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情况是,齐国灭燕使得韩魏具备了和齐国展开全面大战的充分理由,如果秦国能够想办法让楚国自发的和齐国结成联盟,它们和秦韩魏三国联盟形成互相对抗的格局,秦国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让韩魏加入它对楚国发动的战争当中。
日期:2015-02-28 14:54:24
楚国确实按照秦国的想法去做了。为了隐蔽秦国的真正目的,自从张仪当上秦国丞相以来,他可能一遇到楚国使者就念叨起往事,而且疾言厉色,造成秦国和楚国的关系越来越恶化。楚国对此的解读是,张仪记仇,他想报复曾经在楚国遭受的侮辱。所以,楚国早知道秦国对它很有一些敌意,当它看到秦国和韩魏正在商讨结盟的情景时,它就紧张起来了,这三个国家和它的关系都不好,其中作为领导国家的秦国还公开叫嚷要来攻打楚国,楚国觉得自己需要预作准备,以免到时候被打的措手不及。
在秦国齐国和新三晋联盟的战争中,楚国发现秦国实力很强,和齐国接近,东西对峙的秦国和齐国构成一种新的平衡态势。现在,秦国和韩魏联合在一起去攻打齐国,齐国无疑是处于劣势的,齐国被打败后,秦国将在北方一家独大,它领导下的三国联盟势力无人可以阻挡,这是楚国不想看到的结果。为了在平衡被破坏之前就阻止这一趋势,楚国也觉得它需要预作准备。
日期:2015-02-28 18:02:38
怎样去做预作准备呢?除了和秦韩魏的敌人齐国结盟以外,没有什么其他办法。对于齐国的扩张行径,楚国感觉相对没那么紧张,因为齐国灭燕说明它预定的扩张方向是在北方,顺着这个势头,它的下一步扩张应该也是在北方,而楚国是南方国家,齐国的扩张对它来说是很遥远的威胁,还是先把眼前的威胁应付过去更重要,于是楚国决定派出使者前往齐国洽谈,正觉得势单力孤的齐国当然很欢迎,它和楚国达成了结盟协议。
所以,秦国和韩魏结盟,楚国和齐国结盟是同时进行的,而又相互促进的两个过程。秦国和韩魏走的越来越近驱使楚国也去接近齐国,本来韩魏在和秦国的会谈中对是否攻打楚国可能还有些犹豫不决,它们还没有发现和楚国开战的必要性,多树立一个敌人只会让事情变得困难和复杂,但是现在它们看见楚国和齐国正在组成一个联盟,也就不再犹豫,决定全盘接受秦国的行动纲领,正式的同意和秦国结盟。
日期:2015-02-28 19:28:15
孟尝君的魏国丞相生涯走到了尽头,无论他怎么费尽口舌为齐国进行辩护,被齐国的迅猛扩张吓坏的魏国也听不进去,这一次,韩魏死心塌地的和齐国决裂,转而投靠秦国。韩国的太子仓被送到秦国做人质,魏襄王也和秦惠王在临晋相会,并且立亲秦的公子政为太子。
孟尝君很难办,因为他始终都不能说实话,他不能把秦国的战略计划照实说出来,秦国的战略和齐国的战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齐国的战略一直是个最高机密,从来没有公开过,它阴谋吞并燕国已经20年,这些事怎么能明说呢?孟尝君不能透露齐国的战略,秦国的战略也就说不清楚,这样他就不能证明秦国的目的是利用韩魏攻打齐国,他的言论缺乏说服力,最终没有得到魏国的认同。
日期:2015-03-01 18:23:56
通过两年时间的近距离接触,孟尝君和魏国高层建立起私人合作关系,魏国了解到孟尝君的政策主张,这为将来他和魏国之间的长期亲密合作埋下了伏笔。但是现在,他付出的努力没有取得任何实际的成果,对形势发展没有产生任何可见的影响,孟尝君的心情之郁闷可想而知,他只能黯然离开魏国回国。
当他在前316年提出联合韩魏进攻秦国的战略的时候,当时的局面看起来很乐观,只要齐宣王一点头就可以成行。孟尝君没料到他的这个简单易懂的战略真正执行起来却极其艰难,未来的时光里他将遭遇无数挫折,这些挫折主要是源于齐国内部而不是外部,直到前298年,他才能够如愿以偿的指挥着齐韩魏联军向秦国发起进攻,离他第一次提出这个战略已经度过整整18年时间,而且即使是在那个时候,他也没能排除干扰把战争进行到底。
前322-320年间,张仪到魏国做丞相,前316-314年间,孟尝君到魏国做丞相,我们所看到的这种对称现象是巧合吗?不是的。秦齐两国的杰出战略家都很清楚魏国的重要性,魏国的倾向是决定秦齐争霸结果的胜负手,所以他们都亲自出马,全力争夺战略制高点。
日期:2015-03-02 23:16:17
制高点被张仪给夺走后,回到齐国的孟尝君无事可做,张仪却整装待发,准备好去做许多的大事。公孙衍刚刚才消失在历史当中,张仪的辉煌时刻就来到了。公孙衍曾经指挥着三晋联军在三晋国家的周边地区作战,义渠国就是他影响范围的最远端。张仪指挥的军队,则将在全天下范围内,展开一场决定所有国家前途命运的大决战。不久前你还看到他在思考怎样去处理西北方的义渠国的问题,没过多久你就发现他在对东南方的越国派来的使者面授机宜,再往后一段时间你又听说他已经向东北方的燕国派出军队,而秦军的战线将从西部内陆纵深的汉中,蓝田一带开始,绵延上千公里,在整个中国境内绕一个大弯,最后直达东部燕国的海岸边。
作为万乘之国的战国七雄中,除去赵国之外的六个国家将在战略决战阶段倾其所有,互相厮杀,赵国之所以能够解脱,是因为张仪刻意地把它排除出去了,在之前的战略准备阶段,赵国是受到攻击最多,也是受到损失最大的国家。千乘之国中,宋,卫,中山以齐国的附庸国身份出战,越国以秦国的盟友身份出战。把全部的千乘之国和万乘之国算上,只有周国,鲁国两个国家真正的避免了卷入张仪所设计的这场大战。
日期:2015-03-03 17:57:13
这就是战略家的特点,地图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只要有可能,每一只力量都会被利用起来为他们的战略目标服务。直到他们撕去伪装,全力出手的时候,对手才会突然的发觉,原来在开战之前,自己就已经落入了下风。
这是一场为中国的统一奠定基础的,规模宏伟的战争,张仪需要做海量的筹划和组织工作。幸运的是,他还有时间。时间表是由燕国的形势发展来决定的,如果燕国没有被齐国很快灭掉,秦国会急着和韩魏达成协议,然后立刻向齐国出兵,战争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显得有些混乱。事实不是这样,燕国的表现证明它真的成为一个变数,总是出乎人们的预料,在它以史无前例的速度灭亡,而且民众明显的并不排斥齐国统治的情况下,人们都以为燕国从此退出了战争,没想到齐国军队军纪涣散的老毛病又一次发作,可能是由于攻占燕国的过程太容易,齐军士兵们把燕国人都看做温顺绵羊,他们完全以征服者自居,疯狂的收刮和掠夺燕国的财富,又残暴的拷打和欺凌燕国的民众。绵羊也有火气,燕国各地都爆发反对齐国的叛乱,到最后它还是把一部分齐军给牵制住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