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活下去——南宋的百年挣扎》
第13节作者:
暮雨飞红 日期:2014-03-06 09:07:23
对于粘罕来说,立个刘豫只是小菜一碟,连金熙宗都是他立的。早在1132年,金太宗得了中风,卧炕不起,他的长子完颜宗磐认为自己是理所当然的皇储,但粘罕硬是把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嫡孙合剌(完颜亶)立了起来。金太宗能同意,原因也比较复杂,游牧民族比较喜欢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因为弟弟在年龄、能力各方面通常比儿子更有优势,让你当领导,你得带着大家去汉族那儿抢劫,还得跟其他部族掐架,弄个小娃娃上来,大家是不干的。就高层政治而言,金国建国初期实行的是“勃极烈”制度,我们不关心什么烈不烈的,只需要知道这是一种类似于满清“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一种集体领导制度。满清是八大贝勒,它则是由五个家伙组成:皇帝、皇储、首相、次相、次得不能再次的相。第一代的皇帝就是阿骨打,皇储是他的四弟、后来的金太宗,首相是阿骨打的堂兄撒改(粘罕的老爹)。后来金太宗继位以后,皇储是他的五弟。但这个人在金太宗瘫痪之前就死了,所以兄终弟及就玩到头了(阿骨打他爹小媳妇生的不算)。那就要父死子继了,既然这一辈人是从哥当到弟,那下辈人也没理由从金太宗这个老四家里开始,所以必须回到阿骨打的儿子那里。而阿骨打的三个嫡子全都早早挂了,只能是给嫡长孙,那就是完颜亶。其实如果能中央集权,金太宗肯定能传给自己的儿子,但现在金太宗不得不咽下彪悍的部落制度的苦果。
被侄子粘罕当了自己的家,金太宗当然很上火,转过年,1133年就下诏剥夺了粘罕掌管的元帅府的官吏任免权,收归中央。1135年,金太宗崩了,完颜亶上台,也就是金熙宗,他会感激粘罕的拥立之功吗?政治场上都是互相利用,谁能感激谁?他可不想当粘罕的玩偶,他在养父完颜宗干的支持下,废除“勃极烈”制,实行三省制,让粘罕当个宰相,夺了他的兵权。两年后,又把他的心腹杀的杀,贬的贬,粘罕的脾气出名的火爆,但这次实在是发泄无门,憋出了内伤,1137年七月,终于憋死了。这下完颜宗磐、完颜昌、金兀术等人掌握大权,很多政策面临调整。刘豫的好日子要到头了,他是经金太宗同意,由粘罕立的,现在这俩人都没了,没拿他殉葬就不错了。不对,当初刘豫不是最先从完颜昌那里打开的门路吗?没错,可惜打开以后又被刘豫用脚给关上了。这个小人,当上儿皇帝以后拼命地孝敬粘罕,对完颜昌就比较冷淡。甚至有一次完颜昌南征回来的时候经过刘豫的都城,满以为这小子再不济也应该能跑出来给他打点洗脚水,没成想刘豫居然派人出来告诉他:“朕现在是皇帝了,出来见你太不方便,咱俩谁给对方行礼都不咋合适,干脆相见不如怀念吧。”面对刘豫大帝这种过河拆桥的行径,完颜昌无比愤慨,开始伺机报复。现在机会来了,刘豫的靠山没了,而且当年培植刘豫就是为了抵御南宋,结果这家伙不断地去招惹南宋,要是赢了也算孩子有出息,结果每次都变成给南宋运送物资,后果相当严重,岳家军的骑兵最开始就是从伪齐抢的马匹才得以成军的。要他一点用也没有,还得支援他,害得金军也没少死,所以金人的新领导们一致同意废黜刘豫。
日期:2014-03-07 08:13:41
但是,刘豫有自己的地盘和军队,搞不好会垂死挣扎,所以金人搞了一点阴谋,先告诉刘豫,郦琼带来的兵太野,而且可能是诈降,到时候里应外合你能受得了吗?快点遣散了。刘豫只能照办,但他还是想继续进攻南宋,也知道金人现在缺乏激情,就派两个家伙到完颜昌那撒谎,说南宋打算渡过淮河来揍他,完颜昌和金兀术索性将计就计,装作发兵去攻宋。从伪齐过境的时候,先诱捕了伪太子刘麟,然后冲入汴梁,直入皇宫,无人敢挡,也无人愿挡,当时刘豫正在讲武殿拿着弓箭玩一款射击类游戏,金军上去按住了他,关在金明池。然后召集伪齐百官,告诉他们,刘豫已经被废了,“大齐”也不存在了,齐国尚书省改为金国行台尚书省,你们原来干嘛还干嘛,伪大臣们长出了一口气,原来是一场虚惊,只不过刘豫被取消了代理商资格,那没事,跟着总公司干也一样,换身工作服就行了,于是伸个懒腰回去洗洗睡了。像李成、孔彦舟、郦琼这样的都去当地方长官,大家表示很满意。
金人又出榜安民,告诉老百姓,刘豫是个祸害,现在把他废了,还让钦宗赵桓回来做皇帝(少帝官家在此),而且严禁金军骚扰百姓,所以过渡的过程非常稳定,看来金人学了点文化之后是不一样了,想想靖康年,那简直就是野人部队,所以说“没文化,真可怕”。而且后续的政策也很给力,免去了伪齐时代很多的严刑峻法和苛捐杂税,伪齐士兵也可以自己决定是继续当兵还是回乡务农,逃往江南的人只要肯回来,一律不再追究,大量提拔汉族知识汉子,还竟然保护起了文物古迹,在经历了刘豫大帝的变态统治之后,看到金人的这些新政策,北方汉人的心理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所以后来金朝为蒙古所灭时,大诗人元好问,也就是写过“问世间情为何物”的那位(李莫愁碎碎念的时候我都快烦死了),经过金国中京已经破败不堪的幽兰宫时,老泪纵横,赵翼先生说他“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能让汉人有这么大的文化归属感,的确是金人自己挣来的。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但是收复失地更要趁早,一片国土,失去的时间久了,民心也会渐渐失去,这是个残酷的现实。人,是讲感情的,如果新主人不是个变态狂,政策得当,人们就会慢慢习惯他,甚至依赖他,辛弃疾出生在北宋灭亡后十三年的金统治区,之所以他还能成长为一位令人敬仰的爱国者,和他祖父有很大关系,在他很小的时候,辛赞老先生就带他登高远望,动情地讲述国破家亡的痛苦,而绝大多数人不会有这样的机会,比如百分之百汉族血统的元将张弘范,在厓山把南宋最后一个皇帝逼得跳海,他却喜滋滋地立了块石头,刻上我灭宋于此,这才是真的完蛋了。所以陆游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想像的成分的。大家也知道明末,八旗入关时多少汉人面对剃发令宁死不屈,“八十日带发效忠,十万人同心死义”,可是二百多年后,又有多少像王国维先生那样清醒而睿智的大知识分子,却在清帝逊位之后拖了一生的辫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