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史:探究史记背后真相,戳穿中国历史之终极阴谋与谎言》
第25节

作者: 扫地保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研究历史,必须有人性、必须尊重基本的事实。
  日期:2014-10-21 10:55:04
  话说孟子在中原诸国大摆了一道之后……

  儒家又出了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他就是荀子,
  也就是古书中常说的孙卿。
  擦,华丽丽地大章又要出现了。
  日期:2014-10-21 15:29:21
  不真正用心去读历史的人,很容易似是而非地认为儒家深受秦王朝迫害,二者因为“焚书坑儒”这样的梁子而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是不是真仇恨,后面我们再谈;在这里,我们先必须说明,儒家与秦国、秦朝,先前至少是有一段很长的蜜月期的——孟子之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中国思想界,以荀子和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为双璧,而他们的实际影响力都是在秦国发生的。
  日期:2014-10-21 15:30:13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孟子继承和光大了孔子的影响力,但孔孟之道的传播,还主要是在“山东”地区。儒家传播历史上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其实另有其人,那就是荀子,以及吕不韦——众所周知,他以商而仕,但其实他是一个潜藏的被国人忽略的儒教信徒,他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在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杂家之说”,因为儒、道、法等皆有,但其主流毫无疑问是儒家!

  日期:2014-10-21 15:31:10
  1.荀子其人与他的学生
  提起荀子,人们往往首先想起的是他与孟子针锋相对的见解——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在后来的儒家系统,孟子取得了“亚圣”的老二地位,荀子就被比下去了——甚至不如颜回、子思以及更后的朱熹等人。
  事实上,荀子在儒家发展史上的真实地位和作用,是远高于孟子的,甚至可说,是他在战国末期天下走向一统的过程中,发展了儒家,赋予儒家学说以真正的生命力,使儒家学说真正走向统治舞台的中心。
  关于荀子的生平,司马迁主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里记载,荀子是赵国人,五十岁时游学于齐国——当时齐国的稷下学宫是战国学术中心,群贤毕集。“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脩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这就是说,当时的荀子已经是当时公认的最有学问最德高望重的学者,而齐国是以大夫这种高级官员的身份对待他的。

  需要注意的是,“三为祭酒”,这里的“祭酒”与后世国子监祭酒是不一样的,作为国子监校长之意的祭酒,是到晋朝时才有的。这里是指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在《仪礼》和《礼记》中反复提到了,祭酒是祭祀、飨宴等大型礼仪活动中的重要步骤,一般是由谙熟礼仪、德齿俱尊的长者来施行。
  日期:2014-10-21 15:32:34
  后来,“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適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从司马迁的这段话里,我们又得知:其一,荀子为了逃避迫害离开齐国,来到楚国并受到当权的春申君重用,当上了楚国新取得的国土兰陵的令。其二,李斯是荀子的学生。而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司马迁还提到,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而李斯对韩非是自愧不如的。

  正是因为有了这两个名动天下、与秦始皇发生了深刻关系的学生,使得后世对荀子的评价,出现了莫大的争议。一方面是,李斯、韩非被定义成法家的两大代表性人物,前者被认为是秦始皇严苛残暴法家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后者则被认为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作为他们老师的荀子,岂能无关于法家?另一方面,荀子本人的学说,就像司马迁认为的那样,是“帝王之学”,不是真的儒家,或者说是“阳儒阴法”。

  事实上,荀子的这两个高徒,之所以能在秦国春风得意,还是拜要荀子所赐。如果不是荀子本人对秦国有深刻的认识,荀子本人在秦国有广泛的影响的话,李斯和韩非也未必会出现在秦国的历史舞台上。这是为什么呢?说到这里,我们就必须好好说说荀子与秦国的那点儿事了。
  日期:2014-10-21 15:35:39
  2.荀子与秦国

  在荀子的生命中,他出生于赵国,在齐国成名,在楚国得到重用——司马迁的《史记》如此记载,但是却丝毫没有提到,荀子曾经入秦,并与秦昭王和秦相应侯范睢分别进行了“友好亲切的会谈”。这或许正是儒家所大忌者?
  在《荀子#强国》中,“应侯问孙卿子曰:入秦何见?”荀子衷心赞美道:秦国真不是盖的!难怪能像现在这样强大呢,原来这里几近完美啊——山川美、风俗美、政治美,如果再有些儒生的话,就真完美了。也就是说,作为大儒的荀子也承认,秦国的统治非常成功。
  在《荀子#儒效》中,荀子与秦昭王的谈话就更复杂些了。秦昭王对儒家是有先入为主的成见的,所以俩人一见面他就不客气地对荀子说:“儒无益于人之国。”对于这种功利主义的态度,如果像孔子和孟子那样“仁义”一番的话,想必这个会谈是难以进行下去的,但是荀子高明地告诉秦昭王:儒者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都不会造反,都会很老实本分,都会忠诚于君王。当然如果在朝的话,发挥的作用更大,会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对于君王统治十分有利。

  日期:2014-10-21 15:36:44
  荀子的这一番表态十分到位,一阵见血地搔到了作为统治者的秦昭王的痒处。以至于秦昭王马上改变了对他的态度,对其观点连连称善。
  如果认为荀子与秦国的“勾当”仅此而已的话,那可是想得太简单了。事实上,《荀子》一书中有很多章节都与荀子入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其中的很多章节,都是在秦国、或者为了秦国而写的,属于“秦国定制”的文章——
  其一,《荀子》中多次提到,秦国远祖时期的飞廉恶来,以及秦武王时期的大力士,这样的人都是无益于国家的。这一点可以说完全是投秦昭王所好。秦武王是秦昭王同父异母的哥哥,他死于举鼎这样的匹夫之勇,也正是有了他的死,秦昭王才有了继承王位的机会。秦昭王未必与秦武王没有感情,但内心里也一定是对匹夫之勇不以为然的,至少也应该是会引以为戒的。
  其二,《荀子#君子》中提到,“天子无妻,告人无匹也。”这一点,是极言男高女低的等级差别。这正也是秦昭王心里的痛处!要知道,秦昭王即位四十年,时时处于其母宣太后的钳制中!妇人干政,秦昭王从内心里必然是深以为非的,他是直到有了范睢为相后,才在范睢的建议下,排除了宣太后的影响力,完全实际地掌握秦国的政权。所以,荀子非常巧妙的这句话所传达的观点,一定是为秦昭王所深深嘉许的。

  其三,《荀子》里的多篇文章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即礼法最大,只有严格按照统一的法律办事,国家才能兴旺发达。而这一点,正是秦国有别于其他诸国的鲜明特征。可以说,荀子的礼法观点,尽管与秦制有异,但其根本精神是一致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