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黄巾大暴走(三国中平元年)》
第32节作者:
我狂我故 一座座小小城池,在一条小小计谋下,瞬间便瓦解。
南阳黄巾军的末日,已经进入倒计时。
不经打的韩忠,在政府军队的强势逼近下,只得率领部队,退守在小城。
下破了胆的他,并没有采取积极抵抗措施,而是慌张无奈下,打起了向政府军队投降的主意。
朱俊军中的诸多将领也都非个个是好战之徒,打了这么久,身体内的惰性,难免因时而生,既然对手要投降,也正乘着机会调整下自身状态,因而都纷纷表示愿意接受黄巾军投降的意愿。
其中的代表人物,还都是军中的中坚人物,如荆州刺史徐璆、南阳太守秦颉、司马张超。
只有一个人,表示了坚决反对。
正是朱俊。
他自由有自己的一番道理:
“军事上,本来就有形式相同而实质不同的事。当年秦末项羽当楚霸王的时期,因为百姓们没有确定的君王,所以要奖赏那些归降的人,以激励人们都来归顺。”
“现在状况不同了,天下大一统,就只有黄巾在搞破坏。接受他们的投降,无法激励向善的百姓;只有狠狠地打击他们,才能惩罚罪恶的蔓延。”
“我们如果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就会助长他们的叛逆意愿。对他们有利时他们就举兵反抗,当他们失利的时候,就投降了事。这是放纵敌人助长对手的方法,绝对不是好计策。”
大领导都发话了,属下们只有按令行事的命,打就打呗,WHO 怕 WHO。
日期:2014-02-28 19:32:36
缺口
黄巾军兄弟们自此后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自从申请了投降后,政府军队的攻击更加猛烈了。
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向着黄巾兄弟们宣告着一个最为简单的回复:
拒绝投降。
连唯一的一条求生之路,都被无情的堵死,退无可退,豁出去拼了!
各怀着异样心情的来两方军队,带着各自的目的,又一次拼杀在一起。
战事激烈地进行着,政府军队尽管装备精良,士气旺盛,收效却甚微,连续多次的猛烈打击下,连个小城的城角都没能攻下来。
奇了怪了,偌大一个宛城都给打了下来,这么一个宛城中的城中城,却是难以攻下,这其间有着什么样的玄妙?
带着疑问,朱俊登上土山,全面观察小城中的黄巾军动向,以便解开谜题,研究了一段时间后,他明白了。
孙子兵法有一句话,叫做“围师必阙”。
意思是说在包围敌人的时候,要留出一个缺口来。
无论你是平原战、山地战,沼泽战,还是攻城战,被包围的敌人,只有三个选择,一是投降,二是突围,三是死战。
当投降不可得,死战不可望的情况下,只有死战。
黄巾军所面临的正是这种情况,他们没得过多选择,只有死战到底。
如果这时候能够留出一个缺口出来,必将动摇被包围敌人的必死决心,斗志被瓦解,战斗力的质量也注定要下降,有了活路,谁还想着死呢,咋还不至于二到那个程度。
朱俊决定放黄巾兄弟们一条生路,暂时的。
于是,在几次猛烈攻击后,黄巾兄弟们突然发现政府军队陆陆续续地撤围了。
他们还惊奇的发现,政府军队的包围圈里还出现了一个缺口。
韩忠一如既往地表现得很白痴,率领着弟兄们亲自出城做战。
正在城外等着他的朱俊毫不客气地照单全收,对这帮突围的哥们儿,给予热情的特殊招待,刀剑宴的伺候下,黄巾军大败,一万多人结队去了阴曹地府。
韩忠自个儿也不太好过,成了那位黄巾大头目克星南阳太守秦颉的刀下亡魂。
日期:2014-02-28 20:22:59
一任不如一任
比照以往的先例,第四任南阳黄巾大头目孙夏诞生了。
就如鲁迅笔下的那位九斤老太常常挂在嘴上的名言:
“一代不如一代。”
孙夏的表现还真是不如他的前几任。
他还是继承前任的失败做法,继续占领宛城,对抗政府军队。
对抗的结果,很惨。
政府军队不会给予他喘息的机会,说是猛敲绝不轻轻捏,攻势犹如风暴般,一次比一次来得更为猛烈。
在一次进攻中,一位孙姓的英雄出现了,也就是朱俊所举荐的那位佐军司马。
他率领着部队率先登上城墙。
缺口的被打开,注定着城池的沦落。
不久之后,政府军队攻下宛城,孙夏跑路。
朱俊率着军队紧追不舍,直到西鄂县的精山,又和黄巾军干了一仗,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大约有一万多人。
黄巾军被他追杀得精神足以崩溃,破散得不像样子,与此同时,其他诸郡的黄巾军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每郡的损失在几千人左右。
而这时候,已经是十一月,全国黄巾军也快要蹦达到了尾声。
日期:2014-02-28 21:37:22
九月里的大头条
九月里的新鲜事还真不多,唯一能说道的,就是安平王刘续受到大逆不道的指控,被处死,封国也因此被撤销。
先前的时候,刘续曾经做过黄巾军的俘虏,国人们花了大价钱,才将这位成为人质的小封国国王赎回来。
刘续回来之后,朝廷就议论着,是否要恢复他的封国。
大多数人的意见,可以恢复。
安平国相李燮认为,有些不妥。
他的理由是:
刘续做为一个国家藩王,很不称职,他的这次绑架事件,严重损害了朝廷的脸面,不应该恢复他的封国。
朝廷还是遵从大多数人的意见,恢复了刘续的封国。
李燮可就倒了霉了,因为意见的不同,政治立场的站位有问题,被指控为有诽谤宗室的嫌疑,因而被派到了左校去服苦役。
这次,刘续犯了罪,李燮才得以抬头,升任到朝廷里做了议郎职位。
人们将这件事,与他的父亲李固不肯立质帝、桓帝相关联,编了一个顺口溜:
“父不肯立帝,子不肯立王。”
李燮这人有点传奇。
他是著名谏臣李固的儿子。
李固这一生最大的兴趣,就是与外戚做对。
著名外戚大头子梁冀和李固的关系就不是很融洽,就只是在立帝的问题上,两人的意见很不同,常常地在朝廷上对着干。
梁冀权力在手,李固只凭个人威望与其争斗,当然会失败。
政治上的失败者,不仅仅只是失败,还有身与名的俱灭。
以此,紧密相连的,整个家族也将受到毁灭。
斩草向来除根的梁冀,解决完李固,便向他的三个儿子下手。
日期:2014-03-01 10:40:58
传奇人物
李固因知自己在劫难逃,为防梁冀的心狠手辣,特意将三个儿子都遣送回了老家。
当时,李燮才十三岁。
他的姐姐李文姬是个精明女人,见到两个哥哥与一个弟弟都回来了,便知道事情的不对劲,觉得李氏家族可能要被毁灭了。
李文姬想来想去,与两个哥哥商量着,决定将李燮给藏起来,以报住李家的这一血脉。
他们对外宣称,李燮回京师了,人们也就相信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