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2-12 17:13:22
(4)鸣条之战
热身赛已经差不多了,运动员商汤非常渴望上场一拳把桀打倒在地,教练伊尹及时制止了:战端一开,成王败寇!为了确保决战必胜,伊尹建议成汤停止向夏桀进贡,以试探夏桀的实力,结果,夏桀怒征“九夷”之师伐汤。伊尹一看夏桀还很号召力,急忙劝成汤向夏桀谢罪。桀怒气平了,再次放过商汤,而商汤立即派人重金笼络“九夷”部落。在外交取得成就以后,商汤再次停止进贡,夏桀再次怒征“九夷”之师,但“九夷”这一次沉默了,张爱玲说过:所谓忠诚,只是受到的诱惑还不够,决战最终来临。
战争打响之前,商汤做了有名的战前动员,演讲稿后来被原文摘录在《尚书》里,叫《汤誓》。商汤强调:夏桀暴虐无道,搞得天怒人怨,商奉上天之命伐夏,是要替天行道,凡是不听从号令的将受到惩罚。有了商汤这篇檄文模板以后,每一次王朝更替,新王朝都会以奉天讨伐作为演讲的开场白。商汤在建立商王朝的同时,也无意识地为商朝大厦的倒闭准备了挖土机。
誓师后,成汤选良车70乘,战士6000人,采取迂回包抄战略,绕道夏都以西发动突袭。夏军仓促应战,同商汤的军队在鸣条一带(今河南封丘附近)遭遇。这时候老天还真有了点灭夏的意思,据说,在两军战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夏桀跑上一个小山坡上观战,忽降天大雨,夏桀下山避雨。夏桀一跑,士兵以为是大军在撤退,于是纷纷后退。商汤军队乘势掩杀,夏军兵败如山倒,桀渡江向南巢逃窜被捕获,后就流放于在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据说,桀后来被饿死,也有的说是病死,其实如何死去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舞台已经更换了主角。
写到这里,还想提一下鸣条之战。上古的战争一般很朴素,作战指挥没有明显的战略战术痕迹,先前说黄帝演练很多阵法,那只是让士兵进退有度,不至于大家乱成一团群殴,谈不上战略思想。而鸣条之战明显不同:首先,商在战争之前,认真比较了双方政治、经济、地理等情况的优劣,并据此对国内政策做出相应调整(迁都,薄赋)。其次,各个击破打击诸侯削弱夏朝的实力,对夏朝形成包围(灭11诸侯国)。再次,有意识试探观察“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通过外交手段争取最大支持(笼络“九夷”),最后,采取迂回包抄突袭战术。整场战争目标明确,战略思路清晰,对于后世战争的发展和军事理论的构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期:2015-02-13 13:49:47
3、商汤革命的意义
商汤推翻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武力改朝换代。自此中国把改朝换代说成是天命的变革,所以称为“革命”。
很多文人一直鼓吹这次革命意义非凡,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商汤开以武力夺得天下的先例,打破了天子是不可变的定律,是中国政治史上的第一次改革。二是商汤领导推翻垂死腐朽的夏王朝,符合人民的愿望,因此得到后人的肯定和赞扬。
对于这两点意见,我又是一头雾水:一是后羿和寒浞都曾取代了天子(只是没有改变朝代名称),只是因为个人能力不够没有将王位传于子孙,这两次取代天子的行为算不算打破天子不可变的规律?二是关于商汤推翻夏王朝是顺应民意这个说法,我很疑惑什么是民意?民意从字面上解释,是民众的意愿,什么又是民众?社会的群体的多数人就是民众。那我们先看一下,夏商交替时期哪一个群体是社会的多数人。商朝的社会结构和夏朝一样,依然分为天子、贵族、平民、奴隶。很明显天子和贵族不可能是多数人,平民和奴隶一定是多数人。那是不是可以说推翻夏朝是平民和奴隶的意愿?在夏桀的四宗罪里,我曾经提到由于夏桀残暴的统治,人民非常悲愤地说:“时日曷丧,予及如偕亡”,从这句话看起来,推翻夏朝还真的是众望所归,但实际上这句话出自《尚书.汤誓》,我已经介绍过《汤誓》是商汤伐夏的战前演讲稿,也就是说,所谓民意是由商汤代表民众转述的。
那么,问题来了,被转述的民意是不是真民意?民意是怎样被统治者采集和理解到的?在3000年后的信息时代,民意还经常莫名其妙的被代表们代表了,3000年前,平民和奴隶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当然,如果要深刻讨论这个问题,单独出一本《谁能够代表民意》的著作进行讨论也不过分。在此,我只能很痛心地说,从王朝建立开始,民意就是贵族化的东西,多数人的声音未必就是最响亮的声音,掌握发声渠道你就可能代表“民意”,掌握意识形态你就可以把控“民意”,掌握“枪杆子”你就可以**“民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