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道医( 一个几近消失的古老职业,另一种赤脚医 )》
第49节作者:
送餐员 日期:2015-09-08 03:55:00
注:
①炕(读kang),类似床,用泥土砌筑在屋内供人修习。北方人用炕,南方人用床。炕内有四通八达的烟道,烟道连接着做饭的灶台和跑烟气的壁囱。烟囱就是壁囱延伸到屋外的最末端。壁囱被砌筑在墙内,等到灶台做饭时,生火的烟气经灶台流入炕洞,再经炕洞穿入壁囱,最后经烟囱排出。北方人之所以设炕,完全是为了利用烟气的热量来预热炕,以抵御严寒的冬季,由此可见先人的智慧。有俗语:宁舍美娘子,不弃热炕头。
②中元节,即鬼节。古人对宇宙的认识分为天、地、海三部分,分别对应着天官、地官、海官。天官赐福,可以给人间带来生气。地官恕罪,能饶恕人灵魂的罪恶,洗涤人的心灵。海官解厄,能驱灾解祸。早在南北朝时,人们就开始“上书三官”,即将自己的过失与罪恶写成三本书分别焚烧、埋葬、投海,希望三官可以看到,宽恕自己的罪恶,并赐福。这种上书类似于西方教堂神父接纳忏悔者。后来,人们开始进献三官,将正月十五定为祭天官的日子,称为上元节;将七月十五定为祭地官的人,称为中元节;将十月十五定为祭海官的日子,称为下元节,此为“三元之节”的来历。由于地官恕罪,可以减轻灵魂的罪恶,因此七月十五又称“鬼节”,人们在这天沐浴焚香,祭祀地官,希望可以减轻已故亲人的罪过。当然,佛教称七月十五为“盂兰盆会”。佛主弟子目莲得道后,思念母亲,不知她在地狱过的好不好。于是,目莲用法眼观地狱,只见自己的母亲已成为饿鬼,饥饿难耐,衣衫破烂,受烈火焚烤。目莲便使法力,变换出一盘食物进献给自己的母亲。目莲母亲见到食物,心中贪念依旧不减,怕被别的恶鬼抢去食物,便将盘内美食一口吞下。岂料美食到了她嘴里,竟化为火炭,不能下咽。身为人子,看着母亲受罪,目莲心里很难受,于是求教佛主。佛主说,目莲母亲生前造下无边孽缘,才受了因果报应,理应在地狱作饿鬼。后来,受佛主点化,目莲在七月十五这天,以盂兰盆盛装甜果美食,集众僧法力打开地狱门,将果食送往地狱,这才使得饿鬼解脱。七月十五便成了佛教中解脱饿鬼的节日。
③清明节,祭祀先人的日子,作简要介绍。春秋时晋献公的妃子骊姬设计毒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仲耳为避后宫毒害,带着随从四处流亡。仲耳在逃亡过程中,多数追随他的臣子弃他而去,只有少部分臣子始终与他共患难,其中包括一个叫介子推的人。有一次仲耳饿晕了,介子推竟然将自己的肉割了下来煮熟喂食仲耳,左右无不感动。漂泊了十九年之后,仲耳终于重回晋国,成了后来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仲耳掌权后,对曾经跟随他共患难的臣子都加官进爵,赏赐不断,唯独忘了介子推。有大臣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倍感惭愧,于是差人找介子推进宫受赐。这个气候的介子推已经深居绵山,不问世事,多次拒绝了晋文公的来使。无奈之下,晋文公只得亲自去请介子推出山。然而,晋文公到了绵山后,发觉介子推已离去,并留下纸条,表示不愿出山。有人给晋文公出主意,认为介子推就藏在绵山里,可以三面放火,只留一面通道,逼介子推现身。于是,晋文公下令烧山。大火烧了三天才灭,终究不见介子推。晋文公使人搜山,终于在一颗烧焦的大树下,发现介子推背着自己的母亲紧抱一个柳树,已被烧死。晋文公大悲,令人厚葬介子推。在移动介子推尸体时,晋文公发觉介子推紧抱的大树上有个树洞,洞内藏有绸缎,绸缎上书: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这首诗是介子推死前所写,明显是劝说晋文公为政清廉。于是,晋文公该绵山为介山,并定那天为寒食节,家家户户只能吃寒食,以纪念介子推。晋文公离开绵山时,命人将介子推死前拥抱的那颗柳树砍了一节,将其做成木屐(类似拖鞋)。晋文公每当卧榻时,就望着木屐感叹:“足下悲哉!”足下,古代下级对上级的尊称,由此而来。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节,还有很多说法,不详述。
④龟息,一种特殊的功法,现在人很少会。龟息之术,使人能像冬眠的动物一样,闭气断息,但可以保证生理功能。一但使出龟息之术,人的体温会下降,行动会迟缓。古代龟息术的最高境界,竟能让人心跳停止,若死人一般。龟息之术源于何人已不可考。据说,东海有鲛人(面相像人,却有鱼鳞和鱼尾,生活在海里。诗有云:沧海明月珠有泪,说的就是鲛人的眼泪能结晶成珠宝一样,珍贵无比),深居海内,言语凄厉。有书生夜行,于海边休息,忽闻凄厉之声,如哭如泣。书生大惊,闻声而望,乃见海中有绝世女子遨游。细观之,乃见女子有手而无足,覆盖鳞片,形似大鱼,于海中上下翻腾。书生以为妖怪,受惊而晕。此后,每当月圆之夜,“鱼人”便会出没海边。久之,书生与鱼人互生暧昧,遂交合。其后数年,有渔民发现海中有怪人,其形与常人无异,耳畔生有鳞片,能语人语,可潜入海底百天而不吞吐换气。蓬莱有道长,见此怪人,乃曰:“此庶人与鲛人之后,名为鲄(读he)。”鲄复与人结合,其子孙亦为人。鲄之后,能跃海入江,数月不呼不吸,真乃奇哉怪哉。
也就是说,人与鲛人结合后生下的孩子很不一般,能潜入海里百余天不呼吸,道家称这种人为“鲄”。鲄再与人结合,生下的孩子是普通人,但是可以翻江入海,几个月都不用呼吸。距此,道家认为龟息之术源于鲄的后代。鲄的后代,气量生来就与众不同,能长久憋气,如同死人一般。后来,鲄的后代与普通人结合繁衍过程中,这种闭息的遗传被淡化,以至于再也没有能在水中生存的特殊人。后人只能通过模仿鲄的闭息方法来练就龟息之术,但维时尚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