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3-05 12:59:06
二、龙湾大捷
对于一件认知有限的事情,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最终结果只能有一个。张定边凭直觉,认定这必然是一个陷阱:“朱重八做事一向非常谨慎,而且应天府内戒备森严,这个人怎么跑得出来的,而且还能跑得回去?”
但陈友谅并不这样认为。
“他们要是敢在江东桥设伏,我们何不将计就计?”陈友谅也有自己的道理:“我们三十万大军,还怕他埋伏?那他们不是自取灭亡吗?”
好了,这事就这么定了。
五月的一个凌晨,陈友谅的船队顺利开到了大胜港,在这里,他遇到了一股朱军的抵抗。因为港口水窄,汉军大船无法通过,优势发挥不出来,只能远远地互相发炮。陈友谅随即命令转向,直奔江东桥。
离约定的地点越来越近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死一般地沉默。陈友谅也有了不祥的预兆,他命令士兵进入战备状态。随后派出十几个亲兵上岸,按照约定的信号,向着远着高喊:
老康,老康!
喊了半天,也没见有人答应。天慢慢地亮了,江东桥的轮廓变得更加清楚,陈友谅看着看着,突然惊叫一声:
不好!
原来,眼前的桥是座铁石桥,而并非康茂才信上所说的木桥。幸运的是,陈友谅一伙尽管被人忽悠了,但并没有陷入包围,水下既没有伸出任何一只黑手,桥上也没有砸下任何一块石头。但是,人的心理就是那么微妙,没有埋伏,反而比中了埋伏,更让士兵们恐慌,也让指挥官们不由得胡思乱想。
凭着多年行走江湖的经验,陈友谅知道此地不可久留,立即派弟弟陈友仁率领百余条船前往龙湾。在那里,陈友仁经过苦战赶跑了驻军,并立即着手建栅栏,准备以此为陆上据点。
下午,陈友谅的主力也到达了龙湾,并在这里上岸了。
陈友谅为什么要离开大船,跑到这片陆地上休息,可以说得上是千古之迷。一种说法是这里地势开阔,适合安营扎寨;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地名。对一个新科皇帝来说,讨个好兆头是不过分的要求吧。
.天气非常好,气温非常高,在灼热的阳光下,一伙人折腾了大半天,又累又饿,陈友谅和张定边等高级将领躲在伞盖之下,下令就在这里埋锅作饭。吃饱了饭才有力气打仗。吃饭不是你的错,做饭冒出来的炊烟四处乱飘,暴露了自己的行踪,就是你的不对了。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很快,陈友谅就要为这顿午餐付出代价。他也许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最关心他的男人,正在瞪着一双大眼睛,满世界地耐心寻找他。
朱元璋正站在卢龙山上,伞盖之下,观察着龙湾的异动,由于当时没有望远镜,他只能靠肉眼工作,看得还是挺吃力的。
他的身边,是两个手握令旗的传令官。刘基算准了,只要陈友谅来到江东桥,就一定得在龙湾上岸。而要把陈友谅引过来,就应该使用诈降之计。
朱元璋安排康茂才去执行。
同时,朱元璋派胡大海增援信州,阻截陈友谅的后路;派常遇春、冯胜带领五万精兵,埋伏在石灰山下,作为攻击汉军的主力;徐达在南门外设伏,杨景在大胜港埋伏,张德胜率水师前往龙江关,而朱元璋自己,则在卢龙山驻扎,并亲自担任总指挥。并事先约定,举红旗表示发现敌人,举黄旗,则是总攻的信号,各路伏兵一齐行动。
包袱已经张开,陈友谅也很配合地钻了进去,现在,就看什么什么收紧。
正是盛夏时分,天气酷热,士兵们衣甲都湿透了,朱元璋便命令撤去.伞盖,让自己了完全暴露在烈日之下。朱元璋的表演很成功,官兵们都十分感动,纷纷请战,朱元璋却胸有成竹地说:“别急,你们先吃饱喝足,养好精神,一会儿必然下大雨,你们乘下雨他们不备之机,再发动进攻。”这时,天上连片云彩都难找到,怎么可能会下雨?士兵们都很疑惑。
哪知道没过多久,从东北方漂过来了大片乌云,天色猛然暗了,接着,雨点就啪啪啪地落了下来!士兵们不由得高呼:“大帅圣明!”朱元璋命令挥黄旗,拔栅!
