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华将信小心地折叠起来,装进一个准备好的信封儿里,然后又让老师在信封儿上写上了静香家的地址。临走前,他找老师要了点儿糨糊,将信封口儿粘上。一路小跑地来到了邮局,他用从嘴边省下来的钱买了几张邮票,贴在了信封上,然后满怀希望地将信投入了邮局门口儿的信筒里。
在回家的路上,静香美丽而清纯的笑容无数次地在他脑海中闪现着。虽然行走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但对静香的思念让他难以自拔。在过路口儿时,他有好几次差点儿被车撞着,结果被车上的人臭骂了好几顿。他没有心情和这些人理论,只是满腹心事地向大杂院走去。
“静香能看到这封信吗?我想她是应该能看到的!她是不是也很想念我呢?藤本叔叔、春子婶婶和昌男会不会总念叨我呢?也许他们正在高山等待我的音信呢!看到我的信之后,他们一定会很开心,也一定会理解我。”
自寄完信之后,庆华满怀希望地等待着静香的回信。他想,信邮寄到高山也许就要一个多月,如果静香回信快的话,应该能在两个多月后收到她的信。他思念着,期待着,有时在干活儿的时候走也神儿。老板见他有点儿不对劲儿,多次厉声训斥他。但他对此毫不在意,一种期待中的酸涩和甜蜜已经让他多了一些抵抗力。
两个月过去了,庆华没能等来任何消息。他的心情开始变得异常浮躁。“也许在路上耽误了!”“信不会丢了吧!掉在海里也说不定!”“再等等,也许过几天信就到了!”晚上睡不着时,他总是这样想。又过了十几天,信照样没到,他实在无法再按捺下去了。一天中午休息时,他偷偷地跑到了邮局。见柜台内坐着一个中年男子,他急忙走上前去询问。由于心情十分激动,他说起话来结结巴巴:“大……大伯,我……我问您……您老一下。我……我给日本认识的人寄了封信。她……她要是给我回信的话,多长时间能到天津呀?”
中年男子听完后,冷冷地“哼”了一声,脸上露出鄙夷之色。见他忙着自己手里的活计,连眼皮都不愿意抬,庆华硬着头皮又问了两次。这时,中年男子才极不耐烦地说:“这是什么时候啊?谁有工夫给你往日本寄信啊!再说了,这信也寄不过去呀!”
庆华听后心里凉了大半截儿。呆立了半天,他才拖着沉重的身体回到了商号。整个一下午,他都是迷迷糊糊的。晚上回家后,他一头倒在炕上昏睡过去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都是昏昏沉沉的。除了干活儿之外,就是吃饭、睡觉,而很少说话。石婶见儿子不太对劲儿,就问他:“孩子,你这是怎么了?不会遇到什么不痛快的事了吧!如果累了,就在家里歇几天吧!”庆华听后默默不语。他知道,如果歇工的话,说不定会被商号老板辞退的。那样的话,他和母亲就要挨饿了。所以他每天都硬撑着去干活儿,但几个麻包扛下来,就是浑身的虚汗。幸亏有刘志成明里暗里的照顾,他才坚持下来。过了好多天,他的身体才慢慢恢复。
庆华已经不小了,已经到了该成家的年龄。虽然家里很穷,但石婶儿还是想尽快给他说一房媳妇。为此,她托了周二哥和别的院子里的几个人,让他们给庆华踅摸个般配的闺女。周二哥对这件事非常上心。他是在外面摆摊儿做小买卖的,认识的人比较多一些。听说缝破鞋的金三儿有个闺女,已经十八岁了,还没许配人家,周二哥就跟金三儿提起了庆华的事。金三儿听后挺高兴!虽然庆华家也很穷,但得知庆华是个老实孩子,而且有些见识之后,他还是很愿意成就这桩亲事。回家后,周二哥兴冲冲把这件事跟石婶儿说了。石婶儿听后喜笑颜开、心情大好。她想,庆华成了家,小两口儿再给她生个孙子,她的家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冷清了。
晚上,娘儿俩吃完饭后,石婶儿走到庆华旁边,对他说:“孩子,你也不小了,应该娶个媳妇儿了!这不,周二哥给你提了门亲事,说是缝破鞋的金三儿的闺女,人挺老实的。如果你没意见,咱找个好日子就把她娶过来!”庆华听后一惊,随后他有些不耐烦地对石婶儿说:“妈妈,您给我说的哪门子媳妇儿啊!我现在不想成亲!”石婶儿不知道儿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她困惑地看了庆华半天,然后问道:“为嘛不娶个媳妇儿啊?这是人生大事啊!”庆华把妈妈扶到了炕上,然后对她说:“妈妈,我明白您的心思。您是为我好,但我现在真的没心情娶媳妇儿。”见母亲愁眉苦脸地看着自己,庆华一阵心痛,无奈之下他只得使出了缓兵之计。沉默片刻,他对母亲说:“妈妈,现在咱娘俩儿连肚子都填不饱,我那还养得起媳妇儿啊!等过几年,我一定给您娶个儿媳妇儿。到那时,我们会好好地孝敬您,再给您生个大孙子!”石婶儿听后无可奈何,只剩下声声叹息。
日期:2015-02-24 12:20:52
在对静香的无限思念中,庆华熬过了炎热的夏季。金秋十月,秋风瑟瑟,庆华的心里总是泛起丝丝惆怅——和静香分别已经快一年了。在这段漫长的日子里,她过得怎么样?这是让庆华日夜牵挂的事。
天气一天天地冷了起来,树上的叶子逐渐变黄、枯萎、凋零。庆华感觉不能再这样傻傻的等待下去了。一天夜里,他翻来覆去彻夜难眠。想来想去,他最终打定主意——去日本找静香,然后把她接到天津来。他想,先找个借口跟老板请个假。如果老板不准,即便是辞工也在所不惜。等自己和静香一起从日本回来后,再找个别的事儿做。相信到那时,自己和静香肯定能撑起这个家。不过,走之前要先把妈妈的生活安排好了,不能让她老人家再挨饿。
然而,他扛活赚的那点儿钱,连和母亲吃饭的都不够,更别提去日本了!刘志成或许会有办法,但庆华又不想让大杂院的人知道自己私事。琢磨来琢磨去,他决定去找孙大哥想想办法儿。庆华知道孙大哥家就在离估衣街不远处的运河边上,于是连续几天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去河边扫问。一天中午,经过几番询问,他终于从一位在胡同口儿晒太阳的老人嘴中,得知了孙大哥家的具体方位,并最终找到了孙大哥的家。
敲开门后,一个十来岁的丫头天真地看着庆华问道:“您找谁?”庆华摸了摸孩子的头,对她说:“我找孙大哥,我是他庆华兄弟,一起被抓到日本的!”话音未落,里屋“哎呦!”了一声——孙大哥没来得及穿鞋就跑到了外屋。见果真是庆华,孙大哥高兴得不得了。“好兄弟,你可把我想坏了!”他一边说着,一边将庆华让进屋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