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清朝--继续当年明月没讲完的故事》
第32节作者:
旧时清风 屠城,这样一个带着恐怖色彩的词汇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出现,尤其是在异族入主中原的时候。中国的屠杀和西方的完全不同,西方的屠杀更多的是由于宗教上的征伐,而中国却不是一个宗教国家,自然也不会有西方那样的原因。
那么我们就以清军的扬州屠城作为样本来展开对中国古代屠杀原因的技术分析。
首先,屠城在中国历史上起源非常早,据说在商周时期就有将敌人杀死堆成山丘称为“京观”的行为。这是得胜者一种炫耀武功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对敌人的威慑,让敌人在恐惧中丧失抵抗下去的勇气。这是中国屠杀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清军此时对扬州的屠杀也是为了震慑住南京的敌人,最后目标果然达到了,南京的福王政府不战而降。后面的日军南京大屠杀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可惜他们实在低估了中国人的决心。
其次,中国屠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报复,进攻方在不断地进攻中受到了过多的抵抗,损失过大,胜利者需要一场屠杀来发泄他们压抑的情绪。得胜的统帅也希望通过大屠杀的血来激起士兵们低落的士气,让部队一路高歌猛进下去。这一点在清军屠扬州上体现的并不明显,因为所谓的扬州保卫战在一开始就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扬州市民也没有抵抗到底。清军在使用红衣大炮轰开城门之后就顺利地进入了扬州城,唯一的损失就来自巷战,死伤可以用微乎其微来形容。
另外,屠杀还可能是出于稳固后方的需要。因为得胜者还要赶着前往下一个战场,所以一个稳固的后方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后防线出现问题。这一点在清军屠扬州上表现的也不明显,因为扬州距离南京非常近,清军完全可以机动过来,再说他们屠杀的主要是,没有抵抗能力的百姓。当时这一点在另一个成吉思汗的远征中亚上就表现的非常强烈了,因为中亚的那些城市之间距离非常遥远,蒙古骑兵出于后方安全的需要不得不大规模屠城,以至于西方人称他们为“上帝之鞭”。
此外,一切屠城都是开始于抢劫,屠城的一个原因也就是对城市财富的掠夺,这是古今中外所有屠城通用的法则。具体说到清军的屠扬州,当时的多铎军在胜利平定江南之后,带回了数百万两的白银和几十万两黄金,这些很大一部分应该就是从扬州屠杀搜刮而来。当时还盛传这清军将数万江南妇女嫁为八旗士兵,也就是大家最常看到的“沦为披甲人为奴”。
但是中国的屠杀很多时候是发生在异族入主中原的时候,每一次异族大规模地进入中原,中原人口就会大幅度减少。以至于有点历史学者认为游牧文明是汉族人口增长的控制阀,不然中华文明早就灭亡于汉族旺盛的生殖力之下了。这样的观点正确与否,我们暂且不论,但是他无疑看到了游牧文明带来的大屠杀。那么为什么游牧文明更多地会带来大屠杀呢?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回答了清军为什么会血洗扬州城了!前者要比后者本质的多,看问题一定要看到本质,一个历史学者尤其要如此。
我认为主要原因应该是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游牧民族文化程度低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游牧民族游牧观念的结果。
游牧民族一般文化程度相对来说都是比较低的,像此时的清王朝才刚刚完成从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大部分满族人还不识字。这样就决定了他们对先进的文化不会产生认同和归服之感,更多的是破坏的快感。当然一些文化程度非常低的汉人军队也有大规模的屠杀,随着中国古代军队流氓化程度的加深,汉人军队的屠杀也越来越多。像此时明军的高杰部队也搞过大规模的屠城,左良玉的军队屠安庆等等。
在游牧民族的观念下,战争其实就是一场特殊的狩猎,后来的康熙皇帝就多次在战争总动员前的讲话上说:“让我们一起去狩猎。”我们知道狩猎是非常残忍的,对待猎物猎手们是没有任何同情之心的。那么对于清军的血洗扬州就易于理解多了,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被杀死的根本不是人,而是一只只被他们围猎的动物。对于猎物,他们又怎么会存着悲悯之心呢?
在各种屠杀之中,还有一中特别的屠杀——杀俘。杀俘又称杀降,就是杀死投降的军人。杀降在历代兵家眼中都是不祥的。和游牧民族爱屠城不同,中国历史上几次著名的杀降行为都是汉人做出来的,还没有留下游牧文明大规模杀降的记载。在杀降的行为中最有名的的应该是战国时期的白起坑40万赵兵和楚汉时期的项羽坑秦军20万。和屠城不同,杀降很多时候是出于后勤补给的需要,因为刚刚经受战争巨大破坏的国家实在无法供养如此庞大数量的军队,而将士兵们放回又可能后患无穷。所以,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大屠杀。
其实清军也多少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因为太多的明军成批成批的投降,先后投降的明军保守估计大概达到50万人。而此时北方还在大旱,清军自己的军粮供应都要从关外调集。幸运的是,明军投降之地是在富庶的江南地区,还能勉强供应上数量如此庞大的军队。当然清军也对这些投降的明军采取了默许的态度,例如纵容他们抢劫。这也是造成扬州屠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后面我们还会注意到,对江南的屠杀很多就是这些投降的明军做出的。
好吧,对清军屠杀的分析暂时就到这儿了,清军该赶着那些从扬州掳掠而来的妇女向南京出发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