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史:探究史记背后真相,戳穿中国历史之终极阴谋与谎言》
第38节作者:
扫地保安
可以说项羽这个人和他带的队伍,也是血债累累啊,根本谈不上是义军,只是拳头硬、武力强,他就成事、他就掌握话语权。后来项羽被刘邦联军打败了,假如他最终取胜历史就是由他项羽来打扮的小姑娘了。
日期:2014-11-04 09:21:51
那么最终统一天下、建立了汉朝的刘邦是不是好一点呢?结论,一个鸟样。杀人、屠城的事情,他也没少做;即便史书为了美化他,说他入咸阳后废除秦朝的种种严苛的法律,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其实这也就是个一时之计而已——我们的历史操蛋就在这里了,事实是刘邦政权后来很快就全盘继承了秦朝的法律,“约法三章”成为了风中飘荡的童话而已。至于刘邦的个人品德,就更不必提了,他本身就是个地痞,贪财好色,不忠不孝。
至于首先起来造反的陈胜吴广之流,就更不用说了,更是好吃懒做一心想惹是生非的主儿。“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不就是一心想造反的吗!
说了这么多,我们可以知道,所谓“代表人民的利益或代表先进生产力就胜利”或者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全是谎话、扯淡,至少也是个一厢情愿。历史的真相是,谁的实力大谁说了算。
日期:2014-11-04 09:22:25
那么,既然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秦朝的军事实力不是很强大吗,怎么会被泥腿子造反就得逞了呢?秦朝的大军哪里去了?答案是,秦朝的军队主力都在边疆,对镇压叛乱是鞭长莫及!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三十二年,“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这是我们所熟知的,蒙恬带领秦军精锐三十万人到北方攻击匈奴——这支队伍离首都咸阳还算近的,但也是大约一千公里的距离。
“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三十四年,適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这下就更清楚了,秦军不但北上攻击匈奴,设城置县,修建长城和要塞,同时还有个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那就是向南方进军。陆梁地,就是今天的岭南地区,也就是两广一带。南越地,除了两广地区之外,还包含了今天越南北部的大片区域。
这个军事行动的规模之庞大,不难想象。以今天比较取直线而行的高速公路或国道言之,从咸阳出发到两广地区的番禹(今天的广州)等地,也至少有两千公里的距离,而在古代,这个行军路线即便不要翻倍,也至少加半。何况南方多山,尤其是要分隔今天的湖南与两广的南岭,更是绵延几百里的险峻陡峭。
在两千年前的秦朝,据信是五十万人的大军南下,去征服百越之地,也所以才有“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这种大规模的拉壮丁事情的发生。
所以,在陈胜吴广等人造反时,秦朝内地实在是兵力空虚!大军要么在河套及其北部与匈奴对峙,要么是在更遥远的南方,实在都是鞭长莫及。
正因此,此起彼伏的造反军能够屡屡得手,因为他们面对的只是秦朝的一般的行政执法力量而已。直到他们逼近咸阳,着急的秦王朝将修陵墓的苦力集合起来,就将他们打得丢盔弃甲。如果不是害怕赵高陷害,章邯投降的话,那么章邯与项羽到底谁更强还真不可知。
日期:2014-11-04 09:22:50
说一千道一万,秦始皇心太大了!他能镇得住局面,别人未必能。
他就不该把大军都派出去开疆拓土。
他就不该决绝的丝毫不搞分封制。
他就不该把赵高继续留在身边作为定时『炸』弹。
东方六国的国仇家恨,可说是可想而知的阳谋,必欲反秦而后快;
赵高的颠覆成例、上下其手指鹿为马,可说是历史的偶然,但却是葬送秦朝的阴谋;
而秦朝兵力空虚,无足以镇压叛乱,则是最直接的后果。
所以,这样看来,
秦,必须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