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那些年的摇滚老炮们》
第47节作者:
蚊子大师 日期:2015-03-06 20:16:00
关于伪摇,零点乐队可谓是中枪最多的乐队了,而且没有之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支乐队在商业上的成功也是不可复制的,继承并发扬了黑豹乐队流行摇滚的衣钵,从96年开始一直到现在,一共发行了八张专辑,除了第八张为新面孔薛晓光为主唱的《多么爱你,知道吗?!》还不为大众所熟悉,其他七张专辑几乎每张内都有那么几首一直在被传唱着(2005年的第七张专辑《风雷动》为翻唱经典老歌专辑,当然被传唱了好多年),K歌时被点播的频率也是很高的作品当然就是那首《爱不爱我》了,其他的被点播频率较高的还有《别误会》、《相信自己》、《超越》、《战胜自己》等等,还有很多歌曲,笔者听过周晓鸥主唱的绝大部分零点的歌曲,比如早期的作品有首叫《送亲歌》,有较为浓郁的蒙古族民歌色彩,再比如《一座桥梁》那彷如梦幻般意境,《bar street》好似把你带入到北京的三里屯走了一圈,《每一夜 每一天》就像恋人间你浓我浓、欲走还休、欲罢不能、斩不断理还乱的特写镜头,就连那首著名的《别误会》还有个早期版本,编曲跟大家常听到那个版本有很大出入,但是听起来也是别有一种原始韵味。这时候有人就会问了,这么流行的歌你也听吗?笔者思前想后,还是不得不吐露实情,笔者听了,而且还听了不少,听过很多遍,而且还很喜欢,而且还曾多次跟着磁带的转动用力嘶吼,快唾弃笔者吧,笔者不是一个真正的摇滚主义者,不吐不快之后,仿佛是一直夹着尾巴装作一个老摇的笔者终于感到如释重负,原来说实话的感觉是这么好。
笔者后来分析过,零点的乐队之所以能持续多年火爆,与他们的作品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市需求有极大关系,乐队吉他手大毛曾说,他们做音乐的主旨就是两个字:好听。这跟乐队的历史有一定关系,89年在呼市成军的零点乐队前身是由吉他手大毛、鼓手二毛、贝斯王笑冬成立的,大毛原名李瑛,二毛原名是李小俊,是亲哥俩,俩人与王笑冬是同在80年代初在呼市某艺校求学的同学,当然不太可能是同一级的同学,键盘手朝洛蒙加入的时间还要等些时日,90年代初期,乐队来到京城发展,在各酒店、酒吧等娱乐场所担任伴奏乐队,其实也就是混口饭吃,估计当时几个人也没想过在之后的很多年,他们的命运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周晓鸥加入乐队前的94年,乐队与歌手付野合作演绎的一首《长发妹》被收录到青山制作的系列摇滚拼盘之一的《94中国之火》里,值得一提的是该合集里后来子曰乐队的主唱秋野也以周易乐队主唱的名义开始在乐坛上崭露头角,他们被收录到该合集里的歌曲是《相对》,还有之前的一些朋友提到的有一定亮点的I*M乐队,该合集收录了他们的主唱良子演唱的《北京姑娘》。
当时的零点乐队叫不叫零点还不好说,《长发妹》这首歌的演唱者标记为付野和乐队,当时的键盘还不是朝洛蒙,而是图图,而朝洛蒙加入零点估计应该和周晓欧是前后脚的时间,刚加入乐队的周晓鸥还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形象,那时候25岁的周晓鸥还是个满头的黑发的青年,而且身材瘦削,不跟现在似的脑子大脖子粗,油光满面,如果不唱歌很可能被误认为是个厨子,当然留光头也不一定就是因为耍酷,有可能是谢顶,还有可能是一种病,比如陈佩斯,原来头发也不少,后来也光头了,据说就是头皮毛囊病变导致的。
不同于在京城那些土生土长的乐队,一只来到北京讨生活的几个人首要目的并不是说要成就自己的音乐梦想、做自己喜欢的音乐,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温饱问题,早期的零点乐队就是这么一个状态,生存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零点乐队要迎合市场,做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因为不被大众接受,不市场化他们的生存就成为最大的问题,在北京他们是没有根的。同样,在现在这个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好多外乡人、外地人涌入各个大城市谋生,为了能过上更好地生活,能不再回到那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故乡成为年轻一代锄大地的,为了能在城市站住脚,能为后代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能让父母也能在有生之年来大城市里感受一下都市生活,这些所谓的异乡人相对于那些年龄相仿的本地青年人明显地更具备创造性,在承受着更多压力的同时,他们忍受着所谓土著们的各种非议,比如治安混乱啦,物价飞涨啦,公共资源被占用啦,就业压力增大啦,助推房价节节攀升啦,等等等等,其实所谓这些无非就是从广大农村赶到城市来的人口挤压了城市人口的生存空间,其实这也正是如下、如前很多一二三线城市的现状,也正这些外来人口让这些城市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没有这些外来人口的加入,恐怕很多城市就不那么繁华了,一派暮气沉沉之象。作为焦点的房价问题,已经持续了好多年,好多人盼星星盼月亮期盼着房价能再便宜点,就像相声演员曹云金在春晚上说的,问来问去,房价最合适的时间是前年,其实呢,也不用太久,20年后,再过一代人,当现在的农村往城市移民潮一过,房价肯定降下来,笔者在这立此存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