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的帝国——史上最强英雄彪悍登场,追忆那段热血沸腾的光辉岁月》
第54节

作者: 独孤飞骏
收藏本书TXT下载

  “眼镜蛇”长久以来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他成为了除皇帝之外的全国第二号人物。这一年,他才48岁,高颎51岁,杨坚也是51岁。对于三个人来说,这个年龄还算是年富力强的年纪,还能做很多大事,还能领这个国家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经过一场不大不小的动荡之后,隋朝中央政权重新稳固下来。“两巨头”将和杨坚一起,把隋朝带入世界强国之林。
  但很不幸的是,有一个人没能看到这样一个最强盛的大隋,这个人就是“双璧”之一韩擒虎。这位老兄自从和贺若弼争功后,被封为了军区司令,主要负责镇守边关、防备突厥。不久,又被杨坚调回了京城(原因不明)。不过,他的小日子过得还是很舒坦的,而且还经常和杨坚喝喝酒、谈谈心。但不知是怎么回事,突然有一天得了重病,几天之内竟然就死了,时年55岁。
  对于他的死因,我们不好做什么猜测,因为任何猜测都是不负责任的,都有可能造成冤假错案。或许,他真的就是一个为战场而生的人,一旦离开了战场,就失去了所有支撑。
  “生为上柱国,死为阎罗王。”韩擒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得到了老天很大的眷顾,有这样的一生,真的是死而无悔,正如他自己对自己的总结:“这样活一辈子,足够了(斯亦足矣)。”
  韩擒虎死了,但他的家族却出了一个比他还要猛的强人,这个人就是他的外甥李靖。
  死了的人就安息吧,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离去而停止转动,一切还将继续,一切还将更加精彩。

  进入壮年期的隋朝政权,在杨坚和“两巨头”的带领下稳步向前,各项经济和社会指标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它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它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它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
  这些词汇绝对不是吹牛皮,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史实。
  据权威统计,当时的隋朝有近900万户,合计有近4500万人;东西9000多里,南北一万四千多里,不管是人口数量还是疆域面积都达到了极盛,可以用空前来形容了。如果大家还没有什么感性认识的话,我举另外一组数据来做一下对比:唐朝玄宗时期,全国有户760万,人口大概4000万。
  隋朝的粮食产量也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度(这是古代的GDP)。当时的粮食产量实在太大,杨坚只好命令在全国各地建立储蓄仓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每个仓库的存储量都在百万石(相当于现在的1亿斤大米)以上,初看的时候我不太相信,后来查到一个记载,我信了: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大家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很多仓库会出现烂谷子之类的情形,按照史料记载,直到唐朝时期仓库里的粮食依然可供食用。可见,那些掌管粮仓的官吏是非常负责任的,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隋朝的吏治确实是非常清明的。

  而隋朝能动员起来的士兵人数,已经达到了旷古未有的150万人,而且大部分都曾经历过战争,强悍无畏,绝对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可怕的军队。
  隋朝周边的国家也大都臣服,愿意做隋朝的藩属国,愿意纳贡称臣,其中就有日本。当时的日本还被称为倭国,关于这个称呼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解释:据说当时的日本人非常矮,比现在要矮多了,于是汉人就给他们起了这么一个名字“倭国(古语写法,“倭”很像“矮”)”,意为“矮人之国”。后来,日本人明白了这个称呼所蕴含的蔑视之义,才逐渐采用“日本”这一称呼。到了隋炀帝杨广时期,日本还多次派遣使节到中国来,成为后世“遣唐使”的前奏,但唐朝时期的日本和中国已经不再是藩属国的关系,而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了。

  北方的突厥各部在长孙晟的忽悠下,也基本上愿意臣服于隋朝。
  东南方在来护儿等名臣的治理下,也是日渐兴隆。
  当然,偶尔也会闹闹饥荒什么的。但对于这样一个强盛的国家来说,基本上不算是个问题,因为仓库里的粮食随时都可以拿出来赈灾。
  史书上用了这杨一句话来高度评价了这个时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鸿恩大德,前古未比;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十数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
  这就是历史上极为著名的“开皇之治”(杨坚此时的年号叫做开皇)。毫不夸张地说,这个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完全可以媲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包括“贞观之治”、“光武中兴”,甚至是“开元盛世”。更多溢美之辞我就不再多说了,否则就有拍马屁的嫌疑了。
  这样的历史时期,对于来普通百姓是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他们一辈子不就是图个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吗?而杨坚就给了他们这样的日子,所以老百姓对杨坚是感恩戴德的、是充满拥护的。但对于我们这些研究历史和书写历史的人来说,就显得比较枯燥和乏味了,因为要写的东西变少了。
  那些大开大合的历史、那些钩心斗角的历史、那些沧海横流的历史、那些英雄辈出的历史,当然是最好看的,当然是最容易引起我们兴趣的。但同时也是最残酷的,也是老百姓最受苦的。越是没什么可写的历史时期,越是最值得称道的历史时期,也是老百姓最享福的历史时期。我希望,这样的时期能越多越好。
  日期:2014-10-27 21:03:15

  五十九、仁寿宫(一)
  看着国家如此稳固健康的发展,看着国家一天天变得富裕强盛,杨坚的心里有些飘飘然。是啊,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容易吗我,整天起早贪黑,打仗的时候还要担惊受怕,还要防止下面的官吏贪污腐化,我还没过一天舒坦日子呢!
  因此,杨坚决定修建一座宫殿,作为对自己这么多年来辛苦工作的奖赏,将来退位之后也可以作为养老居所。人都是要老的,杨坚也不例外,他不学秦始皇,他很明白生老病死的道理。
  这座宫殿就是自己将来最终的去处,所以杨坚预先给它起了一个很有象征意义的名字:仁寿宫。
  后来的事实证明:历史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悲剧性的玩笑。
  仁寿宫,坐落于陕西凤翔一带。现如今,那里已经是黄沙满地,看不到任何宫殿的痕迹,幸好还有两块残存的石碑,昭示着这里曾经的繁华。据权威人士研究,那两块石碑中的字帖,一个是唐高宗李治书写的,另一个是一代名相魏征书写的。陕西一带,真的是卧虎藏龙,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挖到块稀世珍宝,也难怪那里文物盗掘行为如此猖獗,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近坟墓就只能吃文物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