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的河流——一个乡野青年的奋斗之路》
第43节

作者: 寒江雪鹤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3-21 22:49:17
  两个人聊着聊着,夜就沉了,于弘毅想着明天的采访,心里有些兴奋,但是他又敛住这种情绪,生怕被王飞扬捕捉到,不过,王飞扬已经感受到了。
  王飞扬笑笑说,弘毅,你不要有负担,我在报社是个什么样的角色我自己最清楚,我在这里没有前途,如果不是苏凝,我可能早走了,我觉得外面的世界很大,这里不过是人生的一站。
  于弘毅看他如此真诚,心里免不了一阵唏嘘,想了想说,你倒不必如此悲观,苏凝对你印象越来越好,不过你们之间的鸿沟不好跨越,除非是命运能够给你一个机会,让你们跨越天堑,站在平等的起点上,那个时候,你们才有真爱。

  “我们还有希望,你和女朋友怎么样了?”王飞扬一点儿也没有将未能一同采访的事情放在心上,世间万事,你在乎是一个结果,不在乎是另外一个结果,甚至是相反的两个结果。
  于弘毅想了想,叹了一口气说,我可能不会分手,那样我太儿戏了,就这样走下去吧,我对她也有真感情。
  “如果你口渴了,你会找出理由去喝水吗?不会,你会端起来咕咚咕咚喝下去,凡是需要找出理由来维持的感情,早晚都会有理由枯竭的那一天,我倒不觉得分手就是卑鄙的,你这样做就是道德的!”王飞扬觉得,于弘毅的心结依然缠绕在身体,他要帮他解开。
  王飞扬的话就像一阵大风,吹走了于弘毅的那些理由,让他赤身裸体地奔跑在夜色的虚空里,他沉默了,最后说了一句,早些睡吧,明天还要出差。
  第二天早晨,四点四十五分,于弘毅准时来到了大院门口,那里已经有一辆车在等候着,他和师傅打过招呼,就站在车门口等,过了一会儿,人陆陆续续到齐了,师傅发动车,出发。
  在路上,于弘毅尽可能地记住杨老师的话,少说,多记,多笑。张干事是个老宣传了,系统内好些人物典型都是出自他手,刘干事今天来,主要是这次采访的主人公是他们联勤口的,他们两个一边聊着天,一边和于弘毅交待着此行的任务:基层某单位的一个副大队长因公牺牲了,这次出差就是要收集好典型的材料,树立起新的学习标杆。
  于弘毅边听边记,偶尔会问个问题,张干事他们聊完天,便各自睡去,于弘毅也跟着补了一小觉,时常在颠簸中醒来,看到窗外的风景一闪而过,他们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
  迷迷糊糊中,听得师傅说到了,于弘毅连忙揉揉眼,摇摇头,振奋一下精神,做出斗志昂扬的样子,他看到车外有几位领导在候着,连忙跟着张干事他们下车,相互敬礼以后,大家开始握手寒暄,随后大家步入到一个会议室。
  桌上摆有香蕉之类的水果,每个人前面都有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宾主坐定,开始进入正题,当地的领导开始谈这个人的生平和业绩,听得于弘毅眼睛湿湿的,他在采访本上写道:我被感动了!
  双方沟通了很长时间,然后宣布吃饭,就在食堂里,找了一个包间,简单地吃了,然后回房间休息,下午的任务是,到这个人的家里,和他的家人见面。

  于弘毅很少问,只是一直在记录,他在午休的时候,一直在想,下午应该问点什么吧?要不然被人当了哑巴也不好。
  “问问他的家人,这样干工作,他们能接受吗?”他在采访本上,写下了这个问题,但是,他也明白,这样问,大多数的答案都是振奋人心的。
  不过,他要等到下午才知道,先入为主的人,往往都是愚蠢的。
  日期:2013-03-23 12:24:47
  下午两点半,他们几个人碰了一下头,确认下午采访的重点,在这次碰头会上,于弘毅才知道,这位副大队长已经被认定为烈士,相关材料正在收集上报,他们的此次采访要捕捉更多的细节材料,以写出立体的报道。
  三点,他们一行人到了家属院。
  敲敲门,有位老人迎出来,他是烈士的父亲,眼角里满是沧桑和伤悲,老人家礼节性地点点头,将他们迎进屋里,房间里整洁有序,但处处透着新丧的悲恸,一位年轻的女性,臂上缠着黑纱,怀里是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他们便知这就是烈士的妻子了,她的眼睛有些木然,起身给他们倒了水,再也没有言语。
  张干事小心翼翼地问着各种细节,比如烈士生前有没有经常加班,有没有捐助过贫困学子,有没有参加过献血等,家里人耐心地回答着诸如此类的问题,坐在一边的妻子,不时地悲从心来,掩面哭泣。
  看儿媳哭,老人的泪也是哗哗地留下来,儿子从农村出来,是他一生的骄傲,如今却走在了他的前面,小孙子看大人都哭得稀里哗啦,也被吓得大哭起来,房间里哭声起伏,泪落如雨。

  张干事他们几个有些尴尬,慢慢地等他们情绪平复下来,再聊些家常,烈士的家人最大程度地克制着内心悲伤,和他们讲些过去的事儿,讲到动情处,只见泪珠晶莹,滚落地上。
  于弘毅认真地记着,在他们的讲述里,他仿佛看到一个农村青年,如何一步步登上更高的人生台阶,他人生的高度后面,是无数汗水的付出,只可惜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未来得及和父母和妻子说一声再见,便阴阳永隔。
  “那天下大雨,他本来可以不走,但是他说,时间就是命令,一刻都不能耽误,他亲了亲孩子的脸,抓起伞就走了,我应该拦住他……”妻子说到这里,泣不成声。
  张干事眨巴着眼睛,内心起伏,他最后合上了笔记本,随行的单位领导意识到采访结束了,于是就将最新的优抚意见告诉了他们,安慰他们节哀顺变,但在场的人都知道,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残酷意味,这种事情任是谁都无法超脱,之所以有语言的安慰,不过是局外人的解脱方式,说过这些悲悯的话,好像便尽到了心,消解了自己的压抑悲恸。

  眼看着张干事他们快要走了,于弘毅内心里很是着急,他中午的那个问题还没有问,但是他拿不准,是不是该问,最后心一横,硬着头皮说:“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你还会支持他如此投入地干工作吗?”
  这问题本来是获取最廉价的表态而设计的,他看到的答案都是那么激昂慷慨
  但是没想到,这位妻子想了想说:“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就不会让他冒着大雨走,不会让他玩命地去工作,我要他每周都有休息的时间,能够在家里陪陪老人和孩子,工作一时干不好,可以重新返工,现在想想,除了人,其他都是无所谓的,什么进步都不重要,人走了,就永远再也不回来了!”
  毫无疑问,这是于弘毅最失败的一个问题,除了没有获取到程序化的答案以外,他还破坏了现场悲伤的情感流,张干事看了他一眼,然后走了。
  晚上,单位的领导带着他们到了市里的一家酒店,开始推杯换盏,于弘毅内心里有些抵触,他的心还停留在下午的哭泣中,他不明白,现在这些人为何都言笑晏晏,难道他们都失去了下午的记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