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吃不着东西,自然社会就乱了。有人发动叛乱,李存勖与亲兵一起在宫内与叛军格斗,最终被箭中,43岁死于非命。李存勖死后,身边的人都跑得差不多了,没人替他收尸。只有身边的给他奏乐的人,收集了乐器堆在李存勖的身上,点火把他给烧了,最后烧得只剩骨灰了。
日期:2014-11-02 20:29:00
接下来说说后唐的最后一位皇帝,李从珂,他绝对可以称得上
是中国众多末代皇帝中非常悲催的一位。这家伙在位时,与后来后晋的高祖石敬瑭关系非常不好,本想大军一举灭了石敬瑭,结果这石敬瑭也损,勾结契丹把李从珂打败了,结果李从珂从此就有点害怕了,心理上落下毛病了,觉得自己完蛋了,成天意志消沉,最后自焚身亡了。
这李从珂在即皇帝位前的时候,在陕西凤翔县,有一个盲人叫张濛的,自称知道术数,事奉太白山神,他所在的神祠是崔浩的庙,这崔浩活着的时候有什么神通,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写过了。这个张濛说,时运和人的命运,他都可以向神询问,神马上就会告诉他是吉还是是凶。当时李从珂身边的一个特别亲近的校官叫房詗的,特别信服这个盲人。有一天,张濛到李从珂的府第,他听到李从珂说话的声音,有些惊骇,说:“这不是人臣的声音。”房詗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么说呢?他马上传告了几句神语,这神语是什么呢?史书上记载的原话:“三珠并一珠,驴马没人驱,岁月甲庚午,中兴戊己土。”房詗请他解释,这张濛说:“神的话我不知道。”
日期:2014-11-02 20:35:00
公元933年5月,李从珂府第官署的门都无缘无故自己动起来,府里的人都感到有点惊异害怕。李从珂马上派房詗问张濛,张濛说:“衙署小小的异象不用奇怪,不出三天,会有恩命。”结果当晚报信的就到来,李众珂被封为潞王。后李从珂调任镇守河东时,李从珂有些不安,心里感到很害怕,问张濛,张濛说:“王可保证没有祸患。”当时李从珂感觉朝庭这些举动是针对自己的,于是决定反叛,当时朝庭让王思同带兵攻打李从珂,王思同大兵压境,李从珂有些害怕了,又问张濛,张濛说:“王有天下,不能靠独自的力量,朝廷来兵是迎接您的。王若怀疑我的话,我只有一个儿子,请王带到麾下作为人质,验证我的心意。”后来发生的事情非常有意思,也验证了张濛的说法。为什么说讨伐变成了迎接呢?
具体当时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呢?其实是当时朝庭不希望时任河东节度使的石敬瑭和李从珂的势力太大,于是把李从珂迁到河东,把石敬瑭迁到河北的承德,但是当时没想到李从珂反应有些大了,认为朝庭做这些事是为了削弱他的力量,于是就决定反叛。他第一个找的就是王思同,希望王思同跟他一起造反,结果王思同死活不吃这套,把前来劝说造反的使节给扣了,然后上报了朝庭。朝庭于是让王思同率大军征讨。这王思同不会统领军队,而他手下的兵不少都是李从珂带了出来的。结果就在大军即将攻陷凤翔的时候,李从珂登上城墙,痛哭流泣,把朝庭批得体无完肤,结果这些曾经他带过的兵,都造反了,现场投奔了李从珂,这王思同大败。后来在另一次战役中,抓了王思同,当场杀了。这是当时的一些情况,所以说这张濛的意思是,朝庭给你送兵来了,你就别担心了。
日期:2014-11-02 20:37:00
李从珂在当时太后的支持下即的皇帝位,因为之前有战功,所以大臣们都比较臣服。当上皇帝时,李从珂接受宝册,册上说:“维应顺元年岁次甲午,四月庚午朔。”李从珂回头看着房詗说:“张濛神说甲庚午,不是很奇异吗?”这越发色起了李从珂的兴致,于是令房詗和术士一起解释三珠一珠这些话,说:“三珠,就是三帝;驴马没人驱,是失去位置的意思。”
在李从珂之前,正好后唐有三位皇帝,分别是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和后唐闵帝李从厚。李从珂即位后,任张濛为将作少监同正,还赐给金紫衣酬谢他。
其实在史书上记载,关于李从珂当皇上的怪事还有很多。当时李从珂刚封潞王时,有有议论说:“潞字意思是一足已经进入洛阳了。”李从珂在凤翔时,有一个叫何叟的人,年过七十,突然死去,见阴间官吏,这阴间当官的靠着桌子告诉何叟:“给我对潞王说,来年三月会成为天子,二十三年。”何叟苏醒过来,害怕不敢说。过一个月又死去,阴官见了斥责他说:“怎么敢违抗我的话,不传达那句话,再放你还世。”退下来看见廊下有记事簿,问管事的人,管事的人说:“朝代将要改换,这个就是升降人的爵位的册子。”这保叟苏醒过来后,见到了李从珂的亲校刘延朗告诉这事。李从珂立即召见他问起此事,何叟说:“请以后对质,这话如不能应验,杀掉也可以。”当时李从珂的小名就叫二十三,可谓是蹊跷。后面的这种阴间鬼怪的故事,写入正史的非常少。修正史的史学家虽然敬鬼神,但更多的是从自然与人的关系去看待一些事情,对于这种杂碎小事,通常不屑一提。不知为什么,会把这段鬼的故事写入正史中。
李从珂烧死后,石敬瑭念在他们是近亲,于是在火中把李从珂的骨灰取了起来,下葬了。也算是够意思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