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的帝国——史上最强英雄彪悍登场,追忆那段热血沸腾的光辉岁月》
第42节作者:
独孤飞骏 来到长安后没多久,这名战士就因为忧思过度而得了重病,他坚决拒绝了隋朝大夫的医治,最终怀着遗憾和愤慨死去。死,对于他来说,或许是最好的归宿。有一个人为他题了一首诗:“黄泉虽抱恨,白日自留名;悲君感义死,不作负恩生。”悲凉而贴切!
或许你想不到,这个题诗的人,就是那个什么都不管的南陈总理江总。
“总是在失去以后才想再拥有,如果时光能够再倒流;总是在离别以后才想再回头,不管重新等待多寂寞。”吴奇隆的《烟火》恰恰反应了江总的心情。这个崇尚“无为而治”的国务院总理,这个只知和陈叔宝饮酒作乐、逗女人的国务院总理,在丢掉国家之后,终于幡然悔悟了。或许是那1200多里的艰难行程,或许是那骤然下降的生活质量,反正不管怎么样,他知道自己错了。可是,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从此之后,他不再写那些艳丽的诗篇,转而追求务实的文风。那首专为鲁广达而作的诗,正是他文风转变的标志。中国文学史上,从此多了一名真正的诗人。其实,江总这一辈子并没有做什么坏事,他应该算是一个平庸的好人。但是,作为一国的总理,无论如何,他都应该为国家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与江总不同的是,其同事袁宪的日子过得还是相当不错的。杨坚对他很器重,理由很简单:在南陈的所有文臣中,这个人最有良心。杨坚封了他一个省长的官,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实职。他也成为唯一一个获得实职的南陈文官。这提供给我们一个处事良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而且要非常灵活地尽到自己的责任,不必非要像比干一样把命赔上。史书对他评价极高,我看是过誉了。
南陈虎将萧摩诃投降隋朝后,只是得到了一个虚职,活的是郁郁寡欢。后来,参与了一场内乱(后有详述),兵败被杀。
优秀“向导”任忠,也没有受到多高的待遇,同萧摩诃一样,只是得到了一个虚职。不过,他比较聪明,一直活的小心翼翼,最后算是得了个善终。
周罗睺的传奇还远没有结束,这里也就不再说了。
曾以2000士兵对抗“眼镜蛇”杨素10万大军的吕忠肃终究只能算是一个小将领,史书上甚至没有给他专门立传。客观地说,这确实是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官,可惜生错了朝代,最终籍籍无名。
至于施文庆、沈客卿、孔范之流,前面已有论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南陈的老面孔讲完了,也该说说隋朝的那些老面孔了。
日期:2014-10-21 20:01:33
四十六、论功行赏(一)
南陈灭亡了,中华大地统一了。
最高兴的人,当然是皇帝杨坚,毕竟大隋公司就是杨家开的嘛!不过,他也确实有高兴的理由。纵观中国历史,有几个皇帝取得了如此宏伟的功业?在他之前,只有一个秦始皇,他结束了战国的混战局面;在他之后,只有一个赵匡胤,他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但大家知道,秦始皇死的时候,整个王朝已经是病入膏肓,天下苦秦久矣;而赵匡胤死的时候,宋朝还没有摆脱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阴影,最终可耻的被少数民族灭掉。而杨坚不仅取得了他们那样的功绩,而且将这种功绩保留到了他死的那一天。什么叫做伟大?这就是真正的伟大!
是的,这是一份足以名垂千古的功业,这份功业足以让杨坚步入顶级皇帝的殿堂、足以让他跟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相媲美。
而此时,才刚刚建国8年。从建国,到果断出兵最强盛的少数民族政权突厥,再到灭掉南陈,才仅仅8年时间。在这8年里,杨坚表现出了自己天才般的政治才能和伯乐般的用人智慧。我们可以确定以及肯定地说:杨坚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是一位堪比秦皇汉武的皇帝。
这些评价,并不是在吹捧杨坚,他不给我开工资,我没有必要为他歌功颂德。我这么写,是因为他确实配得上这样的称赞。当大家都在赞颂秦皇汉武的时候,都在歌唱唐宗宋祖的时候,请记住,有一个皇帝叫做杨坚,他的事迹同样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南征胜利结束了,前线的将士们也该回家了。50余万大军,旌旗蔽日,号令严明,浩浩荡荡,踏上了回家之路。这是那个时代最强盛的军队,历经百战、勇猛顽强,他们有着最优秀的战士和最杰出的指挥官,和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军队比较,他们都毫不逊色。
杨坚驾临骊山,亲**劳凯旋的远征大军,为将士们准备了丰盛的酒食,并且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大力称赞了将士们在战场上的优异表现。
经过在骊山的短暂休整,远征大军高奏凯歌进入长安城。沿途欢迎的市民百姓,挤满了道路,整个长安城充满了过节般的气氛。第二天,杨坚再一次宴请众将士,并按照战功级别进行了一场大封赏活动。士兵们非常开心,因为他们觉得战争终于结束了,终于不用再打仗了,终于可以回家和自己的妻儿好好团聚了。当然,这一切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
赏赐完战斗在一线的普通将士,就该赏赐那些领军大将和元帅级别的人了。凭良心说,在战场上,真正流血牺牲的是那些普通将士,他们才是战争中的主角。但是那些元帅级别的人却主宰着战争的进程,他们成为战争的最终决定者。理所当然的,他们也获得了更大的封赏。干活的不如耍笔杆子的,古今皆如此。
无需争辩,功劳最大的人,当属高颎。这位天下第一谋士、皇帝最知心的朋友,真的是为大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每一条建议、每一个措施、每一个行为,都无不为大隋着想,无不充满着一腔爱国热情。还能封赏这个朋友什么呢?杨坚犯愁了。
一直以来,这位皇帝都在坚守一个原则:绝不让任何一个人功劳过大。而要实现这一原则,就要保证不能让某个人参与过多的军事行动,因为军功是最可怕的,一个人一旦军功过高,就会产生反叛之心,南北朝历史上有太多这样的前车之鉴。但在高颎身上,杨坚破例了。这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这个朋友有着足够的了解和信任。
皇帝信不信任是一回事,但“功高遭人嫉”却是实实在在的。高颎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所谓“树大遭风”,很快就有人眼红了,开始在杨坚面前无事生非地说他的坏话、说他有造反的嫌疑、说他有不臣之心。但杨坚没有任何的怀疑,他果断地训斥了这些奸邪小人,甚至不惜将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砍头。
高颎不是傻瓜,他很快就得知了这一事件。这个聪明人对自己的处境非常清楚,他深深地知道自己已经是功高震主了,如果稍有差错,就有可能步韩信的后尘。于是,他非常自觉地向杨坚提出了一个请求:退隐让位。杨坚知道他的顾虑,便开诚布公地对他说道:“公伐陈后,人言公反,朕已斩之。你我君臣道合,不是谗言所能离间的。”说完后,坚决地予以挽留。其实,高颎用的是一招“以退为进”的策略,是做给那些进献谗言的小人看的。而杨坚也非常聪明地予以配合;君臣之间的关系,已经到了心有灵犀的地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