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战略的大视角解析『道德经』》
第15节

作者: 老夫无奈
收藏本书TXT下载
  ④敝:旧,见第十五章“故能蔽而新成”及注16、17。
  ⑤式:规范。
  ⑥不自见:不把自己的劳绩当劳绩、不对人民居功自傲,见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⑦明:这里指常识;见第十六章“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及注⑦。
  ⑧不自是:不把已经取得的进展当成值得倨傲的资本,始终以终极目标为最高追求。
  ⑨不自伐:不使战略作为对战略目标形成危害。
  10不自矜:政权建大功立大业之后,不以为自己不可替代。
  11不争:指本章曲、枉、洼、敝及第八章“水利万物而不争”。
  12天下:所有战略;任何战略。
  日期:2014-04-25 20:14:48

  @老夫无奈 解47
  读过英国军事战略家李德?哈特《间接路线战略》的人,也许还记得这么两句话:“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又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间接路线战略?第一章》)”、“最完美的战略,也就是那种不必经过严重战斗而能达到目的的战略——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间接路线战略?第十九章?战略的目的》)。
  先别说在这位英国人的著作里看到了几乎和中国的大军事战略家孙子一摸一样的话,也别急着说这位故于公元1970年的英国战略家简直就是一位战略天才,他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在西方战略领域享有盛誉,那是实至名归。
  我们还是先看看孙子是怎么阐释他的“间接路线战略”的吧:《孙子兵法?军争》有“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名言,聊聊八个字,描画出了军事上的间接路线战略之魂;接着,让我们再看看老子是怎么娓娓道来他的文化战略层面的间接战略,或者说,是怎么阐释那位英国战略家所津津乐道的真正称得起“最完美的”间接战略的吧:

  首先,本章是继第三章简单介绍了德的基本内涵之后,在经过对道的几轮论证之后,对战略作为在战略思想和战略方针规范下的运行、操作的基本原则进行深入解析,是老子思想方法具体而生动的展示。如果把“曲、枉、洼、敝”,当成文化战略作为的四项基本原则,应该不算过分。请看本章的间接路线图:
  日期:2014-04-25 20:15:48
  不难看出,图中一这一系体现的是一种思想方法和生存态度。正如第七章之所言“非以其无私邪?”哪个民族、国家、政权没有自己的“大私”——可持续的永远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大私”这个最高目标,“自今及古”,从来没有过任何改变,但实现“大私”——永续存在——的手段,则是需要一定的高度和非同于常的思想方法来完成。
  一代又一代的明君昏君、权势集团、权力精英,无不演绎过或风格迥异或简单无聊的“大私”保卫战,血雨腥风斗智斗勇斗阴斗狠,可谓各呈风流,结果却毫无二致:因丧失生存权,致使任何生存和发展目标成为泡影。
  从本质上说,这甚至仅仅是思想方法的问题。
  让人扼腕的是,当那位研究战略领域里属于较低层面的军事战略的英国战略家因“间接战略”而名声鹊起的时候,老子更高、最高层面的文化战略及其“战略作为—谋划和策划的四大原则”已经问世了至少悠悠两千五百年。更可惜的是,老子把自己的间接战略娓娓道来之后,应者寥寥,甚至两千年多年如一日,被主流文化当成人生处世、修身养性的生活小智慧来解读,他如此的“独昏昏”,不躲到一边儿去“独闷闷”,干嘛去?

  二这一系反映的是战略计划的行动方案设计到整个战略行动执行过程,也就是更接近于战术(操作)层面的命题。老子不可能设计出一套具体的文化战略作为行动方案,只能就方案设计和执行过程的基本要求说事儿: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大概,这应该叫做“战略行动的四大纪律”。
  无可否认的是,“四大纪律”的哪一条,都受到无为的严厉规范,而明、彰、有功、长,都指向“全而归之”这个终极目标,都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自然,“四大纪律”本身,等于提出并解答了一个关于政权和政治家的生存态度命题:取得政权、拥有政权,绝不能有任何征服者心态——那最多是动物心态,而应该把自己当成解放者,当成自己完成了一个解民倒悬的战略作为,当成取得了、拥有了奉献自己身心才智的机会和平台,而这个心态,既是战略层面上的,又是文化层面上的。

  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从《道德经》的第一个字开始,到最后一个字结束,老子始终以天下为胸怀,以天下为视野,以天下为己任,以人类和历史的大趋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他说的“全”,始终都是整个天下,他说的“天下”,就是太阳下面的全部,他说的“圣人”和“太牢”,从来就不是小诸侯、小奴隶主和他们的小权力盛宴——“少牢”。这是一个伟大战略思想家的胸怀和格局,老子从来就没有也不可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在那些小奴隶主和小诸侯身上。就《道德经》的每个章节和句子而言,也许可以这么说:记得这些,是理解它们的起码要求。

  估计老子不知道辩证法这个哲学名词,也应该没有心思泛泛而论关于得与失、进与退的辩证关系,他的思绪一直缠绕纠结在“天下”这个大疙瘩上;老子最关心的是权力者的思维模式,只关心怎么才能使权力者在克制人性恶的同时发扬人性善;怎么才能让“圣人”们知道战略作为的出发点必须从谋划阶段起,就始终围绕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而锱铢必较,免得一上手就面对或存或亡的生死尴尬。也就是说,一触及到有关德——战略作为——的讨论,老子是从战略计划的“案头工作”——谋划和策划阶段下手,希望战略计划一开始就规范在道和无为的绝对范畴之内。

  本章的着力处,是圣人抱一,全而归之,或曰:战略思想和思想方法——战略计划和战略行动——战略目标——的高度统一,才是让民族、国家、政权“全”部生存权和发展权“归”入囊中的根本保证;本章的文眼,是“不争”。
  日期:2014-04-25 20:16:29
  “不争”一词,在第八章里出现过:“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那是在总结“政权几于道的七条标准”时,用到了这个概念。不难发现,“政权几于道的七条标准”也从道的范畴延伸到了德的层面。也就是说,“不争”是就德而言,战略作为的基本前提是“不争”——不争名利功劳,就是本章的所谓“四不”: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这和对道——战略思想上要求的“无为”——为人民服务,奉献奉献还是奉献——有着不小和具体的差异。

  日期:2014-04-25 20:17:07
  最后,须有如下补充:前边用了一个“真正称得起‘最完美’的间接战略”,没有任何贬低这位英国战略家的意味,只是说,任何战略都有间接和直接之别,都有总体和分支之别,甚至任何战略都在它的实施过程中运用直接和间接手段,而最高端的间接战略,不可能是文化战略以外的任何战略,更何况,李德?哈特仅仅把自己的间接战略局限在军事战略层面,最多把军事战略归拢在政治战略层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