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看世界》
第15节

作者: 鄙视抢沙发的
收藏本书TXT下载
  1、都应该处在大陆的边缘,一面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或说心脏地带)相连。
  这一条三个地区都符合,所不同的是中国在古典时期结束将自己的版图扩充到了欧亚大陆中心地带,使自己额外获得了比其他两地区更多的战略空间;
  2、在另一面都应当面对海洋,有足够的海岸线。
  中国面对的是太平洋,欧盟面对的是大西洋,而印度面对的是印度洋。在这一点上印度体现出了一定优势,最起码在视线所及范围内,并没有邻国能直接挑战它的海权。而中国和欧盟则要面对日本和英国有可能的挑战(这一点在下一篇会细说)。
  3、在历史上都不断的受到“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游牧民族的压迫。这一点很重要,游牧民族的入侵可以说是一场灾难,但也是文明的碰撞和交流。无论是古代和现代,交流都是发展的第一要素,看看地理大发生之前的美洲你就会知道封闭的恶果了。有人可能会问中南半岛为什么不能成为另一个边缘地带。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处在中国和印度两个边缘地带中间,不用承受来自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压力。反过来也就无法介入欧亚大陆的中心事务。

  对于承受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入侵,从历史上来看西欧做的最好,历史上没有被游牧民族完全得手过;中国稍次之,曾短暂的失守过(蒙古),后迅速的实施了反击;印度做的最差,只能被动的将这些高纬度民族融入,这也是它一直被地缘政治家们轻视的一个原因。好在他在古典时期结束前完成了统一(在英国的帮助下),因此才有登上大国的舞台。

  4、要有相对独立统一的主体文化。
  要想成为一个重量级大国,作为精神力量象征的主体文化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地理分割,三个边缘地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主体文化。如果从宗教上划分则是基督教(广义),印度教,儒教。从主体文化(宗教)的渗透力来看,欧洲占优,中国次之,印度最差。
  =========================================================
  做过以上分析后,不可否认,在现有的国际环境下,印度已经有能力成为欧亚大陆的另一个边缘地区了。换句话说就是它有资格登上大国的舞台了。

日期:2009-07-30 15:32:44

  以欧亚大陆为中心分析过后,你会发现中国最起码有成为地区大国的潜质,或者说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个副极。不过做为中国人,很多人关心的是中国有没有可能世为世界的中心。我前面说过,目前尚无法挑战美国的战略地位,地缘是一方面,经济也是一方面。当前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发展经济,用经济手段来拓展中国的地缘空间。我可以试着从地缘角度做一个分析,以为这个艰巨无比的“目标”划一个路线图。


日期:2009-07-30 15:45:13

  在为中国的发展画出可能的路线图之前,我们首先要认清一点。目前地球的权力中心已经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转向〈以美国为中心的海洋国家〉了。换句话说获取权力的力量已经从陆权转向海权了。因此麦金德的“世界岛”理论需要从本质上得到修正。你可以无视海洋和陆地的差别(就是把海洋也定位成国土),这样你就会发现谁才是这个世界的心脏地带。

  上图

日期:2009-07-30 16:03:29

  在谈中国之前,我们有必要为这个大国政治舞台上的每一方都做个解读。先说陆权大国——俄国。
  做为麦金德所推崇的世界政治枢纽地区的统治者,我们不能说俄国人做的不够好,在它的极盛时期(苏联)他已经基本将麦金德所指认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全部占有了。如果没有地理大发现,如果没有美国。那俄将当之无愧的是世界唯一的霸主。即使有了美国,俄国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
  事实上彼得大帝清楚的知道,即使他在欧亚大陆东西两端极度的扩张,也无法获得足够长和开放的海岸线。西欧和中国这两个边缘国家你可以战胜,但无法真正征服(这也是在游牧民族无数次的碰壁后得出的经验)。因此向南征服另一个边缘地区,获得印度洋的海岸线就变成了对抗海洋国家的最佳出路。
  以下为1725年彼得大帝临终前在遗嘱中向后继者所明确了他关于世界地缘政治的思想及争霸世界的战略目标:
  尽可能迫近君士坦丁和印度,谁统治那里,谁就将是世界真正的主宰。因此,不仅在土耳其,而且在波斯都要挑起连续的战争。在黑海边上建立船坞,在黑海边和波罗的海沿岸攫取小块土地,这对实现我们的计划是加倍必要的。在波斯衰败之际,突进到波斯湾,如有可能应重振古代与黎凡特(今中东和巴尔干南部)的贸易,推进到印度,它是世界的仓库。达到这一点,我们就不再需要英格兰的黄金了。


