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秘史之最终对决》
第16节

作者: xajh20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对于秦国而言,魏国的决定和它的外交目标正好相反,它的战略进程遇到了重大挫折,这是个很不好的消息,秦惠王和张仪感到有些沮丧,因为他们觉得,秦国这些年来对魏国比齐国更好一些,而且秦国提供给魏国的条件也没有齐国那么苛刻,魏国如果愿意做秦国的小弟,它只需要和赵国断绝关系,无需和韩国断绝关系。

  日期:2015-02-08 19:31:09
  秦国和齐国都对魏国进行了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外交争夺战,秦国付出的努力比齐国只多不少,为什么胜利者反而是齐国?秦国开始了反思。目前所知的原因是魏国清楚自己过去的行为很有忘恩负义的嫌疑,秦国在修鱼之战中大开杀戒,在魏国看来就是秦国已经愤怒了的表现,它害怕秦国的报复,所以想投靠齐国来保护自己。问题是,很长时间里秦国的态度都很友善,也没见到对魏国产生什么效果。不展示实力,魏国会轻视秦国,展示实力,魏国又会害怕秦国,那么秦国到底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呢?

  想来想去,秦国找到了一些更深入的原因,魏国之所以拒绝秦国,不是秦国在具体的外交政策方面做得还不够好,而是几个长期起作用的背景因素在造成这一结果。一,秦国的国际形象不佳,和以经济发达,文化水平高而著称的齐国相比更是差的很远。正如信陵君所说:“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茍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此天下之所识也,非有所施厚积德也。”

  日期:2015-02-08 22:34:52
  二,魏国和齐国之间有缓冲国,而魏国和秦国之间没有缓冲国,魏国感受到的秦国对它的直接威胁比齐国对它的直接威胁大的多。
  三,这些年来秦国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扩张倾向,但是齐国也一样,齐国是在不停的攻打赵国,但它几乎没有占领赵国的土地。

  这三个背景因素里,有两个齐国明显优于秦国,一个和秦国平齐,在魏国看来,相对于齐国,秦国并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优点,如果形势发展到了魏国必须在秦国和齐国里面选一个的地步,它会更倾向于齐国一些。所以秦国无论怎么做,它都很难在和齐国的外交竞争中胜出。
  日期:2015-02-09 22:29:45
  那么,这是不是说明秦国的战略计划已经无望,打垮新三晋联盟的胜利果实全部被齐国一个国家拿走了呢?还没有悲观到这种程度。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秦国争不过齐国,但是到了齐国真的开始发动吞并燕国战争的时候,国际形势将发生巨大变化,齐国的狼子野心将完全暴露出来,到了那个时候,秦国没有扩张倾向的优点会显得很突出,魏国对于紧迫的现实利益的考量会占据上风,它很可能就会改变主意了。

  关键的地方在于,这意味着秦国需要去调整,去降低战略计划中的外交目标。原来它的目标是在齐国进攻燕国之前,秦国就已经和韩魏结盟,一旦齐国进攻燕国,秦国紧接着就和韩魏一起去进攻齐国,现在看来这种最理想的情况实现的可能性极小。现在,秦国的做法还是会和以前一样,继续尽它的全部努力去争取魏国,但是同时它也必须为另外一种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准备,那就是在齐国进攻燕国之后,它才开始和韩魏逐渐靠拢,开始展开互相结盟的活动。

  日期:2015-02-10 21:07:26
  比起原来的目标,新目标的缺点在哪里?新目标下,燕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能独自抵抗齐国的进攻。齐国的实力比燕国强的多,而且它会选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时机去进攻燕国,燕国可能会因此遇到危险。即使没有出现燕国被齐国灭掉的最差结果,燕国的实力在这个过程中也肯定会蒙受较大的损失,导致决战阶段燕国从侧翼牵制齐国的力度被严重削弱。出现这种形势显然比原来的设想要差一些。

  经过仔细评估后,秦惠王和张仪的结论是,燕国这颗棋子多多少少还是能够发挥一些作用,但它到时候究竟能够发挥多少作用已经不在秦国的掌控之中了,某种程度上说需要看运气。燕国的作用越小,秦国和魏国从正面进攻所付出的代价就会越大,在战略决战阶段,燕国将是一个超出预定范围的重要变数,到时候只能随机应变,尽量想办法减少和弥补这个变数对秦国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总的来说,这种形势还不至于对战略的整体框架造成根本性的破坏,这么庞大的一个计划,事事尽如人意是一种奢望,不能因为出现某种变数就把整个计划放弃掉。如果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办法,最理想的情况达不到,那就退而求其次,接受这个现实。

  日期:2015-02-10 22:54:21
  到了下一年,前316年,当秦国还沉浸在外交失利带来的低落情绪中的时候,它突然发现眼前出现了一个向南方地区扩张的好机会。原来,当时四川盆地内的几个国家,苴国,巴国和蜀国正在互相攻打,其中的苴国向秦国求援,而且愿意给秦国带路。关于这件事情,张仪和秦惠王的意见难得的出现了分歧。秦惠王赞同年轻将领司马错的观点,秦国应该抓住机会去吞并这几个国家,占领四川盆地,而张仪反对这么做。

  张仪为什么反对?因为他认为,魏国倒向齐国后,秦国必须更加谨慎的行事。秦国没有扩张倾向,而齐国有着强烈的扩张倾向,只是在时机到来之前把它很好的隐藏起来了,在这一点上的鲜明对比是决定魏国能否最终把它的立场从齐国再转向秦国的最关键因素,也是决定秦齐战略博弈成败的最关键因素。所以,现在已经没有了退路的秦国一定要尽全力去保持这一光辉形象,绝对不能做哪怕是一点点可能有损它形象的事情,它不能发动对任何国家的扩张行动,包括南方的那几个国家。

  日期:2015-02-11 23:01:24
  张仪实际上是在说,燕国已经成为战略计划中的变数,要小心韩魏也成为变数,他的观点无疑是很有道理的。秦惠王又用什么理由去反驳张仪呢?秦惠王的理由是,四川盆地的情况比较特殊,它四周群山环绕,过于闭塞,外界对它的了解一向都是极为稀少的,几乎等于没有。韩魏两国中韩国离四川盆地更近一些,由于楚国占领着汉中地区,韩国和四川盆地之间也是被完全隔开的,所以韩国和四川盆地没有产生任何接触,对四川盆地内发生的事情没有任何了解,也没有任何兴趣,魏国就更不用说了。它们都把四川盆地当做一块和自己无关的,偏远的蛮荒之地,就算听到了秦国灭掉巴国,蜀国的消息,也会当做没听到,它们不会在意。楚国和巴国有过一些接触,但是楚国是预定的敌国,它的观感无须照顾。在占领四川盆地之后,可以为秦国的国力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为秦国统一天下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也可以在地理上对楚国形成包抄之势。

  经过一番激烈的政策辩论,最终占据上风的是秦惠王的意见,张仪没有固执己见,他也和司马错一起,指挥了对巴国,蜀国的军事行动。后来的事实证明,秦惠王是对的,秦国在南方灭掉几个国家,扩张了大片土地,但是一点也没有影响到秦国在魏国心目中的形象。身处局势正趋于严峻的紧张时刻,秦惠王却依然放眼未来,保持着非常冷静,客观,准确的判断力,这令人钦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