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真相全解---你所没读懂的刘邦》
第52节

作者: color_wolf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3-30 15:54:29
  第七篇 楚汉争霸
  第一目 刘邦造反了
  7.1.1萧何月下追韩信
  自从被逼入汉中,刘邦的内心就一直是很不愉快的,前往都城南郑的路上,他一直在盘算着要打回关中去。老家带来的这些士兵、军官们思路家乡,一路上不断的有人脱队,更增加了他的烦恼。到了南郑的时候,刘邦能叫的上名字的军官就跑了几十个。
  有一天手下忽然急急忙忙来报告,“丞相萧何跑了”,刘邦一听就懵了,眼下刚刚建国,需要筛选干部、建立机构、征收税收,还有军队要人养,治安体系要建立,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在这个最需要萧何的紧要关头,萧何突然毫无征兆的给溜了。看着繁琐的公文,刘邦除了干瞪眼还是干瞪眼。刘邦大怒,心里又烦又乱,就像失去了左右手臂一样。

  一天后,萧何又回来了。刘邦心里松了一口气,喜极而骂:“你这没良心的,你他妈的逃啥啊?”
  萧何说:“我不敢逃,我是去追一个逃跑的人。”
  刘邦好奇的问:“追谁啊?”
  萧何说:“韩信。”

  刘邦又骂:“草。跑的将军都有十几个,你都没去追;说追韩信,骗鬼啊。”
  韩信原是楚国淮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的一个流浪汉,当过项羽的郎中,刘邦入汉中前这人跑来投效。因为滕公夏侯婴的推荐,刘邦之前见过他,给他升了官当治粟都尉(后勤处长【注1】),但这人和同事相处很差,业绩除了平淡还是平淡。因为韩信在以往的履历中从来就没有证明过自己,刘邦自然大骂萧何骗人。
  萧何说:“那些个水平的将领们一抓一把,找谁当都能当。但是韩信不一样,他是‘国士无双’,你找不到第二个人了。如果大王您想要长期呆在汉中当你的汉王,那韩信就没啥用(马上让他滚蛋);如果大王您决心要向东一争天下,那除了韩信外就没有人能帮您谋划了。大王您自己看着办吧。”
  刘邦说:“好好好,给他当将军吧(给你面子)。”
  萧何说:“如果是将军这种小官,他是不会留下来的。”

  刘邦说:“啥?那当大将军好不好啊。”
  萧何说:“对,庆幸大王您做了一个英明的决定。”
  刘邦想了想,对萧何说:“好吧好吧,你把他叫过来吧。”
  萧何说:“大王您一向都轻慢没有礼貌,现在拜一个大将就像在叫小孩子一样,所以韩信才跑路的。大王您要表现一下您的诚意才行啊。挑个好的日子,斋戒,设置坛场,用最隆重的礼节拜大将才行。”

  刘邦心想这么麻烦啊?但还是接受了,说道:“好吧好吧。”【注2】
  【注1】治粟都尉。这一职务在历史上的记录很凌乱,得不出这一职务的真正含义。《汉书?百官公卿表》有治粟内史、騪(搜)粟都尉而无治粟都尉,导致大家猜测不断,莫衷一是。从湖南师范大学王勇博士的论文《治粟都尉和搜粟都尉与大司农关系考》来看,治粟都尉很可能就是治粟内史,既然如此,通后勤处长是合适的。
  治粟内史即为未来的大司农,相当于国家财政部长,应该说官不算小,考虑到刘邦刚刚从军管体系转下来,后勤处长的地位应该远远低于一线流血作战的将领,因而刘邦才会对韩信不以为然。
  【注2】[刘邦]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韩]信度[萧]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日期:2013-03-30 15:58:29
  7.1.2国士无双
  刘邦设置坛场,要拜大将军的消息不胫而走。将领们内心都在暗喜,私下盘算一下认为应该是自己当大将。到了那一天,上台的是从没听说过的韩信,全军上下都吃惊不小。【注3】
  登坛拜将完,刘邦和韩信坐在一起,这是他们两人第一次进行比较细致的面对面交流。刘邦韩信的这次对话是刘邦在楚汉战争前开的最重要的一次战略研讨会,韩信向刘邦提出了对项羽作战的方略,指出刘邦战胜项羽的机会在哪里。大家都说项羽不可战胜,韩信告诉刘邦:“你有机会。”
  在未来,韩信的战略构想经历了实践的考验,证明了其独到和犀利的战略眼光,赢得了刘邦的高度认同。
  刘邦问:“丞相很多次提到将军你,不知道将军有什么好的计策要指教寡人呢?”
  韩信回答:“您现在准备向东争夺天下,那么您最大的敌人除了项王没别人了吧?”
  刘邦回答道:“当然。”
  韩信又问:“比勇猛比打仗大王比得过项王吗?”
  刘邦沉默了很久,说道:“比不了。”
  韩信再次向刘邦一拜道贺(您有这么清醒的认识我祝贺您)说到:“韩信我也这么认为的。不过我曾经做过项王的下属,项王他的为人我很清楚,请让我告诉大王。”韩信开始滔滔不绝的向刘邦分析敌我对比。

  韩信指出项羽有两大缺点:一是匹夫之勇,二是妇人之仁。匹夫之勇说的是项羽打仗勇猛无比,可是他太过于优秀了,将领们都只会围绕着他转,已经形成了依赖心理,使得他缺少可以独立思考独立作战的优秀将领作为帮手。妇人之仁是说项羽人确实不错,对人很礼貌,看到将士们生病受伤也会去关心,但是关心不到点子上,将士们来搏命沙场是目标是要封侯拜官的,而不是为了赚你几句暖人心的话的。

  妇人之仁这点找不到可兹为明证的实例,但料也实情。匹夫之勇这点是非常非常深刻的,韩信一剑就命中了项羽的脉门。纵观整个楚汉战争经历,项羽的失败给人的感觉就是有手下没帮手,真真正正能在侧面战场上给项羽分忧的可能只有龙且算半个,剩下的都是不堪一用的酒囊饭袋。
  实际上这两点归结起来还是一点--“人”的因素。韩信指出只要刘邦“反其道”而行,做到“任天下武勇”(驾驭人才)和“以天下城邑封功臣”(激励人才),那么强弱的形势就会转化,胜利就是属于刘邦的。
  韩信还认为,项羽将义帝给迁徙到荒凉的南方,向世界表明强权即公理,等于间接挑唆人造反,只是他现在实力比较强,大家还怕他不敢造反,如果我方去兴风作浪一下,让造反的人看到希望,那情况就…。这点其实意义不大,西楚国和汉国政府都是暴力独裁政权,在政权合法性上是谁也不比谁合法,只是刘邦对造反力量的引导更好一点。
  最后一点是攻打关中的现实操作。韩信认为,项羽残暴,关中的老百姓并不愿意接受他所封的三位秦王,而之前刘邦在关中行仁政,赢得了广大关中父老的认可,关中父老内心还是倾向于让刘邦回来,这对于刘邦还定三秦是非常有利的。同时韩信认为早打早好,现在将士们非常思念家乡,有想打回去的拼劲,如果呆久了,将士们已经习惯住这了,就不愿意再打仗,那时候要再打就难了。
  刘邦听完,大喜过望,才感到人才难得,着手筹措攻打关中的计划。【注4】
  【注3】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史记?淮阴侯列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