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史:探究史记背后真相,戳穿中国历史之终极阴谋与谎言》
第7节作者:
扫地保安 从小活下来就不容易,整天提心吊胆防着自己的爹后妈异母弟暗算;
好不容易活下来混了点名声,又被老尧考察来考察去;
东奔西走发展势力,千方百计打败政敌,又好不容易熬到尧这个太上皇仙去,到真正掌握政权了,洪水滔天仍然烦忧……
终于有这么一天治水终于成功了,世界也清净下来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我老舜已经74岁了,你们还让我励精图治?
所以,舜对禹的无为而治的建议,那是相当的满意,甚至是很感激的满意:你们是我的左膀右臂,有什么事你们就去干了就好了!
这时候的舜,真的已经完全对禹是不设防了!
而禹是干实事干出来的人,在“南征北战”治水的过程中,不用说他一定也是建立了自己的队伍的,并且与各方诸侯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另外他小心谨慎的个性也为他在中央领导阶层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可以说,最后禹的上位,是天时地利人和了!
于是,舜去世后,如同尧当年去世后一样,禹也让舜的儿子商均当了三年天子,再然后,“迫于民意”,禹自己当上了天子。禹去世后,伯益当了三年天子,然后又自惭地将帝位让给了禹的儿子启,启是夏朝的第一个帝王。
尧——(丹朱)——舜——(商均)——禹——(伯益)——启
如果结合当代历史和考古研究成果,我们不难发现,尧舜禹禅让故事的背后,是当时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中国,东夷部落势力崛起,并进而成为当时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得东夷者得天下”——舜和禹,都是出身于东夷部落。可以说,这是中国最早期的地缘政治。
同时,原始社会终结,中国开始进入人文文明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标志是,由原始人的“人与自然的斗争”,转变为“人与人的斗争”或者说“人类社会的斗争”;尧舜禹的禅让,与其说是被歌颂的高尚,不如说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入新阶段后,为了争夺利益再分配的一次次斗争。这,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一次次争斗,与秦灭六国,没有根本的分别。
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司马迁在赞美尧舜禹时,那么没有节操。
因为,他是言不由衷的。他不这么干,可能《史记》就无存。
历史的真实情况如何呢?《竹书纪年》记载——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舜放尧于平阳。(放,流放)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日期:2014-10-20 12:10:04
第2章:封建天下——王权永固的梦想与童话
中国的王朝,始自夏、商、西周三代。历史关于三代的记载,就是个简单的轮回:先是一代明君,兴盛五百到八百年,传之末世君主,凶暴淫乱不德,于是又有小部落的圣人出现,带领各诸侯部落推翻末世君主,开始新王朝的轮回。夏启英武,夏桀失国;商汤代夏,商纣绝命;周文、武王两代伐商,终建周朝,传诸幽王,西周灭亡。
到了后世的东周春秋战国时期,三代为孔子等人所唱美礼赞。三代开国家政治系统建设之先,当然有值得赞美之处,但孔子等崇拜的,主要是君臣相得的统治秩序和所谓的“圣人”先贤——主要有商汤、伊尹、周公等。让我们看看司马迁是怎么说的。
日期:2014-10-20 12:10:53
关于商汤的“至德”,有一个有关捕鸟的故事。商汤让人捕鸟时不要四面八方的用四张网,而是只留一面。“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这里有两个疑问:第一,鸟是那么好捕的吗,当时的网很先进吗?第二,当时的捕鸟的状况,跟后来所说的不“涸泽而渔”,大概远不是同一种情况。汤真能扯、真会作秀,有没有这个感觉?这个让我们又一次感到,司马迁在描写可能他自己都不信服的事情时,确实往往有失水准,又或者他就是故意的?
商汤的主要辅臣伊尹,则是被后世儒生称之为贤相的代名词。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史记》里记载了这样几条值得注意的情况:
(一)伊尹是怎么来到商汤身边的。司马迁说伊尹想献身投靠商汤但没有门路,无奈之下给人做陪嫁的男仆,背着饭锅砧板来见成汤,借着谈论烹调滋味的机会向成汤进言,劝说他实行王道——但他又提到,也有人说,伊尹本是个有才德而不肯做官的隐士,成汤曾派人去聘迎他,前后去了五趟,他才答应前来归从。这里的“也有人说”值得我们注意——司马迁在讲述更古早的圣人故事时,也从来没有这种“或者”的情况。为什么会这样?
(二)伊尹曾经离开过商汤,去投靠夏桀了,后来又回来投靠商汤。他回到商都亳那天,他从北门进城时,遇见了商汤的贤臣女鸠和女房,于是写下《女鸠》、《女房》,述说他离开夏桀重回商都时的心情。可见,一方面伊尹的忠诚度其实是堪忧的,另一方面他又具有相当高的文才以及很强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伊尹辅佐商汤取代夏朝建立商朝,不久商汤就去世了。结果这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商汤的太子太丁还没有继位就死了;于是太子的弟弟外丙继位,然后三年就死了;外丙的弟弟中壬继位,四年又死了!这时候估计商汤的儿子都死光光了,于是伊尹又立太丁的儿子太甲继位。但是“帝太甲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但是,三年后帝太甲改过自新后,伊尹就又让他回来继续当天子。伊尹还发挥了他的文学特长,又写了篇《太甲训》褒扬帝太甲——前几年他还写《伊训》、《肆命》、《徂后》等训词,教帝太甲怎么做人怎么治理国家呢。
比司马迁更早的史料《竹书纪年》明文记载:伊尹其实是乱臣贼子,他篡夺了帝太甲的王位,流放了帝太甲,后来帝太甲夺回了王位,杀了伊尹……莫非真相是,司马迁也看穿了伊尹其实是古今奸相第一人,但司马迁要这么明说,等于捅儒家的心窝,儒生们根本饶不了他?所以,他才用了这种让人产生种种疑问的笔法来写伊尹这个人?
日期:2014-10-20 12:11:21
与商汤、伊尹的“存疑”描写相比较,司马迁笔下的周朝开国人物,有一位真的是品德高尚,即便放诸今天也可谓高风亮节、让人感动!等等,我说的不是周文王或者周武王,也不是姜太公或者周公,而是周文王的爷爷——古公亶父(dǎn fù)。
古公亶父当部落首领时,戎狄的薰(xūn,熏)育族来侵扰,想要夺取财物,古公亶父就主动给他们。后来又来侵扰,想要夺取土地和人口。人民都很愤怒,想奋起反击。古公说:“民众拥立君主,是想让他给大家谋利益。现在戎狄前来侵犯,目的是为了夺取我的土地和民众。民众跟着我或跟着他们,有什么区别呢?民众为了我的缘故去打仗,我牺牲人家的父子兄弟却做他们的君主,我实在不忍心这样干。”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