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史:探究史记背后真相,戳穿中国历史之终极阴谋与谎言》
第1节

作者: 扫地保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0-20 11:58:00
  在中国,不管是当局、还是异见分子,不管是大学问家、还是市井小民,大家都觉得自己生活所在的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国度,当然那是曾经。大家的分歧在于,对于曾经的解读——但谁都否认不了的是,中国之为独特之中国,关键在于黄帝至秦汉时期,尤其是夏商周三代以降,这算是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厘清这一时期的历史真相,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用了五年时间,完成了这本目前不到20万字的书,我把它起名为《国家秘史》。
  在这五年里,一本《史记》被我翻烂了。但其实更重要更大量的工作在于,反复查找资料的考据,以及夜夜难眠的设身处地的分析。
  我承认我这本书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的——我说的不是在这一领域广受赞誉的民国大师级人物顾颉刚、钱穆,也不是在欣赏史书时特爱四处旁征博引的钱钟书,不客气地说,我作为一个业余研究历史的农民工,如果说在史实考证方面不可能超过这些大师的话,那么我至少可以在史识方面比他们几位更出色——我到底是不是猖狂无知,相信大家阅后自有公论。
  我所说的巨人,是指司马迁。他这个人以及他的《史记》,如果说在历史上算不上被误读的话,那么至少也是解读得不够深刻。当然,仅仅有《史记》肯定是不够的,基本上《汉书》及之前的著作,都是参考范围。
  其实我心里很忐忑——我不知道当下的中国舆论环境能否容得下我的研究结果,尽管我都是基于事实的分析。比如下列内容:
  1,禅让的真相是怎样的;
  2,是管仲而不是孔子或老子,才真正是中国第一圣人;
  4,孔子的真面目不咋地,而孟子干脆其实是个战犯;
  5,儒家与秦国的亲密往事由来已久;
  6,中国历史第一冤案——秦始皇与儒家是“好基友”,一直是、从来都是;所谓的“焚书坑儒”的真相、秦始皇继承人选择的真相
  ………………

  前两天发了这个帖,但因为出现了重要的错误,又没法改,所以在这里重新发帖。
  感谢  @lgq412 @yixixingmie @竹林小百合 @汪致远wang @changhua4929 @奔跑的奔驰
  等网友的支持,也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表扬或者批评,多谢!
  日期:2014-10-20 12:00:19
  楔子:最后一个太史令

  1.
  研究中国历史,必以《史记》为宗。倒不是说《史记》里的所有记载都准确可信,这是任何史书都做不到的事情,而是因为《史记》的作者太史公司马迁,他比《春秋》的作者以及后来的史书作者不但更具才略,也更可信——因为他是最后一个真正的太史令。
  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中国上古时期的太史令就具有特殊的地位:一方面,这个官职具有与有神论民族的祭司相仿的特权——沟通天意,掌握神权。他依照其他人几乎无法掌握的复杂而独特的天文历法知识,通过观星、占卜、祭祀等手段,为政权的运用提供神权依据;另一方面,太史令也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之一,他常常会负责起草君主的重要文书、管理国家典籍。

  但于现实政权以及中国文明传承最重要的是,太史令还全权负责如实记载史事、编写史书——上古的中国人就认为,实事求是,而不阿附于任何人的见解或意旨,是神授于太史令的权力、天职、最高法则。
  所以,太史令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对节操要求也很高的工种,在文字、教育不发达的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这一职位的传承同很多贵族职位一样,通常是家族内薪火相传。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正是诞生于太史家族,他的祖先就曾长时间是周朝的太史。他的父亲司马谈,也是一个有抱负的太史令,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实是父子共同的理想。
  我们都知道,司马迁的《史记》非常精炼。但在《史记》里,司马迁运用了大量笔墨描写和塑造了一大批他的模范前辈太史们的故事。由此可见,司马迁对于太史(令)一职,是具有非常强的职业自豪感的。他讲述的种种太史的故事,其间蕴含的深情与用意,颇可玩味。
  在《左传》、《战国策》、《吕氏春秋》等先秦书籍中,也有大量关于太史令的故事记载。与《史记》中太史令们不同,《战国策》等书中的太史令们不乏昏庸之辈、不乏无益之谏,比司马迁笔下的太史令个个是人中之杰,感觉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我以为研读历史,既不可盲目崇拜拔高古人的“高大”,也不可生忽视小觑前贤之心——首要的宗旨,是要把古人也当人看,他们跟我们是一样的有七情六欲,一样的有瞻前顾后的利益纠葛。明白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司马迁、理解《史记》、理解《史记》背后的故事,都是必须的!
  所以,我们要探究中国历史的真实过往,要真正了解司马迁写《史记》的立场与用心,必须先了解他笔下《史记》里的太史们。因为,这些太史们所代表的,其实就是司马迁本人的理想和情操。
  日期:2014-10-20 12:00:51

  2.
  在司马迁的笔下,太史们是知往来兴替的大预言家,但其实他只在很少的时候才会提到所谓占卜的作用,并且太史们的远见卓识通常是建立在对历史和政情高度熟悉的基础上的鞭辟入里的分析,显示了太史们是最掌握历史知识规律的一群人。例如:
  【之一】周王朝的太史预见了秦国将统一六国。
  ——秦献公十一年,周太史儋见献公曰:“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七)十七岁而霸王出。”
  【之二】晋国太史墨分析鲁国季氏兴衰。
  ——鲁定公立,赵简子问史墨曰:“季氏亡乎?”史墨对曰:“不亡。季友有大功于鲁,受鄪为上卿 ,至于文子、武子,世增其业。鲁文公卒,东门遂杀適立庶,鲁君于是失国政。政在季氏,于今四君矣。民不知君,何以得国!是以为君慎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之三】晋国太史赵预见陈国后人将取得齐国政权。
  ——晋平公问太史赵曰:“陈遂亡乎?”对曰:“陈,颛顼之族。陈氏得政于齐,乃卒亡。自幕至于瞽叟,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至于遂,世世守之。及胡公,周赐之姓,使祀虞帝。且盛德之后,必百世祀。虞之世未也,其在齐乎?”
  【之四】周太史也预见陈国后人将取得齐国政权。
  ——陈完者,陈厉公他之子也。完生,周太史过陈,陈厉公使卜完,卦得《观》之《否》:“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而在异国乎?非此其身也,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姜姓,四岳之后。物莫能两大,陈衰,此昌乎?”
  【之五】晋国时赵太史援预见“赵氏孤儿”之灾难。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兆绝而后好。赵史援占之,曰:“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孙,赵将世益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