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三国——历史的真实还是现实的化相》
第12节作者:
曾墨城 这样的话实在让全国人民都汗颜,国家的君父都认太监做爹了,那咱们岂不是都成了阉人的孙子?咱们的青年曹操就是在这样一个太监势力疯狂滋长的年代做了一件轰动全洛阳城的事情。
这一天,曹操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行刺皇帝的老爹,这个全天下最有权势的阉人——张让。这可能是受到当时社会上支持党人,反对阉人的风气影响;也可能是曹操由于自己出身于一个宦官家庭,从内心深处急于摆脱这样的背景,和阉人们划清界限;当然更有可能是曹操就是想做一些石破天惊的事情来自我炒作一番。
不管怎样,血气方刚的曹操趁夜偷偷的潜入了张让府,不过很快就被张公公发现了。张府的众保安将曹操团团围住,慢慢逼到庭院里,准备攻击。却只见曹操用三倍于正常速度的动作开始做起了第九套儿童广播体操,就差配上加速版的音乐了,不过这看起来还真有点施展神功的感觉。(你用这么快的速度做广播体操你也像高手)
只见他手中握着的手戟舞动开来,虎虎生风,大有来一个死一个的气势。当然光靠蛮力硬来也不像咱曹操的性格,估计时不时的还做了一些阵前策反的工作。比如给张家保安们洗洗脑,灌输一下院子是张让的,命是自己的之类的思想。
看着众人都不愿轻易当出头鸟,曹操知道自己成功了,心想反正明天老子行刺张让的事就要上报纸的头版头条了,说不定两个时辰之后的洛阳晨报就能看到。目的既然达到了,那撤吧。随即施展轻功,逾墙而出。当然向外跳落的时候是不是摔了个狗吃屎就不得而知了。
孙盛的《异同杂语》用了“才武绝人”四个字来形容这次曹操的风采。估计第二天看到报纸的少女千金,多半会为曹操的英武事迹而着迷尖叫吧。不过这样看起来曹操的功夫确实还是不错的。梁章钜的《三国志旁证》引刘昭《幼童传》中也有曹操少年时在水潭里勇斗蛟龙(可能是鳄鱼)的神奇记载。(这条资料的真实度还是相当有待考证的)看来这些年也算没白混吧。
日期:2013-01-28 14:13:40
不过这件事在其他人眼中并不一定都是赞扬的态度,因为曹操死不要脸臭三俗的丑恶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大家也绝对不会吝惜自己对邪恶的联想能力,不定把他的出发点想象得多么的污秽了。
但幸而这世间总还是有伯乐的。梁国的桥玄、南阳的何顒、汝南王儁还有前面讲到的名士李膺的儿子李瓒都对曹操有过很高的评价。其中最著名应当要数桥玄了。
说起桥玄,很多人都认为他就是二桥(二乔)的老爸桥公。因为《三国志?周瑜传》中有载:“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清人沈钦韩据此在《两汉书疏证》中说:“桥公者,太尉桥玄也。汉制为三公者方称公。”这个说法看起来貌似说得通。不过另外有人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质疑。
同样是清代人的卢弼就在他的《三国志集解》中指出:“弼按权呼张昭曰张公,时人呼程普为程公,世人呼庞德公为庞公。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见《汉书?贾谊传》。于公治孝妇狱,郡中大敬重于公,见《汉书?于定国传》。是皆不必三公始称公也。”
他旁征博引的指出,在当时,并不是只有官至“三公”的人才能被称作“公”。而且卢弼还指出“又按本传桥公二女为攻皖时所得,据《寰宇记》,桥公为舒州怀宁人,即汉之庐江郡皖人。《后汉书?桥玄传》玄为梁国睢阳人,两不相涉。果为玄女则阿瞒方受知于玄,铜雀春深早已如愿相偿,伯符、公瑾不得专此国色矣。《后汉书》、《三国志》绝无一字及之,沈说之误无疑矣。”
这里更加明确地说明了大小桥的老爹那个桥公是安徽合肥人,而桥玄是河南商丘人。《魏书》中记载桥玄曾经对曹操说过照顾他妻子儿女的话,如果桥公就是桥玄的话,那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愿望早就达成了,哪里还轮得到你孙策和周瑜去抢那两个大美女。所以,此桥公应该非彼桥公。
日期:2013-01-28 20:28:31
桥玄字公祖,是东汉末年的著名贤臣,清廉正直品德高尚,虽然司空、司徒、太尉三个最高职位都担任过但死后连买棺材板和开追悼会的钱都不太够。《魏书》说他“世名知人”,《续汉书》中说他“长于人物”,说明这老爷子看人看得很准。
所以桥老爷子见到曹操之后,一眼就看出了他的志向和才能,对年轻的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不仅如此,桥老爷子还积极为曹操筹谋,想把它尽快推广出去。桥玄对曹操说:“你现在还不知名,应该先炒作一番。这样,你去找许子将,他可以让你迅速出名。”
许子将名叫许邵字子将,是当时一个名气极大的评论家,他每个月都要搞一次人才品鉴的论坛,称为“月旦评”。被他评论过的人不管是好是坏,都会一夜成名。本着要成名找子将的原则,曹操抱着一堆不知从哪儿坑来的礼品,到这位大评论家的别墅里拜会。但许评论家却根本不搭理他。
正常人遇到这么尴尬的局面,要么就是死皮赖脸地哀求或者等待,要么就是讪讪地离开。但曹操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瞬间就变了脸。不让你满脸桃花开,你还真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了是吧。被曹操下了点猛料的许先生这下算是领教了这个年轻人的真面目。最后被逼无奈还是答了一句:“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后大笑而出。
日期:2013-01-29 14:06:17
这里或许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曹操在青年时期会有如此大的转变,被一些牛人给予了这么高的评价和认可。(不管英雄也好,奸雄也罢,至少是才能上的认可)我想这和他的一些爱好有很大关系。曹操有一个保持终身的良好爱好——看书。这个看书并不是看什么知音、故事会之类的,而是看好书,主要是经典名著和全球畅销作品。
从后面曹操所写的诗和文章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曹操的文学修养是相当高的,而且所学甚广,涉猎过相当多的领域。孙盛的《异同杂语》说他“博览群书”,而且“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其中最喜欢的应该要数兵圣孙武同志写的《孙子兵法》,这部书并不是教你怎么当孙子,而是教你怎么把别人弄成孙子。
曹操显然对怎么把别人弄成孙子这种牛逼技能大感兴趣,对这部书是爱不释手,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时常在上面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和读后感。逐渐的就成了传世的《曹操注孙子兵法》。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长期的阅读优质读物的过程中,内心世界极度空虚的小曹操想必得到了许多情感上的寄托,慢慢地开始爱上了这项运动。
在此过程中他的思想和行为也逐渐受到了很大影响。社科时政类书籍让他思考和了解社会问题,比如宦官乱政的问题。历史类书籍让他总结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教训。文学类书籍让他有了浪漫的气质和丰富的联想思维。侠客小说类书籍(那时比较流行这一类)让他拥有了保护弱小伸张正义的意识。兵法类书籍让他学会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权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