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08-19 11:26:57
前面有朋友转帖一个印度的帖子,那我就再谈谈印度的问题。这个帖子已经被转的很滥了。不过有一个重大失误,我原来也讲过,就是高估了阿克赛钦的战略地位(所以我在本贴一开始就建议大家要看地形图,而不是平面的行政图)。
如果坦克可以爬过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的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中国的重装部队从阿克塞钦冲下来。可以轻易而举的攻破印度首都新德里。在势如破竹的南下横扫孟买等印度经济中心地区。”倒有可能会实现。
目前很多朋友对中国愿意和印度谈判表示不解,认为优势在中国这边,完全可以拖住不放。其实我在前面说过,陆地上的优势固然在中国这边,但海上的优势却在印度那边。每天经过印度洋的商船有40%是中国的利益,即使你有绝对把握在陆地上取得胜利也不能动。所以现在纠缠于陆地上的争端使得双方关系无法正常化对中国并不好处,以前因为中国的基本经济处于自我循环状态,当然可以不在意这点了。现在情况不同了,由于中国对海上生命线越来越倚重,中印之间的已经达成了战略均势。
其实这样的均势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好处,最起码如果战略优势完全在中国这面,中印是不可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就象俄国强大时,中国反而要时时防备它)。大家其实都知道合则双赢,只不过谁也不愿处在被动的位置上。
这种均势为中印双方和解创造了条件,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希望把海洋影响力伸到印度洋上;也不妨碍印度继续经营他的东北部地区。居安思危是政治家们必须做的。
前面有朋友提到应把印度东北部称为东部,其实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名字只是一个代号,并不会改变他的地缘状况。目前在我们看来印度的问题很多,不过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问题会更多。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我们目前要做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对手自乱阵脚上。
日期:2009-08-19 12:25:41
就我本人的意思,做《新世界岛论》,《中国挑战世界中心的地缘路线图》以及分析出《东亚核心圈》只是在理论上为中国日后的发展找一个可行的方向,并不是说一定会或者要达到称霸世界的高度。正所谓“取法其上,得乎其中”想的远点并不坏处。(如果你要我为尼泊尔这样的国家划出路线图,那我也没这个本事)
所以这只是个可能的战略方向,如果不是抱着一定要达成的目的去硬突破,与中国现实的利益并不冲突,相反可以事半功倍(最起码你知道将影响力扩展到哪部分最符合中国的利益)。有两句话大家可以口味一下,于个人的发展也有好处。一为“选择远大于努力”,二为“做对的事情,不要把事情做对”
日期:2009-08-19 12:50:13
大家对这个帖子里的观点也不必都赞同,只是当一个基础知识普及贴好了。知其然容易,知其所以然不容易。也许有的朋友认为只要知道个结果就行了,不过不知其所以然就很难举一反三。所以理论源于现实,而在形成后又可以指导现实。
将这个帖子一直写下去是有感于论坛上的JY/5M对骂,觉得这种非黑即白的划分方法的确不是发展中的中国所应该有的气象。而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问题的帖子也有不少,地缘和法律的角度却是不多。有些高手倒也会从地缘的角度分析时事,但多是直接运用已成定论的一些研究成果,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去说明为什么会有这些结果(比如只会去引用马六甲海峡对中国很重要,但却不愿去分析为什么对中国重要,更不会去主动寻找可能的替代路线)。这样造成两个极端,一方面是一些“大佬”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满足于和少数知音讨论天下大事;另一方面一班热血青年们沉迷于划分阵营,相互攻击。好不容易看到有个推荐话题是从地缘角度做分析,结果进去一看是个风水贴。
我曾经说过,做这种技术分析是个苦差事,也容易出错,所以少有人做。不过既然个人和大家都有这方面的兴趣,又恰巧懂得做图让大家看得更舒服点,那就不做下去,于我本人也是个相长的过程。
其实我最早关注地缘是基于读史的需要,因为我越发不相信诸如“岳飞不死,宋朝不亡”之类的伟人决定历史的论调。要想从大历史的角度来解读整部中国史是个大工程,也许在这个帖子之后会以《三国》为切入点,做一个系列,从地缘的角度来解读英雄人物的选择,不知大家感兴趣否。
日期:2009-8-19 14:13:00
中国古代“商”“贾”的用法是不同的,“贾”为坐商,说的通俗点就是开店的,“商”为行商,也就是贩货的。
至于现在解释“商”的意思多是后来引伸出来的。最初的意思只是“商朝人”的族名。中国的汉字每个字都有其最初的含义(有如我前面说的“羌”和“夷”)做为最早成型汉字甲骨文的使用者“商朝人”,这个商字究竟是怎么来的是值得探讨的。也许在创造这个字的之时并无后来的含义。其他的民族根据他们的行为,将他们的族名做为交换的代名词,继续在根据这种行为的特点引申出协议,讨论之意也是符合逻辑的。
上述说法,只是一家之言,目前我也并没有寻到有“专家”提出类似的观点,所以大家只当是一种新说吧。中国文字的确传承了太多的信息,只这一点便不会被外人所同化。
至于承认印度在印度洋上对中国有优势,我想并不会有损中国的尊严,你同样也可以认为中国在东海上对印度有优势。在一方实力没有达到美国那种程度的情况下,地理上的距离地起很大作用(而且近海容易获得陆基的支援)
至于假定中印发生战争,印度会如何在海上针对中国。这一点可以从张召忠将军那期《冲破岛链》的防务新观察上得到答案。并不需要扣留你的商船,只需以战争为名检查过往船只(所有有可能资敌的行为都在检查之列)。即使不扣,这种行为也足以让船只的通过率降低到10%以下。中国船只挂巴拿马国旗并非难事,而印度要想辨别出来也是很容易的。不必把希望寄托在巴拿马会因为收的那点注册费而为中国出头。
在这里并不是要讨论中印之间爆发战争谁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只是要说目前的实力与地缘对比,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将对两国的利益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双方的政治家才急欲达成和解。
你看不到在南海问题上中国急于解决问题,这是因为实力的差距过大,中国还是存在通知的可能性。现在划界并无好处,所以才会提出个对主权不置可否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案
日期:2009-08-19 14:34:33
我在这里开贴是希望大家多些理性,但决没有让所有人都有理性的奢望。我前面说过人人都为战略家,非国家之幸事。也许有人会觉得《孙子兵法》有些刻薄,“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是被现代很多专家所批判的。不过纵观历史,对于政治家们这却是心照不宣的不二法门。所以你才会听到经常看到那些洋洋自得的政治家们,对着下面群情激动的民众感叹的说道——“民心可用”啊!对于他们永远不愿看到“民心可为”的出现。
日期:2009-08-19 21:42:04
文明是可以独自起源的,中南美洲的文明就是独自起源的。不过能够互相沟通的文明能够发展更快。而且如果相似的东西很有可能会有相同的起源,比如铜可以和很多金属制成合金,但最后东西方都在使用青铜,而且青铜文明起源的时间又与最初的起源地的距离正正比(离得越远越晚),那从逻辑上来讲独立起源就概率很小了。再举个近代的例子,就20世纪30年代末,德国开始火箭、导弹技术的研究,并研制出了V1/V2导弹,后来美苏分得了德国的资料和专家后将导弹技术发展壮大了。再后来美苏的小弟们也根据关系的远近获得了相应的技术(当时中国是苏联的小弟,所以也分得了)。我们经常听到说中国的某某技术比美苏的研发时间要短。其实很多东西都有传承路线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