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人与人之间的争斗短时间无法消除,世界没有达到大同,人类内耗的巨大损失就是不可避免的,人类的苦大多来源于此,乐也大多来源于此。为了个体生存,大自然毕竟赋予人以竞争的本能,比如征服欲、暴力欲、占有欲、名利欲等等私欲,满足就有快感,只要有现实土壤就会滋生;但人类同时又是群体动物,被大自然另赋予了群体动物的本能,如团结、友爱、互助、同情心等,人们从中也能获得满足、快乐;人的惰性和胆怯也是社会的稳定剂;而人类自身又衍生出独立于物质追求和生理满足之外的强大精神世界;外加社会规则的塑造引导,比如舍己为人、克己奉公产生的荣誉感,遵纪守法产生的安全感。以上的种种欲望很多是互相矛盾的,人们也是根据每个人各种欲望的比例来评价他的好坏高低,个体发展与群体和平也常有矛盾,需要制定合适的规则加以梳理。不管是个人也好,全人类也好,如何在这诸多矛盾的欲求之间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
日期:2014-02-13 15:04:52
李老师这种形散而神更散的漫谈,令王宇恒的思路连滚带爬,勉强跟上。李老师没有心思进行严密论证,所以联想多于逻辑。王宇恒总算从混乱的思路中理出一个问题,问李老师:
“您说西方人向外界索取,中国人向内心索取,而科学是向内心索取的产物,但西方近几百年的科学成就远超中国,而中国这几百年也没见向内心索取出什么成果。”
李老师说:“这个问题提的好。西方的科学取得成就,很大程度是源于向外界索取的需要。做为科学家本人也许不是,他们在向内心索取的过程中能得到极大满足和乐趣,但对一个国家或企业来说,要生存和扩张,就会有科研的实用需求,并提供有利的体制和环境。向内心索取做为过程和手段,哪里都有,但因动机不同,方向和结果也都会不同,我们要区分的是目的。比如火药,中国人发明后仅用在自娱自乐的鞭炮上,而西方人却用在征服他人的武器上,做为向外界索取的工具。前者的用途是喜庆,后者的用途是杀戮。
日期:2014-02-13 15:08:15
至于说中国近几百年所取得的精神成果如何评价,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首先一个民族的整体思维是有其局限性的,在与外来文明碰撞之前很难打破这种思维惯性,总是在一条路上越走越远,在一个圈子里越挖越深,而想不到还有另一个圈子另一条路。中国古代不论在思想上还是体制上,都是重社会科学,轻自然科学,拿今天的话说就是重人文、轻理工,认为前者是治国立世之大策,后者都是雕虫小技,和现在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正好相反。这并非中国人不务实,却恰恰是反映了一种实用主义思想,因为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社会科学就是研究人的,研究如何治人的,是劳心者做的事;而科技工作者是研究物的,是劳力者,顶多是高级蓝领,在古代没有前程,科举也不考自然科学。而且前几千年人类的科学进展整体缓慢,也确实不能对一个国家的命运产生决定性影响,不被重视也有其道理。
即使是现代社会,搞人的也总是高于搞物的——人就是最高级的物;政治家肯定统治着科学家——科学家也是人;搞艺术的也比搞科研的更容易出名,因为艺术是直接针对人的,是征服人心的。
日期:2014-02-13 15:11:21
其次中国近几百年的精神成果也是极其丰富的,但因为中国文化过于博大精深,而且已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得越来越细微玄奥,精到末梢,妙到毫巅,连中国人自己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底蕴都难以领悟和掌握,更何况外国人。这就如同那些世界顶级的奢侈品,极端的精致、细腻、优雅已远超出实用范畴,一般人不理解其昂贵的价值,喜好者却能从中获得无尽的乐趣。
中国文化就是有闲工夫、闲心情时可仔细品味、反复把玩的奢侈品。单是书法一项就产生了多少流派、多少名家?有哪个国家在文字书写方面会演绎出这么多学问?使文字不仅做为工具而更是顶级艺术品,可供赏玩,也使人们用在练书法上的时间精力远多于用在识字上的。
日期:2014-02-13 15:18:15
中国有多少种戏曲?仅是京剧就有多少流派?中国的饮食文化举世闻名,菜系众多;就连武功也繁衍出那么多门派。《红楼梦》外国人能领略到其中的几分魅力?《三国》、《水浒》外国人也顶多看个热闹。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中国文化有玩物丧志、消磨生命之嫌,而从整体和谐的角度看,中国文化则是教人修身养性、安享生活、自得其乐、与世无争的镇静剂。
当然西方文化中国人也不见得都能喜欢和领悟,但西方文化却是随着他们的坚船利炮打进中国的,成王败寇,国力强,文化也处于强势,被视为世界主流,否则没有几个中国人会去关注《蒙娜丽莎》的,正如没有几个外国人去关注《红楼梦》一样。”
王宇恒插嘴问道:“向内心索取的一方遇到向外界索取的一方时总是吃亏,为什么还要推崇这种人生态度呢?”
“这又涉及到刚才说的个体发展和整体和谐之间的矛盾。还用火药的例子,以前有人提到它的应用时都是批判中国人的不务实,但如果所有人都只把火药用在喜庆而不是杀戮上,天下岂不安乐太平?当然这种理想只有在世界大同时才能实现,但我们总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哲学本来就该考虑全局,提供理想。
日期:2014-02-13 15:22:54
罗素曾有感于中国底层百姓的知足常乐、怡然自得,他推崇中国文化,是从世界和平的角度考虑;而鲁迅批判中国文化,是从民族发展的角度考虑。立场不同,与世无争与怒其不争两种观念就发生了对撞。罗素倒没有私心,并不是要对中国采取愚民策略以便于奴役,他面对的不仅是一个中国,他着眼的是人类整体。如今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中国文化的意义,提出人类如果想在下个世纪很好地生存下去,应该到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学习。”
王宇恒又想起一个问题:“您说人从竞争本能中会得到快乐,征服欲、占有欲、暴力欲都渴望满足,本性难移,这些负面人性不可能根除,压制又会痛苦,这该如何解决?”
日期:2014-02-13 15:27:13
李老师说:“除了可用规则内允许的方式竞争之外,剩下的就要从游戏和艺术中获得虚幻的满足。比如说游戏,体育是人类发明的规模最大、普及最广、花样最多、也是最为成功的游戏,它满足了人们的征服欲和暴力欲,同时又不会给对方造成实质性伤害,不会使竞赛对手成为你死我活的敌人。体育某种程度上是战争的替代品,一旦它取代不了战争,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二战期间奥运会就停办了几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句话其实蕴含着体育的真谛。
你可能会说体育的意义是强身健体。这指的是体育活动,而不是体育竞赛,只不过活动往往要靠竞赛的兴趣来驱动,有对抗性才能满足征服欲。另外顶级比赛由于总以超常规的、大幅透支体力的严酷方式进行训练,常常是有损健康的,有悖于体育强身健体的宗旨,其健身意义只在于能带动大众体育,更大的意义是在于满足大众的征服欲——为国争光就是代表国家去征服其他国家,崇高的光环里只圈着四个字:击败对手,其快乐是建立在其他国家的痛苦之上的,好在这只是游戏,无伤大雅。只不过什么东西都会因为不断发展完善,被赋予越来越多而高的内涵,具有了职业性,游戏成分也就降低了,也就越来越不轻松了,但毕竟还是要比战争轻松。”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