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之暗面 第二十部 密室、蜡像、误导、可能答案及心理盲区》
第43节

作者: 零点九和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2-17 01:15:00
  原来网络上和舆论界对所谓两个版本口供只是猜测,律师实际上等于变相承认了一切,
  舆论一片哗然,港岛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所有人都好像疯狂一样目光紧紧盯着这个居然有两个版本案发经过的事件,
  就好像一场嘉年华一样的狂欢……。
  大家都在盼望着警队出丑,
  每次遇到重大案件时候,大家都希望看到我们出丑,
  同时每个人都迫切的想要知道哪一个才是真相,
  同时网络上的舆论,都认为刘廷绝对是冷血变态心理医生,

  但这些似乎给刘廷罩上了某种光环,
  让他成为了某种英雄和偶像,
  大家评论他时,崇拜和恐惧远远超过不齿和愤怒……。
  警队压力大增,
  同时和所有重大案件发生后的模仿效应一样,

  就在这一个礼拜内,又有四起谋杀案里面都出现蜡像,
  这让众人的狂欢情绪更上一个台阶,
  刚刚过农历春节,港岛管这个节日叫疯狂蜡像正月,
  各式小蜡像人满街都是,
  电视节目连篇累牍分析犯案过程,

  刘廷过往历史,特别是著名的猴子试验也被翻出,
  我们则完全处于被动之中,警方办案能力被反复质疑:“他们对这个案子完全无能为力……。”
  我那一段时间开始严重失眠,
  为了减少精神压力和外部干扰,我减少观看电视新闻,
  但庭审第五天,
  我的下属找到我:“何督察,这个新闻你看看……。”
  我察觉到有异样……。
  拿起报纸,里面第一次有人提到了刘廷可能是第六天魔王转世……。
  在人间的天界最高神,
  统治一切,但又因为欲望变得邪恶堕落……。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让人疯狂而沉迷……。
  罪恶让圣人更加完整……。
  巨大的压力下,第五日,我们扔出重磅炸弹,
  准备逆转整个形势……。
  鉴证科在法庭上提出致命的客观证据……。

  首先是现场留下的唯一录像……。
  郑瑞儿死亡一段,
  虽然只拍摄到影子,
  但郑瑞儿侧影的发型,动作还有匕首刺入后她身体的反射动作,

  均可以证明这段影子录像就是郑瑞儿被杀时候拍摄,
  现场留下的杀人凶器匕首上留有郑瑞儿血液,
  伤口形状分析指出这把匕首就是造成郑瑞儿致命伤的凶器,
  而这把凶器上,
  留有刘廷的指纹!
  而且是五指握住的完整指纹!

  这是最有力直接的证据!
  证明刘廷……。就是杀害郑瑞儿的凶手!
  检控官在法庭上滔滔不绝表述这一段时,
  我却开始走神,
  脑海中总是在想,
  如果刘廷真是凶手。
  为什么别的凶器他都给销毁或者处理,以免留下犯罪证据,
  但这把匕首……。他却明知道有自己指纹的情况下仍然要留下?
  检控官继续讲述王胜强被杀的疑点,
  首先是捆绑王胜强的扎带上全部都有刘廷留下的指纹……。

  也就是说,王胜强一定是刘廷给捆绑起来的……。
  然后杀死王胜强的凶器,是一把来自餐厅的餐刀,
  那上面只有王胜强一个人的指纹,
  检控官找人在法庭上作了一个模拟,
  致命的一刀是在王胜强的后背正中位置,
  王胜强的胳膊不论转成什么角度都无法自己捅进自己的后背……。
  所以一定是有凶手对他下手,
  也就是把他捆绑起来的刘廷!
  而且更进一步的证据就是……。
  王胜强后脚跟腱被割断的一刀,

  还有胳膊上的一刀,
  这两个刀伤经过伤口形状深度以及血液鉴定,都正实也是杀死郑瑞儿那把留下刘廷指纹的匕首割伤的,
  所以整个犯案过程就是刘廷第二个口供描述的一样,先用匕首刺死郑瑞儿,被摄像头拍下,在匕首上留下指纹,
  然后刺伤王胜强,用扎带捆绑王胜强胁迫进刘廷房间,
  再用王胜强的餐刀捅死王胜强……。
  除了这么解释现场发生的一切……。
  没有其他更合理的解释!
  检控官发言结束后,
  现场响起掌声……。
  天平开始向我们这边倾斜……。
  刘廷的辩护律师准备提问反驳前,
  刘廷突然请求辩护律师过去一下做直接交流,

  法官批准……。
  辩护律师走到关押刘廷的被告席,
  两个人耳语几句,
  辩护律师脸上现出疑惑神情:“你确定?!刘先生?!”
  “你照做就好了。”
  辩护律师露出不解神情摇头,

  然后离开被告席,
  回到自己位置:“法官大人……。我没有辩护意见……。”
  观众席一片哗然,
  法官敲槌:“肃静!……。请保持安静!
  (等待几秒钟,厉声对辩护律师说到)
  辩护律师!

  我有必要提醒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