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炼的角度 西游记》
第1节

作者: 易小卉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作为四大名著的《西游记》,小卉从小学时就看过了。跟大多数人一样,以前都是当做神话小说来看,里面许多精彩故事虽然说不上倒背如流,但印象都挺深刻。
  直到这几年跟师傅修炼,平时陆陆续续听师傅讲解《西游记》,才慢慢明白了,这本书并非这么简单,也明白了书里许多以前想不通的问题。
  师傅说,不管后世的人如何论证这本书是谁著的,有一点是无疑的,就是著书的这位前辈大德绝对是位唯识学大家,而且文学、道家的修为也都是顶尖的人物。
  对《西游记》这本名著,历来有各种各样的解读。最近网上甚至有人说倒过来看更精彩。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如果你不是修炼的人,其实怎么看怎么解读都没关系,喜欢就好。但如果是修炼之人,若仅是当做神话故事来读,那就是理不明了。理不明即见地不到。见地不到,修证从何谈起。

  历来练家都有微言大义之说。这位前辈大德把道佛修炼的密码隐在这些神话故事里而不明示,其实跟道门“勿妄漏泄,勿示匪人,以遭天谴”的戒律有关。
  师傅说,时代不同了,当今科学昌明,连造原子丨弹丨的原理都不是什么秘密,所以像修炼这种有益于人类的生命科学研究,也不应该当道门“天机”死守。
  征得师傅同意,下面我摘录一些讲解内容与同道们分享。
  日期:2015-07-28 13:40:00
  首先我们讲讲《西游记》里面取经团队的各个主角的来历。
  如果对唯识学有基础的话,其实很容易就明白著者对这些角色的安排。
  大乘佛法身心修练的理论,以楞严经所说的五蕴皆空的原则为主,所以唐僧首徒叫悟空。楞伽经主要讲唯识学理论,说的是空之后的悟能、悟净。

  楞严经主要讲是五阴区宇,楞伽经主要讲八识心王。
  悟空悟的是般若性空,悟能是转唯识相能,悟净是得如来藏净。
  悟空才能心定,悟能才得无相,悟净才见本性。
  悟空是指去除身的感受,清理心的杂乱。
  在五蕴理论里,色、受、想三个区宇属于悟空阶段。行是业力,属悟能;识是自性,是悟净。
  在唯识学里前六识是悟空,定心猿拴意马,第七识是悟能,第八识悟净。
  所以,唐僧这三个徒弟可不是瞎编出来的。
  日期:2015-07-28 14:29:58
  悟空悟的是般若性空,悟能是转唯识相能,悟净是得如来藏净。
  那么,唐僧这个师傅呢?
  佛法的核心实际就两个字:身心。
  上面几个徒弟都属于“心”,八识心王里面的骨干。

  而“身”,指的就是唐僧这具凡夫肉身。
  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楞严经里说修炼时会有五十种阴魔危害我们,妖魔鬼怪都想干掉我们这具肉身。
  没有这具肉身,我们什么都没有了,还修什么。
  五阴区宇的“色阴”,指的就是我们这个肉身。所以佛法修炼必须从色身开始,身体就是我们的师傅,我们必须时刻用“心”来关照“身”这个师傅,才能达到身心圆融。
  日期:2015-07-28 15:00:32

  师傅和师兄弟都到了,还缺一个角色,白龙马。
  西游记里,白龙马是一个最不被看好的角色。这马本是一个海陆空三栖的狠角色,出身龙宫,贵为太子,加入取经团队后却沦落为脚力,且毫无战斗力。其实著者这样的安排,却是大有讲究的。
  心猿意马,一武一文,左丞右相,两者都是心王的干将。心猿是所向披靡的勇士,意马是上传下达的能臣。驱魔护法靠的是心猿之力,驮着唐僧这肉身跳出三界(以海、陆、空暗喻)还得靠意马这龙王太子。所以色受想行阶段意没有出场,而到了识的阶段,它就成为主角了。
  我们以前看西游记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孙悟空能腾云驾雾,观音的法力就更不用说了。带着唐僧翻几个跟斗不就到西天了吗,为什么还要千辛万苦骑着马慢慢走?
  原来这可是大有讲究的。
  楞严经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佛法修炼的过程,比喻为取经。我们的心可以海阔天空,心思飞到哪里都可以;但我们的身体,从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变化必须一步一步的来。所以孙悟空再能飞,唐僧也不能像现代人坐飞机一样,只能在马背上颠簸。
  日期:2015-07-28 15:44:49
  前面说了,著作《西游记》的这位前辈大德绝对是位唯识学大家。不信你看看这四个角色的出场次序:
  两界山悟空,眼耳鼻舌身,属前五识;
  鹰愁涧白龙马,意识,属第六识;
  云栈洞悟能,末那识,即俱生我执,属第七识;
  流沙河悟净,阿赖耶识,即如来藏净,属第八识。
  便是这地名都有讲究。
  孙悟空被如来压住的山也叫两界山,东边大唐界,西边鞑靼界。以此山为界,前行者千辛万苦。虽千辛万苦,也比被压在贪嗔痴慢疑之下不得解脱强。
  从两界山开始,唐僧才摘下个体户帽子,正式组建团队取经旅程。
  白龙马隐在鹰愁涧。鹰愁涧,深陡宽阔,水光彻底澄清,鸦鹊不敢飞过;因水清照见自己的形影便认做同群之鸟,往往身掷于水内。唯识学里第六识意识有个独影境的说法,这鹰愁涧里照见自己的形影说的不就是“独影境”吗?
  猪八戒藏身云栈洞。第七识为染净依,污染和清净都必须经过的渠道。如云中天梯,故称云栈洞。
  沙和尚在流沙河。那沙喻恒河沙,渡过流沙河才能到达彼岸。
  日期:2015-07-28 18:54:36
  取经团队的角色都出场了。
  下面开始,我们来看看,这些角色跟修炼有什么关系,其中隐藏着什么秘密。
  《易经·说卦》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是中国传统修炼的基本原则。
  《西游记》全书也不例外,都是遵循这个原则铺开的。
  孙悟空离开花果山,漂洋过海,历尽千辛万苦去求道,这是穷理阶段。
  学成之后狂性难歇,当大王,号大圣,最终被压五指山下,这是尽性阶段。
  两界山起,跟唐僧去西天取经,终成正果,这是了命阶段。
  日期:2015-07-29 16:05:15
  孙悟空这名字,是他求道时的师傅须菩提祖师给起的。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本领,也都是须菩提祖师所授。
  所以说孙悟空,自然得先说须菩提。
  须菩提教了孙悟空长生不老术,很多人就认为他是个道家人物。而且根据孙悟空前面的求道经历,把《西游记》的主题说成是一部由道入佛,贬道扬佛的著作。
  其实整部《西游记》里,讲的只是“穷理、尽性、了命”的修炼过程,并没有贬谁扬谁的问题。著作者本是佛道双修的大家,对修行人来说,道也好,佛也好,都是方便法门,只要对修道有益,不存在门派之见。只有教派人物才会困于门派之争。
  须菩提是佛的弟子,《楞严经》里二十五位实地修持实验者之一,排在十一位,讲述意念空寂的修法,因观空悟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