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说说三舅的灵异经历和他遭受的血光之灾)》
第51节作者:
爱吃米饭的包子 日期:2014-10-17 20:39:00
马上有个人说:“这是胡家岭人,叫个羊娃。”
“他跑这里干什么来了?有啥心愿?”
“他是来求福的,求保佑他一家人。”
“他家都有些什么人?”
一个人跑到后边,抱来一大摞书本一样的东西,三两下翻开了,说:“这人家里连他一共有五个人——咦,不对啊!”
“怎么了?”
“这里咋又两份册子!一份上面写着他大活到七十二岁,他娘六十八岁,羊娃三十一岁,秀梅五十七岁,石头六十三岁。另一份上面记的不一样,两个老人没变,羊娃变成了六十四岁,石头十一岁,秀梅......奇怪,怎么没有她?奇怪了!”
“咋记乱了?你咋弄着呢!”有人大声斥责。
“这不是我写下来的,是自动记载的。以前还没碰到过这种情况,一个人咋能有两份记载呢!”
众人都不说话了,望着一个穿着长袖子戴头巾的人。那个人瞪着眼睛想了一会儿,点点头,说:“是了,应该是这样。这个羊娃本来三十一岁就该死的,石头跟秀梅不知怎么的,顶了他,把他的命换下来了,这两个人走了,秀梅肯定也过去了。”
“这个大男人的,出了事拿自己的小娃跟媳妇顶包,简直就不是个人!怪不得刚才我闻见一股臭气,原来是他身上的。”一个人怒睁双眼,抡起手里的铁链子,往三舅身上狠狠一抽。
“啊——”三舅大喊一声,痛得捂着肩膀跳了起来。这一跳,头一下子撞在墙上,人清醒了,原来刚才做了个梦。这段时间天天忙活,睡得少,刚才一坐下来就睡着了。看看外边,还是阴云,却并没有下雨的痕迹。他回头看看佛像,想起了刚才那个梦,心里有些害怕,赶紧出了庙,就往回走。
一路上他都在想刚才那个奇怪的梦。以前的梦,可能是虚无缥缈的,跟现实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可是现在,从去年开始,每次他做梦,醒来的时候发现都有应验,他的梦肯定是某种兆头,或者有些事情,他在梦中就经历了,这种经历很虚幻,因为现实生活中没出现这种经历,可也很真实,因为事情的结果跟梦中的一模一样。
这是怪事,或许是他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他相信这肯定跟金山那个女人有关系,自从她的事情出现了以后,三舅才有这种情况的。而且每次的噩梦都在现实中应验了。
这一次是什么意思?那个人说,有两个册子,所以很奇怪。看样子每个人本来都只有一个的。这是不是就是老人经常说的生死薄啊!生死簿不是应该在阴曹地府吗?双龙寺这里怎么会有?还是一个地方的鬼神管一个地方的人?、
他还记得那个人说,他的两个册子,一个是三十一岁,一个是六十四岁,有两个年龄,石头跟秀梅的也是这样,都有两个年龄。按照那个人的说法,自己应该三十一岁就死的。今年已经三十二岁了,就是去年。石头跟秀梅的年龄应该挺长的,怎么又出事了?第二个册子里跟第一个完全不一样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日期:2014-10-17 21:49:00
三舅猛然一顿,对了,肯定是这样!那个人不也说了吗?石头跟秀梅顶了他,把他换下来了,所以他活下来了,石头走了,那么秀梅肯定也是走了。
他们两个人都是因为自己才折寿的,尤其是石头,可怜他还没成人,听老人说,没成人的都算夭折,下辈子投胎不会好,自己把娃坑苦了。上次老太还说,什么明败暗败的,娃把自己给克了,其实本来不应该这样的。
半路上三舅就想好了,他要到山里去问爷。他有个问题,要找个答案。
前脚刚进屋,后脚雨就来了。已经到后半晌了,舅婆跟舅爷还没从地里回来。不是大暴雨,但也不是小雨,地面很快就湿了。三舅不知道两个人到哪片地里去了,赶紧跑到坡头的大路上,很多人顶着草帽,把镰刀别在腰间,手捂着帽子,弓着腰匆匆往回跑。老远就看见舅爷担着一担麦,往这边急匆匆地走。
三舅赶紧跑过去,把舅爷接了,说:“下雨天的,你担这干啥!”
“回来也是空人,捎些是些。”舅爷说。舅婆在后面跟着,三个人一路小跑回了家。
回来换了衣服,舅婆把饭端上来,三舅吃着,说:“大,雨这一下,暂时就没法割麦了。就算今晚上停了,明天也得耽搁一天,我想到山里去一趟,明天去明天就回来了。”
“得是秀梅有消息了?”舅婆赶紧问。
三舅摇摇头,他想起那个人的话了,如果真是这样,舅母肯定也是凶多吉少了。他真是个大罪人,一个人把一家子都给害了。
“没有啥事吧?”舅爷说。
“一点儿小事。”三舅说着,扒拉了一口饭,说,“咱屋这几年一直不顺,我今儿到双龙寺去了,又出了点儿事,我想到山里去问爷,看到底哪里出麻达了。”
“你咋了?”舅婆赶紧问,一边急急地打量三舅。
三舅说:“不要紧,我好着呢!反正也没事,我就想去问问。”
“三官庙不是有个和尚么,你到庙里求个签,让和尚帮忙解一下,看和尚说咋说的。”舅婆说。
“和尚不管这事.....”一直沉默不语的舅爷说了一句。
事情就这么定了,三舅到山里去问爷,替他们这个前路迷茫的家庭寻找一条道路。
第二天天刚麻麻亮,三舅就出发了,雨停了,天还阴着,看样子似乎后边还会下雨。他戴了一个草帽,拿了一把破雨伞,把昨晚准备好的东西都装进袋子里,提着走了。
山里很远,怕得有三十多里吧。他先走到马楼的官路上,顺着官路一直往上走。这条路是往东一直通到玉山厚镇,往西走,沿途有普华,再下去就到蓝关镇,走不多远就到县城。
三舅上了官道,一直往东走。他的目标,就是眼前的这座大山,爷就在 山里。这座山,据说就是有名的玉山,蓝田的玉石从古代开始就非常有名,几千年前,就已经有蓝田玉的历史记载了,有钱人家的妇女,都把能佩戴蓝田玉作为身份高贵的象征,唐朝的时候,还有一个诗人写过一首诗,其中就有关于蓝田玉的句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