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揭秘 明宫100太监秘史》
第51节作者:
皇帝不称朕 日期:2014-03-08 13:01:24
第二章 这是一个“太监”繁荣的时代
六 营建新都:宦官建筑师(3)
永乐十五年,北京城的宫殿开始兴工建造了。其实北京工程并无多大的创新,皆从太祖定制,基本上就是把南京宫殿,扩大尺寸,全盘照搬到北京来。据倪忠寿藏记记载,他于本年“奉命往南京丈量殿宇,相度规制,画图回京,悉称上意”。说的是,倪忠奉命到南京,逐一丈量南京大内宫殿的尺寸,画出图本,以供北京新宫建设作参考。
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完工,倪忠因功升内官监左监丞。
宣德元年正月,宣宗因为知道他“熟于营缮,调度有方”,是一位高明的建筑师,升之为右少监。同年八月,遂升太监。——从倪忠的例子来看,宣宗朝,宦官升官的节奏明显加快了:倪忠从奉御升左监丞用了6年,又过了6年,才升作右少监;而从右少监升太监,中间还隔着一级左少监,却只用了7个月。
正统元年,英宗在下葬其父宣宗后,下令扩建增饰三帝陵寝(那时十三陵里只有成祖长陵、仁宗献陵和宣宗景陵),为帝陵雕刻石碑以及神道两旁的大象、骆驼、马羊等瑞兽,所需石料,皆命倪忠在京北独树石厂督采。这项工程一直到正统三年才完工。倪忠年近六旬,仍马不停蹄,正统四年又奉命总督修整京仓,寿藏记说他“所至事集人安,绰有余裕,官军夫匠,咸服其能”。
倪忠的墓地,在顺天府涿州的独树,此地盛产汉白玉,正是他晚年督采石料之地。而倪忠在此营造坟墓,应该不是偶然的,我严重怀疑他有借公行私之举:趁着为朝廷修陵置办石材,他顺带手将自己的坟墓也给造好了!
倪忠此人,在明代史料中没有记载,包括明实录中,都不见其人。其寿藏记的内容,是倪忠在永乐年间在北京监督、领导各项工程建设的重要材料,虽然所记非常简略,但仍能让我们看到,自明初以来,宦官是以何种的深度和广度参与到包括国家工程在内的各项大事中去的。
日期:2014-03-11 08:59:26
明初卷·第三章 权阉出场:“国老”王振
一 “仁宣盛世”,宦官去哪儿呢(1)
正统元年秋十月的一天,少年皇帝英宗朱祁镇,兴致勃勃地来到北京朝阳门外的将台,大阅禁军将士。
明代的禁军,有宽和狭两个概念。
从宽泛上来讲,京师三大营(神机营、五军营、三千营)数十万官军皆是。京营官军(简称京军)平时在北京操练,守卫京师,遇到地方上发生动乱,或边境告急时,也会临时抽调精锐,前往剿杀。也就是说,京军不仅护卫帝都的安危,还负有弹压地方的责任,在明代中前期,京军是明朝政府当之无愧的主力和精锐之师。但嘉靖以后,京军已沦落为京油子的容留之地,打仗是靠不住气了,遂集体“转业”,变成首都工程队,专门替公家修坟盖房子。给朝廷出力打仗的,主要靠北方长于骑射的边军(北兵),以及在南方抗倭战争中兴起的,善于使用火器的南军。
从狭义上来说,禁军仅指在京“上十二卫”,即上直亲军卫官兵(后增至二十六卫,如锦衣、金吾、羽林、旗手、腾骧、武骧等卫),他们承担着保卫御驾、守护皇城宫禁安全的职责。
在开国之初,明朝人还是有着较强的尚武精神,武官之体统与地位都要高于文官,这和到了后来,连方面大员总兵官见到七品御史都要施叉手礼是完全不同的。
尚武精神的一个表现,就是京郊大阅兵,和前文说到的“射柳”之类的仪式。
古人阅兵,与现代人不同,不是排个方阵,把步枪端得平平的,步伐整齐地做“甩腿操”,或者什么导弹车、坦克装甲、步兵战车,一列列地开过去,大喊口号,供首长检阅。这是亮家底,不开一枪,不费一弹,算啥“观兵阅胜”?
古人阅兵也不同于演习,红蓝两方,一身灰土加臭汗,假意厮来杀去。明朝人“阅武”,带有考核武艺的性质,看将士们有没有荒废了打仗的本事。
当时人打仗,最厉害的本事,就是骑射:骑马射箭。正统元年秋天,由皇帝亲自驾临的阅武大会,就主要考较骑射。参加阅试的,都是三大营以及在京诸卫的武官。他们都是世职,许多人的父祖都随太祖、成祖开国建业、开疆辟土,以军功获得武职,而朝廷恩许他们将职务在家族内传袭下去,成为世代替朝廷效劳的军户。
这种世袭的官儿,是一个家庭的祖先浴血奋战换来的,但从第二代开始,就成为家传的宝贝、铁杆的庄稼了,后人可能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忘了军人之本,身不能胜甲,手不能提刀,腿不能跨马。所以皇帝在京郊定期举办阅武大会,含有时刻不要忘武的意涵。
日期:2014-03-11 17:24:56
现代人画的射柳。与此现代画家一样,前文写纪纲射柳,我对射柳是什么也有“妄想”的成分。
我百度了一下,射柳的传统源远流长:
第一说,是指春秋养由基精于射箭的故事。《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后用为善射的典实。我的解释,主要是从中国古代喜用形象比喻之说发论,认为百步穿杨实不可能。
又有说,以柳为的,驰马射之。上溯其源,匈奴、鲜卑有蹛林习俗,中原自古有射礼。辽金时盛行。在场上插柳﹐驰马射之﹐中者为胜。源于古鲜卑族秋祭时驰马绕柳枝三周的仪式。
亦有说,称射柳活动最初作为一种萨满黑巫术在契丹产生,因为柳是女真祖先保护神的象征,契丹人希望通过这种巫术的举行,射死女真人的始母神,使女真失去神灵的佑护,以巩固契丹对女真的统治。
下面是金、宋、元代的射柳习俗(可惜皆未注明引文出处):
金之射柳:“插柳球场为两行,当射者以尊卑序,各以帕识其枝,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当先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镞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驰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或断其青处,及中而不能断,与不能中者,为负。每射,必伐鼓以助其气。”
宋之射柳:“壬辰三月三日,在金陵预阅李显忠马司兵,最后折柳插球场,军士驰马射之。”
元之射柳:“三军旗帜森然,武职者咸令昔斤柳,以柳条去青一尺,插入土中五寸,仍各以手帕系于柳上,自记其仪,有引马者先走,万户引弓随之,乃开弓昔斤柳,断其白者,则击锣鼓为胜……此武将耀武之艺也。”
明代人怎么射,想必从其旧俗吧。但考虑到现代奥运会上的箭客,使用现代射具,凝神定气,都没法射得这么准,遑论骑马!因此,我对射柳是否真的射柳,还是存疑的。
特补正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