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神坛——中国历史上那些龌龊皇帝龌龊事儿》
第26节作者:
快乐老申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孙皓、滕皇后与后宫五千多美女都被王浚送到了晋国的洛阳。90多年的分裂局面结束,三国归于统一,留下了许多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晋武司马炎为孙皓举行了正式的受降大会。庄严地向文武大臣和四方使臣宣告全国统一,诏令改为太康。晋武帝在宫廷里会见时对他说:“朕设此座等待您很久了。”孙皓也不卑不亢地说:“我在南方,也设此座以等待陛下。”这时武帝的宠臣贾充对孙皓说:“听说你在南方凿人的眼睛,剥人的脸皮,这是什么样的刑罚呀?”贾充是想用孙皓亡国的丑事来讥讽孙皓的,不料孙皓不动声色地说:“人臣有弑杀自己君主的,以及奸恶不忠的,就加用此刑啊!”意思是象你贾充这种人,世受魏禄,反而忘恩背主,是奸恶不忠的小人,就应该受此刑罚。贾充一听默然无语,感到很惭愧。
司马炎并没有杀孙皓,而是将他降封为归命侯,命令他闲居于洛阳。
另据《世说新语?排调》篇记载:有一次晋武帝在宴会上问孙皓:“听说你们南方人喜好作《尔汝歌》,你能作一首么?”孙皓正在饮酒,不暇思索,就马上举起酒杯对晋武帝随口吟唱道:“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
一口一个“汝”字,声声入耳,令晋武帝好生后悔。
“汝”字是江南吴越地区的俚语方言,即“你”的意思。孙皓在这样君臣相聚的宴会上,不暇构思,随口而吟,用揶揄、调侃的口吻,一口一个你呀你的相称,听起来象是“祝寿”,实际上是排谴心中的怨忿,使晋武帝感到君臣之间这样的对答,实在是有失威严,自讨没趣,但有无可发作,因此要后悔不迭了。
从孙皓的妙答捷对、机灵反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才情与急智,以及敏捷明断的辨才卓识。但是作为一位皇帝,却是不成功的,是失败者,还背上了千古骂名。
司马炎喜欢和降臣交谈,他问了替孙皓写降书的散骑常侍薛莹,孙皓为什么会亡国。薛莹回答说:“孙皓亲近小人,任意地施行刑罚,大臣和各位将领,人人都不能自保,这就是孙灭亡的原因。”又一天,晋武帝用同样的问题问吾彦,吾彦回答说:“吴国君王才智出众,辅佐的大臣贤能聪明。”晋武帝笑着说:“要是这样,为什么会亡国?”吾彦说:“天赐的福禄永久断绝,天道却有归属,所以才被陛下所擒。”晋武帝赞赏他的话。
孙皓在洛阳生活了4年多,公元283年,孙皓病死于洛阳,年仅42岁。孙皓史称末帝,也称归命侯。
日期:2013-03-11 07:56:13
弱智皇帝司马衷祸国殃民的一生
经受住了二十多年考验的白痴太子
西晋(265年—316年)王朝,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存世仅五十一年,倘由灭吴始计,则仅存三十七年。西晋的灭亡,最大的责任其实在开国皇帝司马炎身上,他犯的最大错误就是选了一个傻儿子司马衷当接班人。
武帝第二子司马衷(259-306)是一个白痴。290年即位后,无力理政,引发诸王为争夺最高统治权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司马衷死于306年,时年48岁,因为白痴,司马衷在位的16年形同虚设,司马氏祸起萧墙,朝政废弛。国内的纷争,边疆的不稳,最终导致五胡的趁机涌入,开始了北方长达130多年的纷争乱世。
关于晋惠帝司马衷是否白痴,史学家历来存有有争议。说其白痴,源于《晋书》记载的两个经典事例。一是惠帝“闻虾蟆声”,就问左右,“此鸣者为官乎,私乎”?问这蛤蟆是为官家叫还是为私家叫;这种论调现在被很多人予以继承和发扬光大,经常有官员说你到底是为党说话还是为百姓说话简直如出一辙;二是“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司马衷又出雷人语“何不食肉糜”?没粮食咋不吃肉尼?
吕思勉则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反的意见,吕先生举“血染帝衣”的例子对此加以辨析:在司马衷被追杀的时候,得到侍中嵇绍拼死护驾相救,但嵇绍的血溅了司马衷一身,左右要替他洗去,他说“嵇侍中血,勿浣”(《晋书》)。吕思勉因此而认为“绝不类痴呆人语”(《吕著中国通史》),认为能说出这种话来的不像白痴。还有一个例子,赵王司马伦逼司马衷禅位时候,司马衷的堂叔、义阳王司马威去抢司马衷的玺绶,司马衷死活不放手,直到司马威硬掰开司马衷的手指把玺绶抢去。后来司马衷复位,秋后算账,在量刑时,有人觉得司马威罪不至死,想要皇帝赦免,这时司马衷说话了,“阿皮(司马威的小名)捩吾指,夺吾玺绶,不可不杀”(《晋书》)。
值得注意的是在《晋书?惠帝》中对惠帝时期的大事虽然有很多报道,但对惠帝本人的言行、作为和决定却所言甚少。当然,说他是白痴可能有点过分,毕竟他还知冷知热,也不缺乏语言能力,但这位太子的傻里傻气却是一望即知的,要说他是个弱智想来应该还是不差的。
司马炎并不缺儿子,共有26个,其中和皇后杨艳就生下三子三女。长子司马轨早殇,其中的次子就是司马衷。司马炎“素知太子闇弱”(《晋书》),对他这个儿子的智力状况,应该是了如指掌的。那么,一向“聪明神武”(《晋书》)的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在自己二十多个儿子当中,还要选一个白痴作接班人呢?
首先是立嫡以长的原则使然。皇位继承制是世袭君主制的核心,在皇权大于一切,无所不包的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对任何王朝来说都是头等大事,直接关系着王朝的兴衰存亡,因此从理论上、法理上中国的继承制度早就生成了这样一种认识——父死子继、立嫡以长的继承原则。司马衷是嫡长子(其兄司马轨早殇),当时朝中王公贵卿都倾向于立长,司马炎不得不“顺从王公卿士之议”(《晋书》);其次是势力平衡的结果。司马衷的生母杨皇后一系,是当时的大士族弘农杨氏,而司马衷妻族一系,则是贾氏家族,在当时朝中都很有实力,其他人和家族未必竞争的过;再者,让司马衷继位,也就笼络住了两大势力集团,形成政权格局的一个平衡;
除此之外,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也是令武帝不忍废去司马衷的原因之一。 晋武帝可能是觉得儿子傻,对这男女之事未必开窍,就派了一个才人谢玖前去“教导”,没想到傻儿子在这上头倒不含糊,不久谢玖就怀孕生下了司马遹。
司马遹这孩子不像他老爸,反倒是“幼儿聪慧”。武帝也特别喜爱这个小孙子,经常把他带在身边。一次皇宫内半夜失火,晋武帝登楼观望时,五岁的司马遹却牵着他的衣带把他拉入暗影。武帝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司马遹就说:“暮夜仓猝,宜备非常,不可令照见人主。”武帝看他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不禁称奇。到了司马遹六七岁的时候,陪晋武帝到太牢养猪的地方观玩,他对武帝说:“这些猪又肥又大,为什么留在这里浪费五谷粮食,不杀掉给臣下们吃呢?”武帝大喜,马上派人杀猪分赐众臣。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