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史:探究史记背后真相,戳穿中国历史之终极阴谋与谎言》
第30节作者:
扫地保安
那么,最后为什么墨家又在历史上彻底神秘地消失了呢?这是个迷,我们后面再做详细的论证。
综合本章和前章的内容,我们可以断定,战国后期到晚期,富强了的秦国的国家指导思想,已经从单一的法家“大国策”,演进为儒家其表、墨法为里的“天下策”。
日期:2014-10-23 20:25:56
明天继续推大章,儒家与秦始皇——两者是好朋友,从来都是,一直都是。
焚书坑儒什么的,都是瞎扯淡的,真相是怎样的呢?
明天给您揭晓!
(我这自说自话的,有人看吗?)
日期:2014-10-24 10:42:38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跟之前的章节一样,基本上是历史上没有人发现过的秘密,是没有人想到过的问题。以此知之,我的这本《国家秘史》在秦汉之前历史的研究方面,我自己也不客气,至少在史识方面,是前三名——李敖认为他的白话文是中国的前三名,我不知道他的根据是什么——我的根据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所谓史学大家,比如顾颉刚、钱穆等人,没有一个人在真知灼见方面超过了我,当然我相信大家也不会拿易中天、王立群等当代史学教授来跟我比的。
但是————————我写的再好,没有来看帖回帖的诸君,我也是个0啊
所以,多谢多谢多谢你们!我真心欢迎大家的批评指教!
日期:2014-10-24 10:50:21
第10章:千古奇冤——秦始皇与儒家
【希望有大学在看完此章节后,来聘请俺这个保安去当历史学教授。那将是学界的盛事哦!臭屁完毕,开始更新,哈哈】
日期:2014-10-24 10:50:52
谈到中国国家历史的本源,绝不可避而不谈的是秦始皇,秦始皇时期种种事情的真相,乃是发掘中国历史过往的关键。在这里,我们首先厘清下秦始皇时期的政局。
其一,在行政治国方面,是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依法治国。之所以在秦统一后,秦始皇坚决拒绝了分封制,也是因为分封制作为一种特权组织形式,从根本上就是与平等、公平的依法治国相抵触的。
其二,在文化舆论方面,以博士儒生为主体、多种学家共商国是。这充分体现了秦王朝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其三,在国家人事组织方面,文官方面以李斯、蒙毅为首,武将先后以王翦家族、蒙氏家族为主,在中央秘书机构,则以中车府令赵高而核心。其中,对国家大政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一是李斯,另一是蒙毅,两者政见不同、分庭抗礼——与传统观点认为就是秦始皇与李斯左右帝国政局不同,事实上蒙氏兄弟起到了非常强大的作用,譬如蒙氏兄弟曾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秦始皇的立储事宜,而在是否出兵北击匈奴一事上,积极进取的蒙氏兄弟也战胜了保守不主张用兵的李斯,这件事的记载见于汉武帝时期的大臣主父偃的奏折。
日期:2014-10-24 10:52:03
在上述这样的国家组织形式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当然是秦始皇——全国只能有一个人是特殊的,就是皇帝,其他人都一样。绝对大权在握的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主要干了四件事:
其一,推广“秦国模式”,分天下为郡县、依法治国,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这体现了其高瞻远瞩,功莫大焉。其治国方法也因其高明有效而为后世所借鉴。
其二,对外开疆拓土,北攻匈奴、南攻百越——这既稳固了国防,但也给秦王朝带来了灾难性的的后果:王朝的绝大多数兵力被派到边疆,当内部发生起义时,没有足够的兵力来镇压,这可以说是秦王朝灭亡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相反的例子是,汉朝初定时谋反的势力也是此起彼伏,可以说其力量都远非陈胜吴广流之可比,但由于刘邦始终能够及时掌握和调遣大军,因此也总能及时镇压叛乱。
其三,大兴土木。有的是“国家工程”,如国防用的长城,如首都与重要地区和战略要地之间的“国道”、“高速公路”等;有的是“帝王工程”,如动用了70万囚徒的骊山秦始皇陵,如“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其四,巡视天下、追求永生。秦始皇巡视天下,既有宣扬帝威、增强国家凝聚力、稳固江山的现实需要,又有封禅、求仙等追求永生的需要,同时也不乏感情上的需要——
我们知道秦始皇祖先也是山东人,其接受的很多文化跟齐鲁文化有共鸣,所以东巡在一定程度上或许也是其在感情和文化上的寻根祭祖。
日期:2014-10-24 10:52:41
在对秦始皇时期的政治做了一个大概的综览之后,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秦始皇时期,大抵是政治清明、国势蒸蒸日上的。这并非是一个暴虐无道的君王统治的时期。
那么,为什么今天一提起秦始皇,人们往往脑海里就出现了一个暴君的形象呢?首要的原因,当然是因为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两千年,儒家说秦始皇是暴君,所以人们也这样认为。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解析下,秦始皇与儒家的关系。
说到秦始皇与儒家,一般人马上联想到的是“焚书坑儒”,是势不两立。其实,这是一个绝大的误解——秦始皇与儒家之间真正的情况,实际上不但不是这样糟糕,而且可以堪称是一对好基友——当然,人们之所以有这个误解,纯然是由于一个阴谋集团制造的谎言。现在有人一定在撇嘴了,说我在炮制可笑的阴谋论。事情到底是怎样的呢?听我慢慢道来。
日期:2014-10-24 10:56:17
秦始皇亲近儒家,思想开放兼容并包
一般提到秦始皇与思想家们,人们习惯于简单地认为:秦始皇偏好法家,对其他一切学派都是打击的。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是对秦始皇的矮化。实际上秦始皇的视野和胸襟是非常开阔的,可以说对诸子百家他有很多都非常认可——
秦始皇一定是很认可儒家的。这个有几点证据。
第一个是,前面已经提到了,在吕不韦编写《吕氏春秋》时期,秦国就已经有很多儒生,儒学在秦国一定已经是显学。这个前面已经详细论述过了。
第二个是,秦始皇统一后,他的身边就有七十个博士。博士是秦首设的官职,博士所掌为古今史事待问及书籍典守——换句话说,这些人是秦始皇的高参、也是国家法定搞文化建设的人。史书里没有列举说明这些人从哪里来,但提到名字的博士,大多是从齐国或者鲁国来的儒生!这个是不是可以说明,当时的秦始皇和儒家,是彼此爱慕的?
第三个,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第一次东巡的第一站,就去了峄山。峄山这个名字大家一般都觉得比较陌生,但如果提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个大家就都知道了。对了,峄山就是东山。大家都知道,如果论海拔高度,泰山其实也没什么,何况是东山!那么峄山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呢?峄山所在是孟子的家乡邹县,孟子创办的子思书院位于峄山,在战国后期这里是儒家思孟学派的大本营。这里离孔子的家乡曲阜也非常近。《史记》记载,秦始皇在峄山留下了东巡的第一块为自己歌功颂德的刻石,并且在这里和儒生们讨论应该怎样用什么样的礼仪去泰山上封禅。这能没有基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