日期:2009-07-30 16:20:03

  现在大家可以清楚俄国为什么和土耳其打了这么久了吧,这一切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印度,俄国需要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海洋。包括俄国和印度的结盟,也决不仅仅是为了遏制中国那么简单。合纵边横有很多种组合,俄国只是选择了对他来说最好的组合。
  当然最终的结果是俄国人并没有完成彼得大帝的遗愿,而退而求其次的与印度结盟也并不如意,印度自甘地以来一贯的政治思想是游离于国际政治中心之外(现在的想法又不同了),并不会明确的站队。无法和印度(南边缘地区)结成象美——欧(西边缘地区)那样的真正同盟,俄国人已经无法在和美国的争斗中取得胜利了。而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出于自身的利益倒向了美国之后,苏联失去了最后一个有可能结盟的“边缘地区”。俄国的失败变得只是时间问题。最终在“海洋国家”和“边缘地区”的强大压力下,苏联最终解体,这也标志着陆权国家最终完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尽管俄罗斯仍保有大部分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但在这个舞台上他注定只能成为配角了。


日期:2009-07-30 16:49:23

  下一个是欧亚大陆的“西边缘地区”——西欧(欧盟)
  目前用欧盟这个概念来定位这一地区似乎还有些早,如果用地理概念上的西欧有可能更准备一些。不管怎么说,这只是一个符号,如何分析他的定位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现代世界主流文化及价值观的发源地,一部欧洲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欧洲人写史时也的确是以他们自己为中心的,其他地区只是附带提一下)。由于地中海在“世界岛”西侧的中心地位,欧洲文明的开始就是由海权的争夺开始的,当然这个海权最初指的是地中海的海权(罗马人和腓基尼人的战争就是标志)。后来随着西欧大陆文明的觉醒,欧洲大陆本身也开始了陆权的争夺。

  与中国不同的是,因为欧洲文明是从海洋起家的,因此作为罗马海权思想的继承者——英国,并不愿意看到欧洲大陆成为一个强大的整体(中国相对应的日本不存在这种力量)。
  于是我们在历史上,我们看不到这块欧亚大陆的“西边缘地区”形成一个完成的帝国。法德两国都希望自己成为这片地区的统制者。如果他们只面对东面占据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俄国,我相信还是有机会整合成一股力量的。可惜英国不会坐视这种情况发生,所以你会看到英国时而直接登陆(英法百年战争),时而挑动西欧洲内战(西班牙王位战争),时而又联合俄国剿灭德国人统一东西欧洲的企图(一、二战)。

  在美国因为地缘上的优势成为新的海洋霸主后,迫于东面来自心脏地带(俄国)的压力,西欧选择了与美——英结盟,并最终取得的胜利。但这场胜利的主角是美国,做为配角的欧洲并不甘于一辈子做配角,毕竟欧洲人自认为才是当代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于是统一欧洲的计划被提上了议程表,欧洲共同体——欧盟——“欧洲帝国”,欧洲人正在艰难的前行。

  总结:“欧亚大陆边缘地区”的战略定位,对于中国和印度来说是提升了国际地位。但对于欧洲来说,从心底里可能却并不满意,谁叫他们曾经是世界的中心呢。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服从美国的领导的前提下,将“西边缘地带”整合成一个整体是一个务实的目标。

日期:2009-07-30 17:04:50

  南边缘地区——印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