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1-26 13:47:48
胡允初今年五十四岁,曾经是仪表总厂厂长,在任六年时间。此人生性贪婪,为人狡诈多疑,虚伪透顶,算得上是两面三刀式的人物。他表面上对你笑的时候,背地里或许正用刀捅你的心窝子,又生就了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惯会使用甜言蜜语迷惑人,因此颇具杀伤力和欺骗性。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有目的,都是让人为其所用,心甘情愿地替其卖命。而且他的话总是占理的,没理也说成有理,理亏的总是别人。
胡允初的脑袋比较聪明,又深谙社会上的一套处事哲学,因此总能左右逢源,官运亨通,立于不败之地。在君子面前,他是一位优秀的***员,一位正统的有能力的企业家。而在小人眼里,他又是一个野心大、城府深、手段强硬的独裁者,甚至与地痞流氓无二。总之,他善于针对不同的对象变换不同的颜色,集狡诈、虚伪、圆滑、多变、冒险、贪婪、狠毒于一身,有着狼一样的性格,是把人卖了还让人帮着数钱的主。跟这样的人打交道,毫无安全感可言,不定什么时候,他就会设下圈套让人钻,挖下陷阱让人跳。
履任仪表厂厂长期间,胡允初在经济上不干净,这一点不仅李玉清楚,其他人也清楚。他搂钱的胆子比较大,一般人不敢搂的他敢搂。别人搂钱尚知道戒备,不该搂的就不搂,该搂的也讲究点策略。他则不然,该搂的不该搂的都不放过,只要有机会就下手。比如上面拨下来一笔钱,明文规定专款专用,用于给职工补发工资,可他就敢拿去干别的,最终揣进了个人腰包。这笔账是王玲珑做的,如何做的李玉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笔账仍然明晃晃地摆在那里,王玲珑没办法弄得天衣无缝,只要有人查,一定是个大窟窿。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胡允初这个名符其实的盗贼竟然回厂子检查防盗措施来了,且表现得如此衣冠楚楚。李玉啼笑皆非,认为那些铁器防御外面的盗贼已经足够,而对付胡允初这样的内贼却无能为力,只能依靠财务制度。可惜的是,没有哪个单位的财务制度能够起到铁器一样的作用,都是领导说了算,想怎么弄就怎么弄。那些铁东西只是摆设而已,是给那些内贼看的。
其实,有段时间胡允初与李玉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李玉的财务科长就是他封的。但胡允初太贪,李玉又过于注重职业操守,不肯给予配合,双方不是一股道上跑的车,关系注定不会长久。为了搂钱,胡允初经常把财务制度置于脑后,随心所欲地乱来。李玉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便经常向胡允初提建议。哪知胡允初不管不顾,执意让李玉按意思办。李玉坚持过几次,但胳膊扭不过大腿,还使两个人的关系日趋生疏和紧张。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两个人的关系就彻底搞僵了,李玉失去了胡允初的信任。
事情得从胡允初的女儿考上大学说起,那是两年之前的事了。厂长的女儿考上了大学,人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一沟通感情的机会,所以很快就动了起来,一个个揣着红包前去祝贺。从接到入学通知书开始,一直到开学报到,这些人愣是没闲着,险些把胡允初的门槛踏破了。少的三百五百,中层干部上千,欠胡允初人情的视情而定,有求于胡允初的则送得更多。胡允初的心里乐开了花,直夸女儿这个大学考得好,同时也做东请了这些人,算是还了人情。也有几个没去表示的,其中就有李玉。
