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务员到移民,致那些终将逝去的青春》
第3节作者:
改变2000 从*软那豪华的好像飞碟一样的办公楼里出来,一边舒心的看着外边灿烂的阳光,一边心里空唠唠的,未来的路怎么走,没底啊。谁知道,未来10年,多次经历了这种心情,甚至,这点小小的故事,和后边的坎坎坷坷,算什么呢。
日期:2012-10-22 07:15:31
在*软的这两个月,其实真没白过,说学了一身本事是夸张了,但是起码说个IT名词,你知道是什么东西了,也敢装着胆子上手摆弄摆弄了。其实IT业为了炒概念,太多新瓶装旧酒了,弄得很多时候都是在研究概念上,真正有用的基础知识,反而被淡化了。
*软的企业文化有一条很NB,就是不管谁向谁问技术问题,被问的必须认真解答,否则扣奖金,我觉得这个文化很棒。
但是*软待遇中等,在其中学习了一段时间,逐渐出去的人就多了,那是当年,发展到后来,这样待遇一般但是学东西的企业,成了猎头的重点目标,后来,IBM到我们那里开分公司,直接把*软的连锅端了好几个项目组。
行业里,这样的企业不在少数,甚至像外企也有不少这样的,8020原则吧,领导无所谓,一直称只要用股票这个金手铐留住20的精英就好。
不过那些企业家,确实脑子不一样,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这些企业,真正盈利的是和开发商来发展软件园,卖地赚钱。
日期:2012-10-22 07:25:21
接下来的一个月,都在51JOB上找工作。
周末闲下来,也和前台MM继续逛逛街什么的,但是平平淡淡的,静水流也不深,深入了解,她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吧。
中间,知道了澳洲和加拿大能移民,我小时的梦想就是大堡礁,就去了侯康的中介会,侯康是那时候很有名的一个移民中介,那人真会聊天,你说什么,他顺着你说,你幻想什么,他告诉你只要你移民,那些都有,就像阿拉丁神灯里的灯神,当第二天问收多少钱,告诉我3500美金的时候,断然不理他们了,当时钱值钱啊,2万5人民的币,相当多了,当时公务员才850入职工资。
有时候和还没就业的朋友去散散心,当时我有好几个朋友考海关,还没报道,那时候考海关也难也不难,难是也要托人找关系,不难是还不像现在大学生这么多,考试这么疯狂,论考试,我那些同学都不怕。我们高中属于精英班了。
和他们在海岛上钓钓鱼,心里却如甩出去的鱼线一样,飘飘荡荡晃晃悠悠。
那些钓鱼的日子,现在也常常想起,想起我这辈子的这些朋友,我觉得我无法去泡吧、去蹦迪、去老外的聚会站着聊天,去结交新的朋友。很大的原因就是有了这些朋友而不再寂寞,心里空了就想想兄弟们,即使多年不联系,你也知道你就是一个招呼,他们就能全力以赴来帮你。
2001年的十一了,日子滋润的叫人发慌,男人没事业,啥都不是啊。一天正和朋友在海边钓鱼,忽然接了个电话,一个投了简历的公司打来的,问会oracle么,我只是会写PL/SQL语句,会安装和使用oracle,当然是缺省安装。但是在那个时代,会这个,已经不简单了,人才啊,在那个时代,急缺啊,没办法,那个时候马云还在忽悠他那个电子黄页呢,更不靠谱。公司直接叫我去北京,我刚离开了3个月的地方。问我要多少钱,我勉强报了个4000,竟然直接叫我收拾东西,包吃包住,只要有要求,全包,下周来报道。后来才知道,公司10来个人,正式工在我来之前,最低的也要8K,最高的一个刚毕业的技术总监,18K,会linux下搭设环境。
日期:2012-10-22 07:33:49
当时还有一个机会是去市政府的设备处工作,那时候没有公务员考试,老爸帮忙问了下待遇,850一月,断然不去了。
10年前的公务员,真没什么可NB的。
以后在一党政机关工作了,把这个看得更清楚了。
这里真诚的说,除了国家直属公务员,别的公务员与财政直拨的参公事业单位,真要有忧患意识,当国家的房地产也不在发达的时候,当地再卖不出去的时候,也许你的青春已经献给公务员扯淡事业了,那时候,你也无一技之长。挺难的,不敢说参照以前的国企下岗潮,但是生活,和当时的850收入,差不多。
除非你家里特有钱,需要的是社会地位,我后来参与公务员培训,看到好多家里有钱的,甚至一清水衙门的女老师来给做入职前培训都开路虎来的,人家求的是地位,和一些穷人家孩子不一样。
那些不知道公务员最近十年待遇变化的,不知道国家直属、省属、市属、区市县下属区别的,不知道组织部和人社局区别的,家里又没钱的,真的不值得走这条仕途。
日期:2012-10-22 10:15:32
这个公司为什么这么缺人,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这个公司背后的出资人,是大摩亚洲区的一个经理,对的,就是摩根斯坦利。
当时投行在互联网行业漫天撒钱,热浪滚滚,当时钱真不叫钱,和其他行业的烧钱程度比较,尤其在北京,除了国外带着钱回来的,还有各个衙门自己推的项目。我们公司背后的大佬,John,做了个很巧妙的事情,投行投互联网的项目,当时说白了就是做网站,软件加硬件加系统集成。如果是John负责的网站,需要IT公司吧,去哪里找呢,对的,他找他一个老同学Anna,成立了一个软件公司,大摩里John投钱的互联网项目,都叫Anna的公司做,不论网站以后发展的如何,自己的软件公司是稳赚不赔的,也就是他个人,是稳赚的。
这个John,农民出身,27岁考上北大,去了美国,是个很神奇的人。Anna是John在纽约的同学,高干子弟.Anna很喜欢和我聊天,同时也把John吹得神乎其神,我开始是不太信的,后来几年后有次看新浪的股东排名,这才信了,前几名里还真有John。
日期:2012-10-22 11:57:42
2001年11月的一天,我来到了当时的上地,漫天灰尘,遍地工地的上地。当时清河还是农村呢。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因为时隔不久,我就去了次清河派出所。
上地的出口是科利华大厦,当时吕梁系还没倒,阿城钢铁变身科技公司升值百倍的童话未来还有很多很多。
坐着出租车开了不知多久,终于到了科利华对面的创业楼。进了公司,就收到公司名义上的老板ANNA的热烈欢迎,可能高干子弟总是很单纯的,尤其是Anna这种败落了的高干子弟,一方面心理单纯,另一方面又渴望别人的认可。
Anna是民国时期一个著名的学者的女儿,他老爸是B大的标志性学者之一,记得有次吃火锅,她和P大TS大的那些研究生讲些高深的学问,Anna问我了解没了解过一个”教授中的教授”,我比较牛逼的说,陈yan格啊,大家默然,现在回忆起来,脸还感觉非常红,人家说的是陈寅恪。
当然,那些场合不常见,玩学问的虽然我hold不住,但是别的还行。
Anna经常组织聚餐,门口一个北京老火锅成了食堂,什么主题就能吃一顿,很好吃,比全聚德好吃,我们公司,钱真不是问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