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2-26 13:13:59
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双腿还灵便着,那时的我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壮小伙子。
就在那年,差不多也是现在的这个季节,我遭遇了我人生最大的一次祸事,以至于我现在右腿高位截肢。
我家祖上是中药世家,当年在襄阳城里有些名气,只不过在现在中医普遍江河日下的大框架里,这昔日的繁华就黄鹤一去不复返了。因为家族世袭的缘故,我自幼便熟读《汤头歌》,又加些儿时在自家药铺子里的耳闻目染,与这些东西自生有不解之缘,所以我的中医情结自生也从未退热过。
子曰:“读书若水,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我从小便又熟读《灵枢》,背透《素问》,浅尝《难经》,《本经》,熟识各种常见以及少数罕见伤寒病,又喜钻各类大道医书,所以我这辈子自认为还没有白活。
但是,古人们又说的好“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顺逆进退,存乎其时,神圣工巧,存乎其人,君臣佐使,存乎其用。”
自古以来,病人生病,病情都是在迅速的变化。用现代医学来讲,病症随情况而定,极有可能因此而诱发其他病症,或病情严重直接升级为复杂病症。在什么时候用什么药,用多大剂量,用多长时间,这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一旦临床,医生可谓力挽狂澜妙手回春的关键之关键。
所以读那么多书,不能学以致用也是掰扯,学以致用又不能灵活应用,不能随机应变那也是白读,各种引经据典,各种旁征博引,如今,这已然成为我爹的口头禅。
俗话说“杏林国手,一人一方”,对于病人而言,寻到好医生才是病人最大的安慰;对于医生而言,寻到好药才是医生的最大安慰。
自古以来,不管名方,偏方,又必是以药物药性而盖棺定论。
名方,固然师从古人,有千千万万的临床例子。但是名方亦有狭隘之处,自古病无常形,一旦病症类似名方所应病症,而与所应病症又病理大反,那再泥于古之名方,到时候名方恐怕就要变成要命的索命汤,所以名方也要师古而不泥古。
偏方虽不是常方,但有时亦有比名方具有更加有力的治疗效果,虽然如此,但是偏方毕竟是偏方,从古到今没有多少名医承认过他,说明他还是有不及指出,绝不能用作常方,否则后患无穷。
归根到底,医者,“至重惟人命,最难却是医”;药者,“药方无贵贱,效者是灵丹”。
我这条腿就是坏在药上面,下面我就来讲讲这药的故事……
日期:2015-02-26 13:30:00
那年我年方二十三……
按照入行的规矩讲,采药,抓药是悬壶济世,行医江湖的基本功。
入行前三年,要先到山中采摘各种常见药,须辨得各种药材的四气五味,各种归经,炮制方法,在此期间又要熟背《汤头歌》《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这些入门必备的医书。
此外,还要选修一门四大经典必备书之外的名家著作,大体也就跟现在交毕业论文一样。
三年之后,就要以这些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考试,考试也是一年一次,由药房掌柜,东家,坐堂医生,柜台大伙计亲自监考。考试没有上下中之分,只有有误与无误之分,有误之处容有三处。三处之内由监考官揪出,限一刻钟时间修改,不然,视为不过。
得于先天条件,我在这几门功课之中,门门都是一次过关,照例,这得送到柜台抓药一年,然后就可以坐诊。
但是我爹没有让我去抓药,他竟然打发我到竹山他的一个老学徒家里去,而且一干就是几年。说什么重新认识中草药,所以到现在我对老头子仍然心存怨恨,有时候我甚至怀疑我不是他们独苗。
那几年又正好是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国家正在筹划收复香港,我们家在那关键时刻要是能坐上时代的末班车,兴许那个体户的中药铺子就能走上一个正轨的公司,而我现在说不定天天都过着纸醉金迷的富二代生活。
但是事与愿违的事情太多,我爹这人脑子不好使,他死活不让药铺子走商业化道路,木头脑袋说了一大堆的废话,说什么行医之人,为名不为利。结果没到两年,遍地都是西医输液,我爹根本不会,那中药铺子就像一个巨大的机器,突然间就轰然倒地,关门大吉了。
好在那几年没文化的人多,赤脚医生多,像他这样的一抓一大把,国家缺这样的人才,铺子倒闭之后,政府为了国家需求也为照顾这些失业的医师,就把掌柜的和我爹给招进了襄阳中医医院,现如今他已经退休赋闲在家。
要不是因为这些政策,恐怕我现在就没有那么好过,肯定要被我爹给累死,我也就不会在这里给你们讲故事。
日期:2015-02-26 16:14:00
《周礼》:“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淮南子·修务训》:“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二毒。”
《素问·异法方宜论》:“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
古人认为百草万物皆是药,是药又难免三分毒,《医学问答》对此有解释:“夫药本毒药,故神农辨百草谓之‘尝毒`。药之治病,无非以毒拔毒,以毒解毒。”医圣张仲景亦对之有精辟之解:“药,谓草、木、虫、鱼、禽、兽之类,以能治病,皆为之毒。”
所以,“大凡可避邪安正者,均可称之为毒药”,中药又称毒药。
随着辛亥革命以后种种的思潮涌动,中医作为国粹几经存废波折,以至于到现在,对于中医存废之争仍然呼声不绝,甚至还有许多看上去怎么也攻不破的攻击性理论经久不衰。被“废医存药”这种被逼得退居主流一隅的苦苦支撑的丁点倡议,也因肾毒理论、肝毒理论以及其他众说纷纭的理论而难逃口角之争。
咱家有一个力挽狂澜,能起死回生的单行药,对此我家祖上情结深厚不能言喻,慢慢的你们就会明白他和我的这条腿的联系,也请你们稍安勿躁,且听我细细讲来。
单行药是一种大毒之药,意思就是只用那么一味药就能对症治好的药,是中药配伍必须强记硬背的,就好比汉语拼音发音的几个声母韵母一样。将这些单味药和其他根据病情需要所出具的药物一起搭配使用,就叫做配伍。
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为“七情”,“七情”之中,除单行者外,其余六个方面都是讲配伍关系,七情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七情之中,唯有单行药无需搭配,但是这味单行药却是一种七伤之药,他是行医采药之人最大的化境,采药人有七种境界:泥古,博古,通古,为先,为奇,为主,亲为!
这些人可以说在当地都算得上名医,但就算是千里马也有赤兔,的卢之分。
泥古,就是那些喜欢照搬古代名医的采药行医之人;博古,就是对古代偏方和已经失传的医术广有涉猎;通古,能够很好的将古代没有记载过的疾病与古代某些类似病症结合,并列有权威著述的人;为先,“敢为天下先”,善于以自己的理解来特别施治,唯一思想比较先进;为奇,则是指的那些奇人,奇方,善于颠覆常规思维而又求同存异的人;为主,他们的理论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的人;最高的境界就是亲为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