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漫注——深度揭秘你看不见的玄机 第二部》
第14节

作者: 挪威龙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3-27 03:27:42
  第五十回(1) 勤谨不懈是必须的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怎能说白鼋成了选择最后的一层壳呢?我们且看原委。那白鼋为什么主动出现、要求背负取经人队伍过河?乃是因为他感激孙大圣。他感激孙大圣,一方面是出于自己被救赎的报恩,一方面是出于眼见孙大圣请来观音菩萨降妖、救下满村多少家儿女的义举。白鼋认为,于公于私,自己都有协助人家过河的必要。白鼋出于自己报恩,这种知恩图报的正常行为,在当代中国已经成为稀罕的高德之举。这边厢,多少人非但不肯报恩,还要反咬一口、把恩人当作送上门提款机,或者把恩人当作罪犯举报给恶棍。看到有人行善,如果受惠者不是自己,在当下中国,会站在受惠者的角度去感念善人善行的,您身边还能看到吗?估计您认为不是绝迹了、就是从来没有过。中国人善妒、感觉自己受惠少了,都会心里不平衡,看到受惠者根本不是自己,恐怕早就怒火中烧、浑身难受了。

  白鼋出于感谢报答,驮他们过了通天河。一恩一报,天经地义,本来这时候就是该挥手告别,偏那玄奘心里不平衡,节外生枝、还要多事。三藏上崖,合手称谢道:“老鼋累你,无物可赠,待我取经回谢你罢。”这样一来,原来已经了结的恩怨,又被人为的延续,并且选择 “取经回谢你”这种超过他人生范围的许诺。修行本是为了偿还、了结,他可好,还牵牵扯扯、藕断丝连,亲手给自己埋下最后一颗丨炸丨弹。

  玄奘表达感谢,从情理上也不算过份,过份的是他情理背后的原因,乃是感觉受人恩惠之后的歉意和不平衡,可是这种歉意和不平衡,背后还有东西,因为人家是回报的举动,他不需要再画蛇添足、狗尾续貂,但是他,其实是由于长期自然养成的不受人恩惠的傲气和面皮上过不去,就不假思索的感谢和承诺了。傲气也是面皮,仍然是面子问题。面子是什么?不就是一个虚名么。求名之心,实难断根。三藏起了这妄念,那白鼋自然而然的就跟着起了妄念,想要问询佛祖它“啥时候能得一个人身”……

  一个动物,想要做人,多么崇高的理想啊,怎么说它这妄念?因为,因为在那时节,所有能通灵的、不能通灵的生物都知道,要想得人身,只有投胎做人一条路呀。可是这老鼋的话是什么?它的意思是说,修行到啥时候我有资格占有一个人身上去,它想的是占有别人的身体。
  三藏的自我,随着各种低级的想法走了。这第五十回的回目,就顺流而下的称作“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性、心这里是指真自我,情、神这里指的是观念和识别能力,真正的自我、半推半就的跟着后天的私欲观念、糊里糊涂的去了,却不知这背后怂恿自己的喜好和渴求,是其背后有魔头搅动。魔头搅动最低级的私欲、私欲被观念和情感包装上一层世俗面子和傲气习性的外衣、本我真我被这华丽丽的外衣牵动,于是就顺理成章的成了魔头的掌中猎物。由于是一层一层的自我包装、掩盖,这里面的欺骗性还真的是外人看不出来。当然骗谁都是假的,骗自己才是真的。

  解决方案是什么?乃是本回开篇的一首诗:
  心地频频扫,尘情细细除,莫教坑堑陷毗卢。本体常清净,方可论元初。
  性烛须挑剔,曹溪任吸呼,勿令猿马气声粗。昼夜绵绵息,方显是功夫。
  小说写道:这一首词,牌名《南柯子》,单道着唐僧脱却通天河寒冰之灾,踏白鼋负登彼岸。可是从小说中前后故事的情节,可以发现,玄奘正是因为没有做到这个要求,并未把持住自己的心念和尘情,才出现的自找麻烦,通天河是主动上门、这金顖洞依然是自投罗网。可是仔细想一想,把我们自己替换成玄奘、八戒、和沙僧,我们不每天跟他们一样的,喜欢面子,喜欢妒忌,喜欢眼见为实,喜欢小便宜,喜欢每天对着镜子里的那个人儿、仰慕不已……

  雪飘飘、风凛凛,海市蜃楼是个甚?孙悟空说龙生九种,蜃气幻化蒙人。孙悟空说的这个九种龙,就在每个人身体中,人人日日漂浮脑海而过的各种幻念、幻景,如不加以分辨,你知道是假的、是外来的吗?人人日日的沉浸在自己设计的美好愿景中、喜怒哀乐由之、拼搏奋斗由之。只有孙大圣能清楚的感应到,这幻景里面凶气纷纷。可是,诸位,谁会认为自己脑海里,每日的凶云隐隐、恶气纷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