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那些牛人牛事》
第60节

作者: 大志夜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0-19 09:38:51
  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到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这二十年,是宋初水军建设非常重要的二十年。
  而此时,北宋已经非常强大,江南的李煜等已经很衰弱。从宋太祖到宋太宗,非常关心水军建设,不完全统计,亲自到造船工地和水军训练基地视察就达34次之多,有时一个月就要去视察两次。
  因为要征江南,水军是很重要的。至少说明,宋太祖和宋太宗对敌人是非常重视的。

  可是,我们看不到朱温在这方面做过任何的准备。他把水网密布的淮南和广阔平坦的中原大地混为一谈,以为骑兵和步兵在淮南可以像在中原大地一样的纵横驰骋。
  把朱温和赵氏兄弟对比一下,你就知道雄才大略的帝王与一般藩镇的区别。在战略思想的把握上,谁有几斤几两,一目了然。
  朱温的轻敌思想还传染了他的部下将领们。庞师古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庞师古自以为军队数量远远超过杨行密,杨行密只能在淮南固守楚州,绝对不会渡淮跟他交战。正因为如此,他才敢在清口扎营,他才敢放心地睡大觉、对弈娱乐,他才敢邈视杨行密的一切军事行动。
  轻敌,让朱温贸然发动了这场战争,也输掉了这场战争。
  朱粉乙:朱温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进攻淮南时机尚未成熟。
  朱温的军队先后多次进攻淮南,进攻过孙儒,也进攻过杨行密,除了几次小型的胜利如朱友恭夺得黄州之类的以外,都先后失败了。这些失败,并不是将领无能,或者士兵作战不勇敢,或者其它因素。根本原因是朱温并没有具备完全战胜杨行密的条件。明知不可为而勉强为之,失败是肯定的。

  朱温后方不稳定,虽然此时最大的敌人李克用正跟刘仁恭打得不可开交,无力对付朱温,但双方胜败难料,朱温不得不在北方屯驻大军以防不测。因此,朱温不能调集更多的优势兵力来对付杨行密,有后顾之忧,所以不能全力以赴。
  朱温内部军心、民心不稳,直接影响军队的战斗力。特别是刚刚征服的徐、宿、兖、郓、曹、濮等州军队,很多士兵刚刚投降过来,存在大量的不稳定因素。朱温的军队组成,跟曹操、符坚的军队组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日期:2014-10-19 14:51:13
  朱温的军队结构和装备还不具备在淮南作战的条件。朱温的军队只有骑兵和步兵,没有水军,这样的军队,在中原大地上作战,机动性强、战斗力强,但是,到了水网密布的淮南,则行动困难,战斗力大大削弱。没有水军、没有船只的军队,渡河只能依靠扎浮桥这种原始、落后、缓慢的方式。在水流急、河面宽、材料缺乏、敌军干扰的的地方,扎浮桥是很困难的。当然,在这样的地方,没有船只,后勤补给也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绝对的优势兵力,是绝对不可能战胜敌人的。

  朱温的汴军将士缺乏在江淮地区作战的经验。不同的地理条件,战术上有很大的区别,习惯于在山地、平原作战的将士,到了江淮水乡,时不时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弄得他们张皇失措。
  朱温不占天时,也不占地利、人和,失败是肯定的。
  朱粉丙:朱温失败的重要原因还有战略上的失误。
  品字形的进攻策略本身没有错,但位置的选择和兵力部署、将领的任用上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品字形进攻阵线的三个点相距太远,出现紧急情况互相不能救援,失去了主攻、辅攻、策应三个战略目标的实际意义,变成了两个孤立的进攻和一个毫无意义的策应。
  朱温此战的目标是指向扬州,就应该重点突出,压缩攻击范围,主帅不应该用在淮南屡战屡败的庞师古,而应该任用急先锋葛从周。如果朱温本人不怕死,应该亲自出马,而不是龟缩在大军的后面。向人家杨行密同志学习,走在进攻部队的前头。
  兵力不变,调整一下进攻路线和策略,也调整一下将领的位置,情况肯定不同。
  东路军,朱温亲自为主帅,率军七万从清口渡淮,攻下楚州,然后经宝应、高邮线直取扬州。如果这样,涟水的张训估计是不能抵挡的;朱温也能够在杨行密到达之前顺利渡淮。
  西路军,葛从周领兵三万攻占泗州,并在泗州坚守,负责拦截来自寿、濠、滁等州的援军。他的目标是打援,保护朱温的右翼安全。
  中路军,庞师古率军一万驻宿迁,遇紧急情况随时增援。
  这个布局,进可攻,退可守,杨行密要棘手得多。

  日期:2014-10-19 17:04:46
  朱粉丁:朱温的部将庞师古和葛从周,也有一定的过错。
  过错最主要的是庞师古,他的自杀型选址驻军,似乎是杨行密的间谍。如果他不是死于乱军,我们甚至会怀疑他是不是被杨行密收买了。太自信、太大意、太刚愎自用。本来,败局已定,责任主要在朱温,但是,如果庞师古善于带兵一点,至少损失不会这么大。
  葛从周也有一定的过错。本来率领的军队已经到了濠州,听说庞师古兵败,你撤退是应该的,较量是不可能的,保存实力最重要。可是,你干嘛要向寿州方向撤退?为什么不直接向宿州撤退,与朱温的策应部队会合?如果这样,是不是可以避免既要渡淠水,又要渡淮河?
  综合起来看,此战败局早已注定,责任主要在发动此战的朱温。而庞师古和葛从周两员主将,战场上的错误指挥,也要负一部分责任。
  朱温本来就在哭鼻子,如果听了这些发言,应该哭得更厉害了吧?
  “杨粉”们也想发言,不过,经验交流就免了吧。今后夜郎要专门讲杨行密的故事,到时候请大家早发言。
  不过,说个梗概还是可以的。
  比如说,杨行密的淮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人心归附,朱瑾投降后军事力量增强,杨行密善于用人,将帅团结等等等等。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所以胜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