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内外》
第20节

作者: 杜文涓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1-10 13:39:42
  6
  人在即将踏上幸福红毯的前夕,会产生一种不确定感。但是杜鹃对自己即将和田勇缔结的婚姻,有一份坚定的信任。是的,年过三十的女人,不会轻易说“爱情”,只说信任。她相信只有产生感情和利益互补的婚姻,才会是稳定的。而稳定,是一个女人最最需要的安全感。
  她的第一次婚姻已经失败了,失败的原因错综复杂,一言难尽,但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陈刚过于精明,他们本质上不是一种人。她甚至怀疑他当年对她的追逐,所谓的爱情,也不过是一种占有欲和征服欲。其实像他这种男人,是不可能真正爱上一个女人的。但是,年轻时候的他,还是有一颗真心的,他很可能在自己不懂得爱情为何物的懵懂状态下,真诚地爱过杜鹃。直到后来,爱情很自然地转化为亲情,他们之间却缺乏一个像其他家庭那样以孩子作为的纽带,他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中随波逐流,被别有用心的年轻女人诱惑,出轨真的太正常了。他对后来的胡晓红,就更谈不到爱情了。

  真正的爱情,是一种病。这种病,只发生在特定的人群身上。就像鲁迅说的,焦大不可能爱上林妹妹。还有一个民国时期的例子,林徽因身边围绕的三个男人,如果拿到现代社会真实的生活中,已经不可能。一个女人,能有一个男人死心塌地地爱护你,就是福气。而这份福气,来自相互般配的条件,才可能持久。
  两个人若离婚了,无论口头上说得多么漂亮,都只是看在过去情分的面子上,给对方和自己一个交代罢了。实际上,分道扬镳之后,便成为对手,成为敌人。
  世间复婚的男女,莫不是有一方苦苦哀求甚至胁迫,而恰好另一方也找不到更好的,于是顺水推舟——除了这种情况,一般是不会复婚的。杜鹃这样的女人更不会回头——她是一个为了尊严而离婚的女人,同样为了同一个理由,她必须背水一战,以更漂亮的再婚来洗刷和反击前夫留给她的耻辱。
  世人的人,一边自己如履薄冰地向前走着,一边顾盼别人的故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不是别人谈资中的可罜hong虫。至于能不能做到,一半在人为,一半就是天意了。
  陈刚当初离婚之后很快和姓胡的女人结婚,那时候他毫无疑问是世人眼中的胜利者。这社会小三比原配还牛,为什么呢?因为她当时风光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没有谁会当面唾她口水,鄙夷地对她骂一句:“ 你个不要脸的小三!”人们只会背后议论纷纷,人到中年的妻子们会以此为反面教材,强烈意识到以后要好好看好自家的门,千万别让这样的狐狸精钻了空子,她们由衷地同情杜鹃,痛恨胡晓红。谈论的最后,她们会以预言家的口气说,看看胡晓红这个狐狸精有什么好下场……

  妙的是,世间真有不少这样的小三现世报应了,被传为笑柄。这是后话了。
  人难过的是当下。无论别人怎样说,终究生活是自己的。
  同情是世界上最无用的东西。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经历:不小心摔倒在地上,会抓紧爬起来,顾不得膝盖是否流血,而在乎是不是被人看到这份狼狈,尤其是被熟人看到——自尊比伤痛更重要。
  相比之下,杜鹃宁愿人们忘记她更好些,她不想与胡晓红摆在一起被人们评头论足,是的,她觉得这是一种耻辱。每天工作在熟悉的同事中,她很明白同事们看到她心里会想什么,作为一种衬托别人幸福的参照物,她迫切地想要逃离——感谢老天的成全,她鲤鱼跳龙门,她成功地离开了原单位。

  她的起步非常艰难,因为她没有一个现成的合适的男子来娶她,那些离婚很快再婚的男女,基本都是婚前就已找好下家的。
  幸运的是,田勇出现了。他没有背景,也没有很强的进取心,未来不会在仕途上走得多高多远,这样的一份没有前途的前途,对她来说,正好——男人有钱有势有地位,你想驾驭这份感情,你想得到一份忠诚,那就是做梦。
  世间的一切都是公平的,有得有失,反之亦然。
  杜鹃反复考虑田勇的情况,她最中意的一点是他有一个男孩,比起去伺候一个这样年龄的女孩,显然跟男孩相处幸运些。张爱玲说的“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后妈跟继女,是天底下最最难处的“同行”关系。小男孩就不一样了,男孩天生大度,线条粗犷,当后妈相对容易一些。
  至于他的前妻,那个叫苟施施的女人,现在正处在自己的爱情火热期,在千里之外的省城里过她理想的好日子,一个幸福的女人是不会跟比自己处境差的女人为敌的,所以杜鹃知道自己很安全。
  云雁陪着她买了结婚穿的裙子,她回家仔细地挂在衣橱里。晚上她又给妹妹杜若打了个电话,说了一些话。刚打完,田勇的电话又来了,两个人又嘻嘻哈哈说了半天。田勇要过来,杜鹃推说累了,她想一个人静一静。
  静下来,她把跟田勇婚姻中的所有边边角角都梳理了一遍,似乎没有可怕的后患。

  最近杜鹃很少失眠了。睡梦中她的嘴角翘了起来,看到了即将到来的好日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