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这片土地,你已无需见证历史,你已经成为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一次在异乡过春节,刘基的心情很不平静,那个时代的人也很可怜,只有遥望故乡感慨的份儿,却无法象今人一样拥有如此便捷的联络方式。看着漫天飞舞的焰火,听着震耳的鞭炮声,刘基暗下决心,一定要考出好成绩,一定要不能辜负了父母双亲和家乡父老的期望!
很快到了二月,连续三场的考试,连续九天的煎熬,对于刘基和他的两个老乡来说,这不仅是智力的较量,也是体力的考验,超长的考试时间,严格封闭的考场,极为压抑的气氛,让身体虚弱的人无法坚持,让意志薄弱的人无法淡定,而真正的强者,会脱颖而出。真正的人才,会笑到最后。
最终的结果出来了,当刘基在大红的榜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时,那一刻,仿佛时间就此停止。尽管他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之时,还是恨不能好好地发泄一下。在他的旁边,是两个青田老乡,他们也抵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眼眶开始湿润了。
日期:2014-02-12 09:31:57
人品大爆发,三人全部录取了。也就是说,他们都进入了全国前五十名!青田这种级别的县城,全国有上千个,但一个县就占据三个进士,虽然都只是名列三甲,但已经相当了不起了。如果在今天,足有资格登上各大报纸头版,三人也得忙着应付各种采访了。
其中成绩最好的,是最年轻的刘基。
一甲和二甲各只有三人,刘基是三甲第二十名。这一年,他只有二十三岁,在今天,也就是大学刚刚毕业的年龄。按现代人的算法,他还不满22周岁。
刘基的两篇会试作品,也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一篇是《龙虎台赋并序》,龙虎台在居庸关南,来北京后忙于备考的刘基,其实根本就没去过,但他博览群书,知识面广,多少了解一些情况,加上长年的古赋诏诰练习,以及适度的想像与虚构,写出来的文字也是洋洋洒洒,气势不凡,可以和唐代大才子王勃的《滕王阁序》相媲美。后来的纪晓岚在编辑《四库全书》时,给这篇文章的评价是“以考场作品能得到后世传诵的,一百篇中不超过一两篇。其赋如下:
杰彼神台,在京之郊。金城内阻,灵关外包。
上倚天倪,下镇地轴。太行为臂,沧海为腹。
崇台峨峨,虎以踞之。群山茏葱,龙以翼之。
于铄帝德,与台无穷。于隆神台,与天斯同。
崇台有伟,鸾驾爰止。天子万年,以介遐祉。
而另一篇《春秋义》,则是刘基多年研读《春秋》的结果,可以说轻车熟路,手到拈来。文中表示了对楚国不守王道,好用武力的强烈不满,对于《春秋》一书明华夷之别,对楚国谓的变化,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从文中数据运用之丰富,材料列举之全面来说,很难让人相信是一篇在考场上的急就之作,倒更像是把平时的模拟作品又默写了一次,最多做点局部调整。他总结道:
《春秋》谨华夷之辩,楚则中国之变于夷者,故上不使与诸华等,下亦不使与夷狄均,来则嘉其慕义而接之以礼,强则罪其猾夏而威之以刑,圣人之情见矣。
当然,我们可不要认为刘基是运气好,以他的功力,即使押不中考题,也完全有能力中进士。有元一代,一共举行了十六次会试,考中进士的共计1139人。想一想数目庞大的参与者,这个脱颖而出的概率,真不比中彩票大奖高多少。成功,是需要有一些运气,但仅有运气是远远不够的。
刘基的才华,也让他得到了许多前辈的赏识。当时的著名学者程钜夫和卢集都很喜欢这个踏实的年轻人。这还不算什么,相传,翰林学士揭奚斯在接见过刘基之后,就对老朋友们有了这样一番表态
“此魏征之流,而英特过之。将来济时器也。”
刘基仅仅是个二十三岁的进士,揭老先生就将其与唐初名相魏征相提并论,甚至还说他比魏征更优秀,这实在是评价太高了。甚至可以说是坑爹。魏征是什么人?跟着李建成造了隋朝的反,又投靠李世民背叛了老上司,当时还是太平盛世,揭奚斯又不是诺查丹玛斯,能预测到刘伯温背叛大元吗?
可见,这个段子是后人附会。揭奚斯应该见过刘基,并说过几句好听的,但绝不可能把他说成是栋梁之材,很简单,你的南人出身,就决定了你在大元的官僚体系中,注定是跑套打酱油的!
喝过了欢庆的酒,告别了在京的朋友,刘基踏上了回乡的旅程。因为岗位有限,刘基没有马上得到官职的安排,得到的答复是暂先回乡,等候补缺聘用。他刚刚二十三岁,还非常年轻,未来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他的面前,似乎也修好了一条金光大道,等候他的到来。
回到家乡的刘基,自然是春风得意,父母家人都非常高兴。但是,随着时光天天流逝,他的快乐一天天减少, 担心一点点增加。三个月过去了,依然没有聘用的文书,难道出什么变故了?
要知道元朝本来规定年满二十五岁以上才能参加乡试,刘爚为了让儿子早点取得功名,就利用自己的一点特权,为儿子虚报了三岁。不过这在当时,也算了不什么。有四五十岁的想改小,有年龄不够的想改大。无非是多一次机会。
而后来发生的事情,足以证明刘爚的冒险决定,是何等的英明,多么有前瞻性。
但刘基并不是没有顾虑,他到底多大,什么时候出生,家乡父老也是清楚的,难不成有人因为他中了进士,心生嫉妒,向处州府衙禀报了?这样一来,岂不是弄巧成拙,如果被坐实科场舞弊,不但当不了官,还有可能吃官司。
这,难道就是刘基的宿命?他,应该做出怎样的应对?
日期:2014-02-13 13:04:47
第二章 官场沉浮,四起四落(上)
一、终身大事,总会留下那么一些遗憾
世界上许多事情,别人都知道了,偏偏当事人却蒙在鼓里,却是最后一个知道的。等到他发现事实真相进,根本就没有提意见的机会和自由了。当然,发现得早也没有用,你不过是按别人编好的剧本在演出。
刘基的婚姻就是样。搁十四世纪中国的习惯,男人十五六,女人十三四结婚很正常,过了二十还是单身,就会划入剩男剩女之列,被人另眼相看了。而刘基,二十三岁还不结婚,而他的父母似乎并不着急。
原来,他们早就有了自己的安排。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会对另一半怀着美好的憧憬,都会对婚姻生活抱有很大的期望,无论如何,不能拥有一个红颜知己,不能与她情投意合,心心相印,这一生注定会留下极大遗憾。不管嘴上承不承认,你无奈的眼光骗不了自己。不管事业有多成功,也不可能完全弥补这种遗憾。
你渴望完美的伴侣,但却不能自己决定。如果有一天,父母把一个陌生的女孩子推到你面前,说这就是你的妻子,你要对他尽丈夫的义务,要和她生活一辈子,而当揭下盖头之后,你发现她并不是他想要的类型,你对她没有心动的感觉,那你会怎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