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三国——历史的真实还是现实的化相》
第24节作者:
曾墨城 日期:2013-03-05 19:04:15
如果王嘉裸游馆的记载算是三级片的话,那明人谢肇淛所著《文海披沙》中对灵帝淫行的记载就完全可以说是变态AV了。据《文海披沙》记载,说“灵帝于西园弄狗以配人”(瀑布汗)……赤果果的兽(哔,十八禁词汇)交啊……看来人类的口味从来就没有清淡过,人配物的历史竟然可以追溯到一千八百多年前。不过可能要让各位看官失望的是,《文海披沙》亦属于小说杂记,且据后汉年代过于久远,可信度应是较低的。(不过这至少可以证明明人的口味已经重得有些恶心了)
除上述的裸游馆和人配物之外,目前网上还有一种说法也甚嚣尘上。说灵帝强令宫女们穿开裆裤以方便自己想要发泄的时候拉过一个来就可以搞,方便省事,搞五次当过去搞一次,大大提高了XXOO的效率。不过笔者疏漏并没找到相关的记载,唯一类似的记载是晋人崔豹《古今注》中的一句话:“至灵帝,赐宫人蹙金丝合胜袜肚,亦名齐裆。”
这又袜又裆的,乍一看貌似是挺像屁股大腿那点事的,不过古代的名词用字可不能直接用现代的意思来解,这个袜肚、齐裆其实是一种内衣,并非所谓的开裆裤。
中国在先秦以前是没有专门的裤子的,只有给腿部保暖用的胫衣,这种胫衣则有点类似于今天的长筒袜或丝袜。
大概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时候,中原的人们才开始穿连裆裤,称之为“穷绔”。这种穷绔实际上只是为了在打仗和劳作时不走光而穿的。
试想你插秧的时候,微风一撩,两片白花花的屁股蛋子在春风中若隐若现该是有多不雅观呐。
除上述情况之外,人们圉于传统礼仪是不会穿这种穷绔的。直到唐宋左右,连裆裤才开始普及使用。所以,灵帝强令宫女穿开裆裤以方便自己行淫的说法似乎有意淫、脑补之嫌。
日期:2013-03-06 19:25:59
第三,“热爱影视”。
灵帝对影视行业的热爱简直到了狂热的地步。在内廷打造影视一条街,模拟市井街道,灵帝自己担任编剧、导演,让宫女、太监和嫔妃们饰演过路的客商,而自己亲自出演卖货的商贩,玩得是不亦乐乎。
说到此处只能叹一句造化弄人,心怀天下的刘小备,虽有周济苍生的大志,但却因身世不佳只能以摆摊维生;而身为皇帝的刘大宏,虽拥有着拯救大众的权力,但却废弛政事,以摆摊嬉戏为乐……
黄巾之乱时,鉴于扫黄是头等大事,所以灵帝的电影事业暂时停滞了一段时间。但黄巾被平定的第二年,灵帝就和他的太监爹妈们又开始了“辛勤”地工作。虽然受黄巾起义的影响,全国上下的各种暴动叛乱仍在此起彼伏,但洛阳的《满城尽泡鸳鸯浴》却已经开机拍摄了。什么是泰山崩于前而面色不改,灵帝刘宏绝对可以说是个中之典范。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开始拍摄工作的灵帝发现宫殿似乎越看越旧了,各个影视基地的内外景也基本上拍了个遍,为了呈现给大家更优质的影视作品,灵帝决定,打造一座影视城。
不过这运作资金大多在扫黄的时候用掉了。于是,为了筹集资金,在“爹妈”张让、赵忠的建议下,灵帝搞起了大灾有大爱,多难能兴邦的“灾后重建”工作。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灾后重建人人有份。所以全国人民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卖了身再出钱。中国是农业大国,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让更多的公民能够享受纳税者的荣耀,耕地税,必须涨,每亩十钱,决不还价。
我们伟大的皇帝陛下绝对是大公无私的,哪有老百姓出钱,公务员睡觉的道理。各地政府也给我行动起来,用你们的行动来证明你们对祖国的忠诚。为打造皇家影视城,各州郡配额进献良木、美石,分批送往京师洛阳。
日期:2013-03-06 20:39:37
不仅如此,刺史、郡守以及茂才、孝廉,升迁、赴任者也必须捐资“修宫”。各地新上任的官员,都必须先去西园议定应交纳的钱数,然后方能赴任。一些清廉之士实在受不了这种强买强卖,纷纷上疏请辞,但全都没有被批准。这官不是你想辞想辞就能辞,必须去给我上任,而且钱也一分不能少。
当时的媒体就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情,河内名士司马直被任命为钜鹿太守,因他平时素有清谦之称,故将他应交的数额减少了三百万。司马直接到诏书后,喟然长叹,说:
“身为百姓的父母官,却要剥削百姓去迎合当前这种弊政,我于心何忍呐。”遂借口有病而辞职,但却未获批准。
不过中国也从来不缺有血性的人,在赴任途中,司马直走到孟津,上书极为详细直率地陈述了当前的各种弊政,然后本着我不入地狱谁爱入谁入的大无畏精神,服毒自杀了。
中国从古自今就是这样,在没搞出人命之前是绝对不会有人管的。司马先生深刻地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决定牺牲自己,来挽救其他被迫交钱的人们。司马直是名士,在全国都颇有声誉,他的事情曝光之后,天下震动,舆论哗然,灵帝迫于压力,才暂时停止了修宫钱的征收。
最后一项,也是对帝国伤害最大的一项——卖官鬻爵。
买卖官爵这件事在历史上并不算稀奇,历朝历代暴君贤帝几乎人人都涉足过这个行业。但汉灵帝刘宏绝对是卖官业的奇葩,销售界的达人。他卖出了自己的风格,卖出了自己的水平,虽不敢说后无来者,但一定是前无古人。
这卖爵的事出现得比较早,秦朝时期就有过纳粟拜爵 之事。即便贤明如汉文帝,也曾在晁错的建议下以卖爵的方式来缓解边塞缺粮的压力。这卖官嘛,估计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武帝时期因为讨伐匈奴等因素,使得国库极度虚耗,所以采取了“捐资授官”的应急措施。不过这些买卖官爵一方面是出于灾害或边事的压力而做出的临时举措,另一方面也因为这种行为确实不值得提倡所以总还是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只用了“纳”、“捐”等的词,不敢赤裸裸地说“卖”,而且此前出售的也只是些低级爵位和闲职。
日期:2013-03-07 19:14:16
不过上述这种情形在桓灵二帝执政时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卖官业在经过了四百年的停滞不前之后,经过桓灵二帝的不懈努力,终于产生了质的飞跃。灵帝时期更成为了卖官业的黄金年代,汉灵帝刘宏不仅完全吸收了前人的种种经验,而且还创造性的发明了官爵专卖店。
从中央到地方,从万石到百石,从太尉到县尉,不管高低,无论贵贱,统统明码标价,在西园进行展列销售,应有尽有,满足您所有的消费愿望,让您梦想成真!
价格标准由灵帝亲自拟定,地方官因为实权较大,油水较多,属于畅销产品,所以售卖价格为官俸的一万倍,如年薪二千石的太守,价格为二千万钱,四百石的县长售价四百万;而中央官员不能直接从老百姓身上搜刮,来钱较慢,属于非畅销产品,所以灵帝非常公道地将价格调低了不少,三公仅售一千万,其余的依次递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