家庭条件好,所以张飞从小就难以理解穷人们的艰苦,反而可能从小接触过不少士族阶层的人物,被他们中间有知识有文化的一部分人的气质所折服,所以对有文化有品德的人都特别敬重。据此推断张飞的家世应该还不错,有可能还是当地的一个小豪绅之类的。这就是张飞的出身背景。
日期:2013-01-24 21:58:47
我们知道,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有5大需求层次,分别是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当前一个需求满足之后就会依次出现后面的需求。
而张飞可能就是这一理论较为典型的例子。首先,他的家庭条件决定了他不可能得不到生理上和安全上的需求。其次,他当时年龄还比较小,对于情感的需求并不强烈,这一需求在后来张飞快要加入大叔行列的时候才开始变得迫切起来。不过他幸运的遇上了在外采蘑菇的夏侯妹妹,这是后话,我们暂且按下不表。
此时的张飞在各项基本需求都满足了之后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那么如何才能得到尊重?答,干一番事业!如何才能自我实现?答,还是干一番事业!迫切想要干一番事业的张飞在这个时候看到了刘备的人才招聘广告。
就这样,三个人相遇了。一个亡命的落魄青年关羽和一个迫切想要得到尊重的毛头小子张飞,在这里,受到了当地小黑社会头目刘备的热情接待。他们用同一个套餐具吃饭,在同一张床上睡觉。
三个年轻人或许时常一起卧谈,便如同大学里极要好的室友,他们各自用手枕着头,目光越过漆黑的屋顶,思想游离于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他们聊起人生,聊起抱负,聊起今后的一切,或许聊到激动处还说着一定要做一番大事业,要让天下的黎民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这样慷慨激昂的话。
对人生迷茫不清的关羽和张飞在这里找到了他们一直所追求的人生目标与归宿。逐渐的,三个人变得形影不离,亲如兄弟。我们知道后来关羽为了找寻刘备,不惜抛弃荣华富贵,在那个出省比出国还难的年代,几乎独身而行,历经千山万水,也许就是为了寻回那个曾经的梦想,寻回他们当初的情义。
只要有你的消息,不管我身在何处,都会向你飞奔而去。而这一切的开始就是这次的相遇。
从此,他们悲喜相连,他们荣辱与共,一起完成着那个共同的梦想,一起见证永恒的情谊。这是多么真挚的感情,就像老版《三国》中唱的那样:“这一拜,生死不改!”虽然史书上并没有桃园结义的记录,但我相信罗贯中在创作这段故事的时候一定充满了对三人感情的欣赏和礼赞。
也只有这一段描写才能够充分地体现三人相遇相知的深深情义。
招聘工作终于结束了,聚集了不少徒众的刘备肩上的担子也渐渐地重了起来,因为他承担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理想还有兄弟们的梦。为了让兄弟们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一时期的刘备估计开始了广泛的业务拓展工作,走走镖啊,帮苏老板和张老板护送一下马匹啦,和其他的小社团抢抢地盘啦什么的。反正刘备能打的名声在当地逐渐地传开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