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的一千种活法——写给我九岁女儿看的历史》
第28节作者:
流浪猫2014 日期:2014-10-22 08:27:08
不过李广也不是每次运气都这么好的。在武帝的时候,有一次匈奴入侵了上谷郡,杀害了不少百姓。
武帝派卫青、李广等四位将军,每个人带一万骑兵,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出兵,出击当时屯兵在关贸市场附近的匈奴兵。
这次只有卫青打了胜仗。卫青是常胜将军,几乎每次打仗都有收获。这次就只有他斩首和俘虏了七百多名匈奴兵。
其他的三位将军都没什么收获,其中一个还损失了七千多骑兵。李广最倒霉,不但被打败了,而且还被匈奴人活捉了。
大概匈奴人也没想到过有这么好的运气,能活捉到李广,所以只是临时在两匹并行的马中间,做了一个绳子结成的网袋,让李广躺在这个网袋里,准备把他运回去。
走了十多里路,李广先是装死,然后趁人不备,突然一跃而起,跳到旁边的一个匈奴人的马背上,夺过他的弓箭,把那匈奴人推了下去,立刻打马向南狂奔,一路逃了回来。
按照汉朝的律法,李广罪当斩首。但是汉的律法,又允许出钱赎罪。于是李广出钱赎了罪,只是丢了官,被废为平民。
过了几年,李广又被武帝重新起用,拜为右北平太守。就是在他担任右北平太守期间,匈奴给他起了绰号“汉之飞将军”,并且因为躲避他的缘故,好多年都不敢入侵右北平。
这对汉的百姓来说是好事,但是对李广本人来说,其实是很遗憾的,因为匈奴很怕他,不敢跟他正面交锋,他也无法立下什么战功,所以一生都没有获得封侯。
高明的皇帝会意识到,李广的威慑力,能防患于未然,其实是最高明的武器。但是武帝并不是这样子的皇帝,没这水平。
李广为人清廉,每次得到皇帝的赏赐,总是马上分给部下。吃的喝的,都和部下一样,不搞特殊。
他的一生,做二千石的高官四十多年(可以大略理解为现在的年薪五十万),家里都没什么多余的财产,也从来不谈置办家产的事。
李广的手臂又长又灵活,就像猿猴的手臂一样。他的善于射箭,更多是天性,他后世的子孙学他射箭的不少,也没人能做到像他那样。
他为人沉默寡言,带领军队,在陷入绝境的时候找到水喝,士兵没有都喝到水,他就不喝。士卒没有都分到食物,他就不吃。也从来不苛刻地对待手下,所以士卒都乐意为他效命。
虽然如此,李广的一生,才能都并未真正有机会发挥出来,一直到死。他的死尤其让人觉得遗憾。
日期:2014-10-22 08:27:59
当时,武帝让卫青、霍去病大规模出征,打击匈奴,发了骑兵十万,步兵几十万。李广主动请求出征,武帝认为他已经老了,不准许。
李广又数次上书请求,最后武帝才终于同意了,以他为前将军,但是在真正出兵之前,又暗中告诫卫青说:
“李广年纪已经大了,运气又不好,不要让他正面与单于作战,恐怕他不能完成擒获单于的任务。”
这次战役中,卫青任大将军,总管所有兵马。他捉了些俘虏,从他们口中得知了匈奴王庭的位置,就打算亲自率领精兵去会会匈奴单于,而让前将军李广到东路去,与右将军的兵一起出击。
东路是侧翼,路程又远,沿途的水和草又贫瘠,李广很不愿意,他主动向卫青请求说:“武帝部署我的,是前将军,充当前锋。现在您怎么把我调到东路去,充当侧翼了呢?
我从年少时,就与匈奴打仗,这还是第一次能够有机会,能够与匈奴单于正面作战。还是让我充当前锋,与单于决一死战吧!”
卫青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有个关系比较好的同事,叫公孙敖,希望让这个人跟他一起,正面迎击匈奴单于,获得战功,所以才把李广调到侧翼去的。
李广其实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所以坚决的向卫青推辞,不肯去侧翼,要求做前锋。但是卫青怎么也不听他。
李广没有办法,只好出发了,但是心里十分恼怒,走之前甚至没有向主帅卫青告辞。
那时候他还不知道,这将是他一生的最后一战。
不过李广也真是运气不好,居然和右将军一起迷路了,没来得及参与会战。卫青回来的时候经过沙漠南边,才遇到了两个将军的部队。
按照军法,迷路也是要处罚的。大将军卫青让手下责问李广迷路的状况,并且命令李广的手下马上到大将军处,等候传讯。
李广对卫青派人的人说:“我手下的军官们没有罪,他们不过是听从我的命令。我自己承担所有责任,这就到大将军的幕府那里去受审。”
卫青的人走后,李广深深的环顾了自己的部下,伤感的说:“我从20岁起到现在,与匈奴打了大小七十多仗了。这次很幸运地跟随大将军,前来迎击单于的军队。想不到大将军把我从前锋的位置,换到了侧翼的东边,本来路程就比较远,更加意想不到的是,我还在路上迷路了。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李广,都已经六十多岁了,终究不愿意再去面对那些执法苛刻的刀笔吏!”
说完就拔刀自刎了……
李广死去之后,所有的汉军,不管是不是他的部下,听到这个消息都哭了。汉的百姓们听说他的死讯,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的,也无论是老幼,也都哭了……
唉,虽说自古名将如美人,不使人间见白头。但是为何李广的死,千载之后,仍然令人扼腕叹息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