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木叶山下兄弟二人不约而同的勒住了马缰绳,马儿缓缓停下脚步,二人坐在马上朝远处眺望,只见满眼白茫茫一片,大雪压枝头,枯木琼枝,高高低低,在浅浅的寒风里枝慢慢摇动,挂在上面的积雪纷纷坠落,宛如东风最用的梨花零落。银装素裹下的木叶山看着比往日分外可爱,犹似一位着了白沙的少女,玉立婷婷。
兄弟二人在马上停留了片刻,看到有猎物出没就急忙弯弓搭箭,散心与射猎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兄弟二人虽是汉族血统,然他们生长在契丹,骨子里早已融入了契丹人的诸多脾性。
两个多时辰兄弟二人收获颇丰,然后带着各自的猎物到了木叶山一角的一座小木屋里,然后生火烤猎物。
红噼里啪啦的响着,韩德威一边往火堆里添柴禾一边对坐在一旁陈静莫言的得让道;“哥,我看你老是闷闷不乐的可还是为不能去前线打仗的事耿耿于怀?”
的让没有否认,“的确如此, 你也知道我一直有征战沙场的愿望,原本以为这次是一个证明我自己的机会,谁知——”想到自己不能去沙场冲锋陷阵一股失落的云就浮上德让那俊秀的脸庞。韩德威忙安慰,“哥也用不着恼,我估摸着从此往后咱们大辽和大宋少不了仗打,你一定有大显身手的机会,不过皇后明知你有做将军的夙愿她怎么就不让你去前线,我看来咱们哥俩比耶律沙和耶律敌烈强多了。”当韩德威把话说完也意识到自己有点儿最前,当听到皇后二子的时候韩德让的表情明显有了变化,那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无奈与落寞,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亦如这人世间的情感,任凭光阴荏苒,斗转星移,依旧不曾退色,除非有一人来取代。
韩德让盯着火堆茫然了很久才楠楠道;“虽燕燕知我心意,可做主的毕竟是皇上,德威为兄嘱咐你多少回了为人做事切不可莽撞,要谨言慎行,咱们韩家自祖父开始一直身沐皇恩,我们祖孙三代对大辽也算是一片丹心,然毕竟咱们是汉人,当今皇上虽宠信汉臣,可毕竟在朝廷上下契丹人占绝大多数。”
韩德威咋没了一下德让的话方才点点头,“兄长放心,我在朝也多年知晓其中利害。”
日期:2014-02-10 13:52:47
三十六江山依旧笑春风3
上篇
日近黄昏时候韩德让才与德威一同驰马归家。
韩德让在家排行老二,其父黄匡肆总共有五子,分别是老大德源,老二德让,老三德威,老四德崇,老五德凝,黄匡肆父子六人在朝中都担任要职,深受皇帝的信赖,兄弟里头唯德让与德威才能最佳,故而官职最重。在同样众兄弟里头德让唯独与三弟德威感情最是深厚,哥俩如今同在上京任职,如今日这般并马出行,游猎,闲步是寻常。
在大辽有两大韩氏家族,他们为辽汉臣之中最贵,世代效忠大辽,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一脉是以黄匡肆他们的蓟州韩氏,另外则是韩延徽所代表的幽州韩氏。
韩延徽。字字藏明,幽州安次人。父梦殷,累官蓟、儒、顺三州刺史,韩延徽天资聪颖,英姿勃发,乃是当时远近闻名的一位青年才俊,受到了燕州大帅刘仁恭的赏识,委以重任,后来出使契丹,面对咄咄逼人的太祖阿保机能表现的不卑不亢,不屈不挠,太祖见其如此桀骜不驯便将其留下,打算对其羞辱一番,好挽回自己的颜面,皇后述律氏闻听此事后急忙向太祖谏言,说延徽在异国表现出不屈不挠,可见此人非同寻常,必有一番才智,为明君怎可羞辱贤人,太祖纳了皇后的建议重新召见韩延徽,二人一番长谈,阿保机方知韩延徽果真一难得的贤能之人,故而当即对其委以重任,韩延徽感念阿保机的赏识,故在之后大辽对党项、室韦,服诸部落的攻打过程中韩延徽多次为太祖出谋划策。耶律阿保机在韩延徽的辅佐下使大辽逐步兴旺发达,同时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治法制体系,特别是开创了契丹人自己的文字,这是契丹在朝文明迈向了一大步。韩延徽久居契丹,虽然得到了皇帝的信赖,自己也建立了功业,可经不住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故打算离开契丹,回归家乡探望亲人。韩延徽在与辽太祖辞别时候说的话甚是感人“忘亲非孝,弃君非忠。臣虽挺身逃,臣心在陛下。臣是以复来。”,常言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辽太祖对于韩延徽的忠孝之举甚为感动,故允其回家探亲。同时给延徽赐名匣列,这“匣列”在契丹语里的意思是复,寓意朕盼卿早日回环。,可见辽太祖对延徽的重视,自古以来君臣之情都甚是微妙,很多时候他们是一种合作关系,,很难看到他们之间会有真感情,然从辽太祖与韩延徽之间的君臣之情来看,虽也是君臣合作,然其中不乏真情实感。辽太祖与韩延徽亦如伯乐与千里马,相辅相成,相互信赖,如此情方能长长久久,若历代帝王都能像太祖对韩延徽这样赏识与重用的同时多几分信任,那就不会出现君用我时与视我为手足,君成帝业视我为眼中沙,其实人与人的相处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猜忌,以真心待人,才能换来他人的以诚相待。有一出戏叫《四郎探母》,主角是杨艳徽,乃是令公杨业的四儿子,在北国做了驸马,回家探母亲佘太君的故事,杨泗郎名延徽,然而杨业并无延徽这个儿子,同样大辽也无杨延徽这位驸马,这出戏的原型很可能是韩延徽,只不过后来杨家将的故事太深入人心,故戏曲家就将韩延徽的归家探亲的故事改成杨四郎回家探母。
话说韩延徽探亲归辽之后太祖对其更加器重,先任其为守政事令、崇文馆大学士,中外事悉令参决,天赞四年延徽随太祖征渤海,立下大功,太祖论功行赏延徽拜左仆射,辽仿唐制,仆射非一般人所能任,太祖驾崩后韩延辉依然被重用,太宗封其公爵,委以重任,世宗一朝亦是如此,而到了穆宗九年延徽去世,向来以残暴不仁文明的穆宗皇帝在听闻延徽去世后大为震惊与悲痛,亲自入府悼念,追封其为尚书令,在大辽功臣里在死后背追封为尚书令者不算太多,而汉臣就更是少见,韩延徽是第一个被追封尚书令的汉臣,死后被追封尚书令亦如在中原大臣死后皇帝给与谥号,譬如文正。
韩延徽死后,其家族并未败落,其子德枢十五岁时太宗初见就对延徽说有此儿爱卿之福,我大辽之宝,真是一位难得的英才呀。所谓蓝田生玉,韩德枢未到若冠之念就被皇帝重用,之后曾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勋,穆宗谥已官拜平章事,相对于宰相,与其父一样被封公爵,保宁元年去世。
韩延辉的孙子绍勋、绍芳也都在大辽政坛占有一席之地,从而延续韩家富贵,也被载入史册。
相对于韩延徽这一脉的兴旺发达,韩德让他们这一蓟州韩氏最初并不算太辉煌,韩延徽原本就出身官宦,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出人头地的机会,然韩德让的祖上则出身寒微,故韩德让这一脉能发达更是不易,不过有时候成功的定律是幸运加个人的努力,这条定律用在韩德让祖父与父亲从人下人到人上人的华丽转身非常贴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