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史:探究史记背后真相,戳穿中国历史之终极阴谋与谎言》
第18节作者:
扫地保安 可以想象,正是这样的出身使然,后来的儒家的优势在于对所谓的“礼”——其实更多是规范形式——的把握,因此,他们天然地主张人死后应该厚葬,这样他们才有饭碗。后来他们的专业技能也延伸到诸如射、婚等社交礼仪领域,从而使儒这一人群,渐渐成为社会认可的处于社会底层的“礼”的代言人。
正是因为儒所依赖和掌握的是固有的礼仪规范,所以他们天然地比其他人具有更多的保守主义倾向,他们更反对改革和变化;也是因为他们所能够服务的对象——礼的适用对象——更多只能是贵族和官僚阶层,因此,他们天然地对权势和财富具有媚骨和妥协性;因为他们的服务方式和手段,他们天然地具有语言文化传播的优势以及狡辩空谈的口才。
因此,尽管儒家在春秋战国始终是弟子众多的显学,尽管他们也描绘了种种的理想国,但由于其缺乏真正可行的施政方案,以及其学说更多是只能停留在头脑里的义、礼,所以始终没有一个诸侯国会愿意真正任用儒人治国,因为在大争之世,没有一个君主会傻到去任用空洞无用的学说。但在国家大一统后,当君王的主要敌人不再是邻国的竞争对手,而变为全天下的百姓时,天子作为独夫,要使普天下的百姓都乖乖地俯首称臣,光靠武力远远不够,于是,善于帮闲、善于用“礼、义”为百姓进行洗脑工作的儒家,也就会真正找到用武之地,受到专制帝王的重用了——这里请大家重视,儒家的上位,绝非世俗所说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始,这一点我们后面会详细分析。
日期:2014-10-20 14:52:54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本书中所说的儒家,乃只是先秦和西汉先期的儒家——到了天下真正思想大一统之后,普天下读书人都只能且必须信奉儒家学说,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日期:2014-10-20 14:54:04
墨家跟儒家一样,诞生在今天的山东省。墨家的创始人墨子,据说原来是孔子儒学的信徒,后来自创墨家,其学说与儒家几乎针锋相对,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学派之一。以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墨家的学说相当的进步,比如:
“兼爱”——爱所有人,不因世俗的关系而有亲疏远近。
“非攻”——反对为了掠夺而发起的战争。
“尚贤”——主张唯才是举。
“节用”、“节葬”——主张节约、反对浪费、反对厚葬。
墨家学派的高明之处,还不在于学说本身,更重要的是,人家是说到的,都做到了!墨子以及他的继承者们,带领弟子,处处实践他们的政治主张——要知道,人家的这些政治主张,可都是主张无私奉献的,这可是活脱脱地干实事,而不是像儒家那样居于庙堂之高扯扯礼义廉耻的淡就行了,历代的墨家,在墨子以及其继承者的带领下,无欲无求、餐风露宿、赴汤蹈火的,做了很多救死扶伤、制止战争的好事。
日期:2014-10-20 14:55:15
墨家也有一些观点,比如“尊天”、“事鬼”,今天的我们肯定不能接受,但其主要的那些主张,今天看来简直完美。可以这样说,看起来墨家的主张,就像是两千多年前的共产主义学说。有一些批评的观点认为,墨家的“尚同”——主张国家治理的一统,事实上会造成国家的专制,也因此墨家被批评为“古代的、共产主义的、专政的主张”。
墨家本身,就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纪律的团体。他们的领袖称为“矩子”。《吕氏春秋#去私篇》记载,墨家有个“矩子”腹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人,本应依法处死。但秦惠王认为腹年老,只有一个儿子,就命令不杀。腹却说,墨者之法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是禁止杀人伤人的必要措施,它符合“天下之大义”,因此,尽管秦惠王作为国王赦免了自己的儿子,但他还是要用墨者之法,坚持大义灭亲地把自己的儿子杀了。
《吕氏春秋#上德》还记载了另一个墨家“矩子”孟胜的故事。说的是孟胜受楚国的阳城君委托,替他把守封国,后来封国遭到楚王军队的进攻,孟胜明知不可守而守之,用自己和180多个兄弟的生命,为墨家又写下了重然诺的一笔。
然而,这还都是我们表面所看到的东西。墨家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疑问。
日期:2014-10-20 14:57:20
疑问之一:
其他的诸子百家,基本上都是以其学说命名,而只有墨家是以其领袖的姓氏命名。这合理吗?
大家都知道,在奴隶制五刑中,最轻的一个刑罚,就是墨刑——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墨子的墨,指的是他受过这种刑罚,从而叫墨呢?这样的例子还有,比如孙膑就是因为他被处以膑刑,后来楚汉争霸时起到重要作用的英布,也因受到过黥刑因而也被叫做黥布。
墨子受过刑罚没有,史上无记载,但我们可以从他的组织入手分析。
墨子创立的组织,干得是出生入死的活儿、说得出做得到,不图任何回报、不图任何享受,完全是自愿地做贡献——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我们说他是“圣人”;如果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我们一般叫他们是“游侠”(其实比游侠还要高明很多,因为游侠通常还是有回报、做事有因果的);如果是一大群人都这样做,那只有一个可能,他们根本就不是正常人!正常人,更多的在考虑如何更好的赡养父母、抚育子女、搞好家庭收入;正常人,通常更珍惜生之可贵、更不愿自蹈险地;正常人,凡事更讲究世俗的因果关系。
不是正常人,他们是什么人?答案是:刑余之人,跟司马迁一样!只有这种受过奇耻大辱的人——还有可能也因此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了,在春秋战国那样的年代,受过墨刑等刑罚的人很多,并且由于频繁的战争、徭役等,可能导致很多破碎家庭——才会因为在心灵上受到巨大创伤和触动,从而不惜一切,只为名誉而活。要活出口气来!也正是因为有受墨刑被惩罚被奴役的劳动经历,才能在加入墨家后,过那种艰苦又刻苦的实践生活。
这不但能解释了,墨家学派的名字来历,也解释了为什么像墨家这样的不近人情世故的学派,也能够有这么多的追随者——墨子可能在最初以刑余之徒为主建立了自己的队伍,后来随着队伍的发展,大量的贫苦的农民和小手工业者也加入了这一队伍。正是这种队伍,才有可能真正以天下为己任。
我在做出如上的猜测判断后,看到了钱穆在《国史大纲》中的判断,与我基本相同,即墨子乃受刑之人——但他仅仅是猜测墨子是这样的人。但钱穆据此认为,连这样的刑余之人都曾经是孔子的徒弟,所以孔子真的是“有教无类”。可见,钱穆先生确实是对孔子非常“温情”的——他对于孔子拒绝少一只脚的叔山无趾做徒弟,选择性地视而不见了,真的没有大家风范啊!不客观。
日期:2014-10-20 18:17:34
继续更。
疑问之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