汉军士兵好不容易做好了饭,就被大雨给扰得吃不成了。一帮人正琢磨着躲雨,忽见前面一队明军趁雨冲过来,拿着工具破坏栅栏,看现场给搞得一片狼藉,大队汉军赶了过来,那伙人一看情况不妙,纷纷逃跑。
夏天的雨来得快走的更快,没下一会儿就停了,雨后的天气非但没有变得凉爽,反而更加闷热,让人透不过气来。汉军始终没有机会吃饭,很多人饿得实在吃不消了,一部分人领命修复栅栏,没事做的人,赶紧又开始张罗着做饭。
突然,如同半空中打了个炸雷,震耳的号炮声音连续响起,喊杀声震天,卢龙山上的黄旗挥动,明军的伏兵全线出击了。因为栅栏已经被破坏,他们可以很方便地杀过来。最先到达的又是那个让陈友谅朝思暮想、恨不能扒了他皮的常遇春。接着,冯胜、徐达和张德胜都带着各自队伍赶过来了。雪亮的钢刀砍过去,伴随着喊杀声与惨叫声,一个又一个的汉军倒在了血泊中。
从一开始中,就注定了是没有悬念的比赛。一边是休息了大半天,吃饱喝足,体力充沛的明军,灼热的空气中,他们的情绪更加灼热,刺眼的阳光下,他们手中的钢刀更加刺眼。而另一边,他们的对手,却是一群饿得头昏,急着想吃一口饭却吃不上的苦孩子。
他们不是不想抵抗,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不是能力不够,只是他们的时机不好。
几天之前,他们还经历了一场痛快的胜利,对未来的战斗充满信心;今天早上,他们还是一条条鲜活的生活,还憧憬着占领应天之后,就能与家人团聚的幸福。可是,一个愚蠢的决定坑害了他们,一个错误的登陆拖累了他们,一个失败的领袖害苦了他们。
更重要的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连环陷阱埋葬了他们,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却不知道这个设计师的名字,并且永远没机会知道了。
这与其说是一场战斗,不如说是一次屠杀。汉军被四面包围,完全丧失了反攻的念头,不少人甚至当场扔掉兵器,双手抱头跪在地上,主动投降。更多的人只有边打边退,向长江边逃跑,他们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赶跳上船,赶紧开动,赶紧逃跑,赶快离开这个鬼地方!
有幸突出重围的汉军纷纷逃上了战船,劫后余生的心情无比美妙,胜过偷情得手。他们以为可以松上一口气,可以就这样跑掉,就在这个时候,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日期:2014-03-05 12:59:37
好端端的长江,能通行超级大船的长江,突然莫名其妙地退潮了,平日在江上威风八面的大船,现在却搁浅在江边,任凭汉军们喊破了喉咙,就是无法开动。尾随起来的明军跳上船,又是一通狂砍乱杀。情急之下,汉军们一拨拨地跳进长江,拼命向远处游去。那些技术不过关的,只好淹死在水中了。
陈友谅兄弟换上普通士兵的装束,在亲兵的拼死保住下,坐上一艘小船,非常幸运地逃脱了。
天色慢慢暗了下来,拼杀之声也渐渐停息,没有多少功夫,长江边上就堆满了尸体,地下的鲜血,已经一直流到了长江里,惨不忍睹。汉军被杀死两万多人,有七千人当了俘虏,其中有张志雄、梁铉、喻兴和刘世衍等大将。
更值得高兴的是,陈友谅在龙湾丢下的近千艘战船,其中有百余艘大船,拥有了这些,尽管还不足以与陈友谅的水军旗鼓相当,至少也已经有对抗的资本了。很快我们就会看到,这个战船发挥了多么重要的作用。陈友谅自己的旗舰,也被朱军缴获了。在船舱里,还发现了康茂才写给陈友谅的亲笔信,朱元璋看了之后,不禁感慨陈的智商这么差:“彼愚至此,可咄也!”
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大大提高了朱军的士气。人群中发出了畅快的欢呼声,把最诚挚的赞美送给了他们的领袖朱元璋。但他们大部分人却不会知道,如果没有那个身高体弱的白面书生,他们无法取得这样的胜利,甚至有可能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张志雄他们是赵普胜的部将,对于陈友谅杀赵普胜非常痛恨,投降之后,求战心切,朱元璋大喜欢,立即命他与朱虎、廖永忠等,驾船追击陈友谅。张德胜等人一直追到慈湖,正逢顺风,向陈友谅的船队发射火箭,烧毁多艘。陈友谅败退采石,与援军会合,双方又是一场鏖战,张德胜奋勇当先,死在军中,朱军士气高昂,陈友谅再败一阵,放弃太平,逃回江州。而太平、信州和安庆这些要地,又都被朱元璋重新占据。
从陈友谅三十万大军兵发太平,到从龙湾仓皇逃走,只过了十二天。短短十二天里,局势却发生了根本变化。朱元璋这边,经历了从危机四伏到大获全胜的大转变。固然有不小的运气成分,但刘基的卓越智慧与朱元璋的临场指挥,才是获胜的关键。如果考虑到这只是他们两人的第一次合作,就更加难得了。
从此以后,朱元璋与刘基之间的信任与默契,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