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鬼郎中》
第4节

作者: 法号十来
收藏本书TXT下载
  能在改革开放以后就迅速干起老本行的生意,在襄阳城并不多见。这种行医开馆的生意更是少见,能开张就已经不错,更何况一开就是几年,所以我爷爷为人这里可见一斑,就不必再废话多讲。
  按照他的遗命,我和我爹要把他葬在竹山老家。
  他死的那天,天气燥热无比,正值一年当中最热的时节,我记得我刚刚满二十三岁。
  听人说人死在那个时候是相当有福气的,地下的土都是冰凉冰凉的,尸体埋在地下腐烂的比较慢。
  爷爷又再三嘱托,一切丧事从简,就连发井都刻意交代,若非至亲不得参与下棺之事,只安排我爹的那两个徒弟还有我亲自动手,抬棺则更加抠门,根本就不讲究,只交与我们爷儿四个。
  所以,在我心里,就觉得这事情就更加玄乎,让人神秘之中又带有几分恐惧,一度的认为那天肯定会发生点什么事情。
  活着的时候,爷爷做什么事情都极为讲究。
  挨金似金,挨玉似玉,他读的是私塾,从没去过新式学校,私塾里的老夫子言传身教都是那一套,什么子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还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听起来就听得人头晕脑涨的,受此熏陶,他难免不失其本。

  好在我从小对这并不感冒,自小就以为是在念咒,一听总睡,百试百灵,所以躲过那么一劫,现在说话不至于那般迂腐。
  越是这种人,对自己身后的事情就越是讲究,特别是那些个阴宅的风水。这种东西几乎和他们的信仰成对成套,事死如事生,可是丧事却这般简单,我难免怀疑和害怕,这些自然是在情理之中。
  日期:2015-02-28 10:10:00
  我不知道爷爷的人生最后一搏,算不算得上是在钓七伤药。
  但直觉告诉我那件事情的确非同小可,非常人所能预料,我们家为这个东西付出的太多,以至于就连死都要算计这七伤药。
  “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 其乐无穷 ”,伟大的领袖***这样说,这句话也同样的影响了整整几代人。我爷爷,我爹都是芸芸众生中虔诚的一份子,他警示着人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鼓励人们对一切事情都要勇敢的向前冲,铲除一切牛鬼蛇神,打倒一切阻碍人民进步的反动力量。
  尽管天气炎热,在内心,我却觉得严冬一般寒冷,总有一种万里冰封,漫天飘雪的感觉,也许是因为我是一个过于感性的人吧。
  我觉得男人到了这种地步似乎有点没出息,人生自古谁无死,死了就死了,死了又不能复生,何不节哀顺变学学庄子鼓盆而歌,我只能执拗的说我做不到。
  一路上我似乎成了一个失去听觉的人,只觉得周围死一样的寂静,连知了的叫声都似乎带着悲怆,带着哀鸣,带着凄惨。连叫了几天的乌鸦我也相信他真的是在报丧,看见他我又有一种想拿他开刀借以泄愤的冲动,学学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砸了狗日的鸟窝。
  阳光慵懒的照着青葱的林子,这种阴阴沉沉的天气,显得人更没有精神气,那条曲折蛇行的林中小道在浓郁的绿海中像是一条插进其间的巨大刀子,把猖獗的绿色从中斩开,绿色的海洋被迫让出一条康庄大道。
  所有的所有,苍松翠柏,杂木荆棘,灌丛野花,藤葛异草,尽管我知道他们安静肃穆并不像是在招惹我,但是我依然做作的认为他们实在矫情的嘲笑着我失去了一个亲人,失去了一个让人疼爱在心上的亲人,在我看来我的狼狈被他们道貌岸然的轻佻的衬托的更加直白。
  我哇的想哭……
  送葬的队伍就只有我们爷儿四个,连个纸钱都没有撒,连个掉眼泪的人爷爷都不允许。

  日期:2015-02-28 10:49:00
  七伤药是要自己把自己弄残或者弄伤才能去钓的,如果不这样七伤药根本不甩你,但是怎么个自残法儿,怎么个自伤法儿我就不清楚了。
  按照某些喜欢考据的人的说法来说,其实我还应该是一个文盲。因为我并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放的毕业证书,我自小就在竹山老家的老林子里长大,那里没有学校,至少在我读书的那会儿是这么一种情况。
  解放以前那地界连地主保长都懒得去,山太高,路太陡,走完一天收租子晚上回家肯定没法儿陪姨太太,姨太太肯定跟他们没完,所以那个地方办不起学校。
  要这么说,其实学校也办过,但是只办过一回,一个老师两个学生,后来学生娃儿说要家长叫他回家打猪草喂猪,放羊子,放牛,干脆那两个学生也没去了。于是校长加教务处主任加班主任加各科老师的那个人,也卷铺盖回家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去了。
  那个时候我爷爷不想叫我去读书,因为我家里有闲人,我爹有病根不能出门做事儿,于是他就在家亲自执教。他教过三个学生,大师兄李奎,二师兄李乐,还有就是我,我叫李四,大名小名全叫李四,名字是俗了点,但是老家人都觉得名字起的越贱,孩子越好带,少生病,活的健康。
  小名儿叫板凳儿,桌子,粪坑,祸害,狗熊,憨子,二呼多的狠狠,我家三代单传,所以对人丁又看的格外重要,起个这么贱名儿实在是心有所求。

  我爹和我爷爷还有我们师兄弟仨都是读的都是纯粹的国学,我爷爷读过新式学校,所以也设的有格物,哲学这一类的西式教育,这可以说在整个李家大院是总统待遇。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能在这秦巴山培育出一匹有识之士也算是爷爷对社会的回报了,作为一个无名人士,这点已经足以令外人另眼相看了。
  日期:2015-02-28 11:37:00
  我们所受的教育也就大抵和过去的私塾有点类似,既然学的是国学,国学里的那些繁文缛节就免不了的。私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学生一般在六岁是入学进入启蒙教育阶段,当然这是视情况而定的,大私塾里是这样,小私塾里岁数就参差不齐了,譬如我和大师兄就差着七八岁。而他则是和我同一年入学,那会儿他已经是半大小伙子,搁旧社会这岁数都能娶媳妇儿生孩子了。
  入学不必经过入学考试,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即可取得入学的资格。
  在蒙养教育阶段,私塾教育十分注重蒙童的教养教育,强调蒙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如对蒙童的行为礼节,像着衣、叉手、作揖、行路、视听等都有严格的具体规定。
  在教学方法上,先生完全采用注入式教育,讲课时,先生正襟危坐,学生依次把书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后侍立一旁,恭听先生圈点口哼,讲毕,命学生复述。其后学生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朗读。凡先生规定朗读之书,学生须一律背诵。
  所为“注入式”教育,是没有孙中山所讲的不耻下问的一说的,老师在教学期间学生是不能提问的,只能慢慢意会,这就是“注入式”教学模式,强行灌输学问,熟读背诵指定的教学书籍,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古文观止》四书五经也在之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