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中的“怪力乱神”》
第44节

作者: beyond18182003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1-05 19:59:00
  公元936年11月9日,石敬瑭对洛阳发起了最后的总攻,但当时的契丹国主没有跟着过黄河,说大势已定,如果需要他们过,需要多少部队他们就跟着过去,如果不需要,那你石敬瑭就自己过去吧。等你平定洛阳后,我就应该北归了。两个人握手相向而哭,告辞了。契丹国主脱下白色貂皮裘服给石敬瑭穿上,又赠送良马二十匹,战马一千二百匹,两人相约:“子子孙孙,各不相忘。”石敬瑭发起了对洛阳的最后一击。11月26日,后唐末帝李从珂召集他的家人,与自己的亲信将领宋审虔等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这石敬瑭也做了一件绝事,这李从珂不死了吗,他把李从珂贬为平民,按平民的礼仪葬了。对待皇帝帝如此,对待后唐的其他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他最开始下令将所有后唐的罪人脑袋都砍下来,藏在土地神庙里,让这帮人的后代永世不得翻身。最后由于朝臣相劝,必须朝里有不少后唐时期的官吏,这才下令把这些脑袋让子孙后代或原先的后唐官员埋葬,但要求丧葬礼节制度不能超过规定。从这一点来看,石敬瑭这个人还是比较迷信的。

  日期:2014-11-05 20:08:00
  公元939年12月1日,洛阳开始下大雪,足足下了五十天不停,一切都仿佛停滞了,这雪下得太大了,文武百官都不能入朝了。这石敬瑭害怕了,不是害怕自然灾害,是害怕上天了。每个成功的人身后都背负着一大堆的损事儿,石敬瑭就更不用提了。怎么办呢?石敬瑭找大臣开了一个会,“大雪损害了人民,五十天不停,京城祠庙都令进行祈祷了,全无一点效应,难道不是我寡德不配帝位,神明不予保佑吗?”下令拿出柴火薪炭粮食供给士兵和贫民等人。这里要说一个词,就叫德不配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还没到那个程度,享受不了那些东西,你的德行在这个位置或拿这些东西不适合。怎么来现实解释呢?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人中彩票后,不明原因就死了,或者挥霍无度过得更惨了。再有一些小孩儿还在上小学呢,就穿着名牌,坐着好车上下学,最后就把这孩子毁了。家长不明白,其实就是因为这孩子配不起这些东西,他只是个孩子,维持他基本生活需要就可以了,这些东西都要靠他未来自己双手去创造。这两种情况都叫德不配位。现在放眼看看身边的人和事,这样的情况太多了。

  日期:2014-11-05 20:25:00
  这石敬瑭受后唐的影响,崇道抑佛,后晋有一个叫崇真大师的道士,原名叫张荐明。石敬瑭爱好《道德经》,曾经传召张荐明讲解阐释它的意义,石敬瑭听了很高兴,又让张荐明把《道》、《德》二经雕刻在印板上,让学士和凝另外撰写新的序言,放在书的开头,让它在全国颁布流行。中国古时制约皇帝权利的只有是宗教或各种神奇的自然现象了。石敬瑭敬道也敬出了结果,当时一个大将叫李承裕的,带领叛军抢劫城里钱财后逃出城外,结果被抓获并杀了,但是同时也抓了一起兴风作浪的五百多名士兵,结果这石敬瑭受道教的影响,说了一句话“这些人有何罪过,都发给丰厚的盘缠放归故里。”就把他们都放了。如果不是信道,以石敬瑭的性格,不把这些人的全家都杀了才怪。石敬瑭活了51年,头死前留下遗书,让侄子也是养子石重贵在灵柩前继承皇位,丧葬礼仪全依旧有规制,安葬的陵墓力求节俭。而这石重贵可不简单,虽然在位只有4年,但是与契丹却拼死战斗,最后国破,被契丹抓走送往契丹。

  日期:2014-11-05 21:35:00
  石重贵的父亲早年去世,石敬瑭就一直把他当儿子看。后石敬瑭进攻洛阳时,就把石重贵留在了大本营晋阳。公元942年,石敬瑭死了,这石重贵即位。当上了皇上,肯定事先有征兆,这石重贵是什么征兆呢?他跟随石敬瑭到邺都,正好遇上干旱,石敬瑭派人到白龙潭祈请上天降雨,这时,人们就看到有一条白龙在潭水的中心显现,这天夜里下了一尺多深的及时雨,人们都感到惊异,这白龙就象征着石重贵,后石重贵果然登上了皇位。

  石重贵在位的时候,蝗灾和干旱并行,老百姓饿死无数,他也是疲于应对。而契丹一看,你不听我们的,正好这是时机,于是进攻后晋,后晋的军队节节败退。公元944年7月1日,石重贵少帝驾临崇元殿,大赦天下,河北各州,曾经被契丹践踏的地方,免除今年秋税。各军将士依等第各赐予优厚的礼物,各州郡征借钱币布帛,赦书到达的当日起,停止征收等等。结果大臣正在宣读赦书的时候,天突然下起了雨,雷声滚滚,只好匆匆收场。当天京城被雷震死的有几百人,明德门内震落了石龙的头部,有识之士认为石是皇族的姓,这可能是非常不祥的预兆。一传十,十传百,朝庭内部笼罩着阴暗的情绪。

  日期:2014-11-05 21:38:00
  但随后后晋的局势一度好转,把契丹打得落花流水,但后来有大将叛乱,投靠契丹,进入京城。石重贵带后宫妃子打算投火自焚,但被亲校薛超抱往,没死成。
  这石重贵是忠勇之士,契丹要把他带入北藩,路过各地的时候,州郡的官员都拿着东西给石重贵,但都被契丹阻止,不得已,他们只有杀了牲畜吃。结果他路过叛乱的军营时,说了一句:“我家亏待了谁,而被这贼所破,天啊!天啊!”哭着离开。老百姓一路沿途迎接,也都跟着掉眼泪。这石重贵想自杀以示名节,但都未成功。契丹把石重贵还未成年的小公主也硬抢去了,赐给契丹人当媳妇。还把他的妃子全抢跑了。唉,提起这段历史就让人悲愤不已,又说多了。

  日期:2014-11-05 22:04:00
  看过后唐后晋这段怪力乱神的事情的朋友,可能会有一个疑问。这为什么皇帝最后都选择了自焚呢?以前的历史中自焚的皇帝好像还没听说过。这要从当时的历史来看,五代时期比较混乱,每个皇帝在位的时间都不是很长,而且当时各朝的皇帝通常还没来得及学会怎么治理天下,朝代就灭亡了。皇帝最后选择死亡,就是不想当阶下囚,你看看这石重贵不是几次死也没死成吗。但为什么选择自焚而死呢?主要是当时已经出现了一种非常变态的辱尸,而且前朝已有先例,皇帝都害怕如果对方来了,看自己尸体还在,把头切下来挂在城墙上或者挨千刀万剐,从这一点来看,他们就是想自焚,什么也让你得不着,同时,也成就了大义。李从珂和石敬瑭,石重贵和契丹,都存在非常深的仇恨,所以他们都选择了自焚而死。

  再从宗教的角度来看,后唐和后晋一脉相承,都信奉道教。道教的教义中,认为人死后,灵魂上天,但魄却仍在体内五脏之中。人活着主要是由于精气神支撑,气没了,人就死了。为了能让死者早日脱离尸体慢慢腐烂之苦,所以要火化,借着大火,使藏在五脏中的魄脱离人体。当时认为这是孝道的表现。对于笃信道教的李从珂和石重贵来说,自焚也就不足为奇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