郊区分厂的承包人隋明东也去贺喜,胡允初热情地接待了他。两个人在客厅里聊了一会儿,隋明东便拿出一个大信封放在了茶几上,满脸堆笑地说:“孩子考上了大学,也没啥表示的,这是五万块钱,给孩子置办点行李。”
“这哪行,你的心意我领了,钱无论如何不能收。”胡允初假意推辞。
“不必客气,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替孩子收下吧。”隋明东执意坚持着。胡允初又推辞了一下便笑纳了,隋明东起身告辞。隋明东本以为拿这些钱就不少了,哪想到胡允初很不满意,而且还动了取消他分厂承包人的念头。也难怪,胡允初的心思隋明东并未完全摸透,作为一个分厂承包人,只拿这么一点钱是不行的,在胡允初这里过不了关。
郊区分厂原本是仪表总厂的一个车间,离市区较远,胡允初在位时将其承包给了隋明东。当时这里是仪表总厂效益最好的车间之一,胡允初却把它承包给个人,目的就是把这里变成自己的小金库。在他的如意算盘中,隋明东会知恩图报的。
一开始胡允初在郊区分厂拿过几次钱,隋明东碍于面子没说什么。可是到了后来,胡允初的胃口越来越大,隋明东便有些不情愿了,拿钱不那么痛快。对此胡允初很不高兴,认为是自己让隋明东承包的,对他有提携之恩,他应该听话。这回胡允初的女儿考上了大学,本以为隋明东不会小气,至少拿个十万八万的,哪想到只拿了五万块钱。对此胡允初大为恼火,如同受了侮辱一般。此后他一直想换掉郊区分厂承包人,不再用隋明东,却又苦于没有借口,只能先忍着,等待时机。
功夫不负有心人,胡允初偶尔听说了一件事,便意识到机会来了。原来,有人说隋明东把一批货发到了南方,货款却没有交到分厂财务,而是揣进了个人腰包。胡允初认为此言非虚,隋明东一定是贪了这笔钱,应该趁机将其拿下。别看胡允初自己贪可以,贪多少都不嫌多,可别人贪了不给他,吃了独食,他不会睡安稳的。
日期:2013-01-26 13:48:18
如何操作这件事呢?胡允初很快想到了李玉,便让郊区分厂副厂长对她作了交代,让她查一下郊区分厂的账目,看有无漏洞。说白了,就是查一查隋明东的经济问题,借机将其拿下。哪知道李玉没有盲从,一直拖着没办。首先,她和隋明东并无个人恩怨,平时关系还不错,若按胡允初的意思做,势必对不起隋明东。其次,既然要查隋明东,就难免牵扯其他人。胡允初和刘松年在郊区分厂都不干净,若只查隋明东的问题,对其他问题视而不见,隋明东会恨死她。另外,她对胡允初的做法不满意,认为他应该亲自交代这件事,不应该通过别人。他这是耍了个手腕,把自己推上了得罪人的前台,却得不到任何好处。最后是自己查的隋明东,跟他毫无关系。
眼见一个星期过去了,李玉仍无动静,胡允初便明白了她的态度,不再提这件事。直到隋明东干满一年,胡允初才借口重新发包找人替代了他。此后郊区分厂被胡允初牢牢控制着,分厂厂长唯胡允初马首是瞻,不敢说半个不字。加上这位厂长不善经营,分厂的效益很快下滑,以致到了开不出支来的地步。
这件事使李玉和胡允初的关系出现了冻结,胡允初不再用李玉,并且把公司经理吴长安的表侄女从天鹅电器厂调了来,还任命成了财务总管,此人就是王玲珑。此后李玉的处境更加凄惨,王玲珑慢慢取代了她。李玉也干脆撤后,凭任王玲珑独领风骚。胡允初任何事情都不直接找李玉,而是通过王玲珑安排。明显违反财务制度的事都不让李玉知道,由王玲珑一手办理。李玉也知趣,只是在心里嘀咕,表面上不表现出来。但王玲珑对财务一窍不通,处理问题的水平极差,所以留下了大量漏洞。就像老鼠偷吃了油,嘴巴没法擦干净,一眼便能看出破绽。胡允初对财务也是一知半解,搞不清王玲珑做得是否滴水不漏。李玉是个细心的人,把这些问题看在眼里,且一笔笔一件件地记录了下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