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秘史之最终对决》
第1节

作者: xajh20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2-30 22:03:00
  前言:
  这篇文章讲述公元前340-279年,也就是战国中期的历史 ,这段历史的主旋律是秦国和齐国两大强国在各出机谋,争夺全天下的霸权,这一点可能和许多人印象中商鞅变法后秦国已经成为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独霸天下不同,我认为这个时期的齐国是一个在各方面都可以和秦国并驾齐驱的强国,它们之间战略对决的结果决定了中国是否统一,以及谁来统一中国。每个人都知道,是秦国击败了齐国,最终获得了胜利,但是其中的过程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极其艰难,惊险和曲折的,看了这篇文章后,大家也许会发现,这个过程比我们所能够想象的,还要更加艰难,惊险和曲折。

  阻挡秦国统一天下的最大对手是齐国,这是我提出的一个基本观点,齐国的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被低估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战国时代的其它强国,比如魏国,从刚平之战到桂陵,马陵之战,它有一个明显的衰落轨迹,再比如赵国,长平之战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它被秦国一点点地吞并掉,魏国和赵国都有一个长期的走下坡路的过程。当你看到一个人在不停的走下坡路,你会很自然的联想到,他以前所在的地位很高,经过这么久的不断下降还能位于现在的位置。而齐国是突然间衰落的,只经过一场五国伐齐战役,齐国就自由落体式的从山峰跌到了谷底,从强盛的顶点沦落到差点亡国的窘境。后来的人们看到的情景是它长期都在谷底徘徊,不容易想象出它不久前还住在山峰顶上的赫赫威风。但是在战国中期,齐国对秦国造成的巨大困扰是确确实实的。

  日期:2014-12-31 11:37:09
  公元前340年,马陵之战结束。战国前期的最强国魏国彻底衰落了下来。后来读历史的人差不多都知道,此后形成的新力量对比格局是这样的:秦国和齐国是东西对峙的两个最为强大的国家,南方的楚国是第三强国,也就是说在七雄中,楚国比秦和齐要弱一些,但比起其他四个国家,三晋韩,赵,魏,还有燕国它要更强大一些。我要说的是,这是事后诸葛亮的总结,当时的人是这样看待天下形势的吗?其实不是的。我有两个证据来证明。

  一是齐威王制定的战略。马陵之战之后过了一段时间,齐威王确认魏国已经真正衰落了,不再是齐国的一个重要威胁,于是他开始为齐国进行扩张,并且最终统一天下制定总体战略。经过分析后,他判断,齐国最有利的扩张方向是燕国,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他又判断,燕国的近邻赵国肯定不会允许齐国吞并燕国,如果齐国向燕国发动猛烈攻击,赵国一定会竭尽全力的去支援燕国,齐威王的这个判断也是正确的。所以,齐威王制定的战略要点在于,在攻击燕国之前,尽量的事先削弱赵国的力量,使得赵国到时候没有能力去援助燕国。不过还存在一个问题,如果有其他的国家愿意通过赵国领土去援助燕国,赵国肯定也会同意的。所以,在削弱赵国力量的同时还要想办法割断赵国和其他国家的外交联系,防止其他国家向赵国借道去燕国。

  日期:2014-12-31 12:59:06
  除了齐国之外,燕国还和两个国家接壤,中山国和赵国,中山是齐国的附庸,所以邻国中可能援助燕国的只有赵国。而在赵国南方,最近的国家是魏国,三晋各国中,赵国和魏国的关系比较疏远,韩国和魏国的关系比较亲近,齐国去想办法,在外交上预先把赵国和魏国分割开来是有可能做到的。
  韩国的上党郡和赵国也是临接的,但是上党是一块高地,“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在山西高原上,这里都是最高的地方,形势险要,群山环绕,人口稀少,平时这里不是韩国主力军驻扎的地方。到了战争爆发后,韩国主力军需要先穿过太行山的陡峭小路,爬上山西高原,翻越上党高地后,再路经一段赵国领土,然后再穿过太行山的陡峭小路爬下山西高原,最后才能到达燕国,路途太难走了。而且韩国的习惯向来是听从魏国,从不单独行动,所以,韩国援助燕国的可能性基本上可以忽略掉。

  日期:2014-12-31 13:31:09
  楚国是位于最南方的国家,燕国是位于最北方的国家,楚国想去援助燕国的话,距离太遥远,而且要途中需要穿越韩,魏,赵三个国家,其中的韩魏两国和楚国的矛盾一向都很大,所以楚国援助燕国的可能性也可以排除。
  可见,在外交上把赵国孤立出来的关键因素是挑拨离间赵国和魏国的关系,只要做到这一点,同时能够成功地削弱赵国的军事实力,就可以为齐国吞并燕国创造一个几乎是万无一失的大环境。齐国已经是最强的国家,吞并燕国之后,齐国和其他任何国家的实力对比都会变的更悬殊,它将成为超级强国,为齐国最终统一天下打下坚实基础,齐威王的战略计划大致就是这样的。大家可能已经发现,这个战略计划中,只考虑了六个国家,完全没有七雄中另一个国家的位置,那就是秦国,这么大的秦国,竟然被齐威王彻底遗忘了,这令人惊奇。

  日期:2014-12-31 16:30:33
  无独有偶,还不只是齐威王,另外一个人也犯了相同的错误,而且这个人还是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最好的战略家,他的名字叫张仪。张仪生平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记载中的事迹是他来到楚国求职,然后被楚国贵族殴打一顿赶了出来。他没有先去齐国,也没有先去秦国,而是最先去了楚国,这个顺序值得注意。如果把群雄混战视为一场争霸天下的棋局,那么强国是操纵弱国的棋手,而弱国是被人操纵的棋子。作为一个战略家,张仪当然是希望做棋手,做棋手才有充分发挥战略才能的空间,所以他的求职对象应该是优先选择强国,越强越好。但他没有去公认最强大的齐国,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他认同齐威王的战略,他认为自己已经不可能制定一个更完美的战略,对齐国做不出什么特别贡献,所以他不去齐国。

  而在齐国之外,他认为仅此于齐国的当世第二强国是楚国,楚国的传统战略是做一个外部平衡手,抑强扶弱,在北方各国之间保持势力平衡。这是一个合理的战略,但却只是一个维持现状的战略,并不是一个能让楚国发展和强大起来的战略,张仪认为自己可以提供一个更好的战略,让楚国崛起,击败齐国,然后成为最强国,在楚国自己有机会发挥才能,所以他选择来到楚国。张仪认同齐威王的战略,还有他认为楚国是齐国之外的主要强国,这两件事都说明,他也把秦国给遗忘了。

  日期:2014-12-31 17:23:42
  齐威王和张仪都是思维周密,算无遗策的战略家,如果说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忘掉了秦国,那在六国当中就没人能记住秦国。《史记·秦本纪》中说,“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各国都在有意无意地忽视秦国,在史记中这句话指的是秦孝公刚即位时候的情况,可是经过秦孝公的统治和商鞅变法,这种情况并没有得到改观,甚至更严重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