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容误读——撕开野史面纱,直面历史真相》
第1节

作者: 九孔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引子
  国学大师胡适曾说过,“历史是任人装扮的小姑娘”,古语也有云,胜者为王败者寇。历史是胜利者造就的,书写的,故历史也定充满着血腥、暴力、虚伪、欺骗......。但我们要感谢中国的史官,他们创造性的发明了“春秋笔法”,在字里行间里嵌入了历史的真相,让后世的学人能够从中得到最终的答案。
  笔者愿意做这样的人,为大家揭下面具,撕开面纱,突破历史禁区,直面历史真相!
  笔者初来乍到,边创造边发帖,故仅仅是简单的以时间朝代为顺序,不曾细细分门别类,大杂烩,一锅端,还请各位看客海涵。[抱拳]
  待日后有幸付诸出版,再行修订[意淫中,望见谅]

  闲言碎语不多说,下面就开始吧!
  001 天下为公——禅让制度的背后
  所谓“禅让制度”,既不同于“家天下”时期历朝历代所奉行的以家族宗法制度为核心的“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也不是近代以革命的手段用武力来推翻前朝的统治。而是一种看上去非常和平,善意,只有大贤之人才能做出的决定,即不计任何代价和报酬把自己手中的权力交付给自己认为,天下人都认为非常有贤能的人手中,用这样一种看似不可思议方式进行权力的交接。
  然而,大家可能会想,这样的好事会发生么?
  会!
  发生在什么时候?
  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一个是魏文帝曹丕,也就是曹操的儿子。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继其爵位魏王。而后在同年十月,汉献帝宣布退位让贤,将帝位禅让于曹丕。十月二十九日,曹丕登台受禅,继承皇位,国号大魏,改元黄初,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丕表示对汉献帝的感谢,还封汉献帝为山阳公。
  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一场在其他朝代可能会掀起血雨腥风的权力交接仪式就完成了。但是曹丕万万没有想到,正所谓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自己当初的荣耀时刻也将发生在自己的子孙身上,但是却不是胜利的一方。公元265年,晋王司马炎用同样的方法和手段使魏元帝曹奂禅让,自己登上九五之尊,国号晋,改元太康,后来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太康之治”
  说道这里,大家就会提出质疑,说曹丕的代汉,司马炎的代魏,虽说是禅让,其实是篡位!没看到他们在登上帝位之前,早已经扫除了一切对他们的不利因素,包括曹操的诛杀董承,伏完,华歆收伏皇后,司马懿灭曹爽等等。他们这算是和平么,算是无血腥,无暴力么?!
  不算!
  那还说!

  那请问上古时期的尧舜之禅让呢?
  那当然是真正的禅让了,他们都是圣人!
  未必!我们就来探讨探讨
  日期:2014-02-09 21:28:40
  根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年老后就开始考虑其继承人的问题了,他问手下的大臣谁能继承他的位子,大臣向他推荐了舜,为了考察舜的德行,尧把她的两位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结果两女“甚有妇道”。在三年的考察期结束后,尧正式把自己的位子传给了舜。后来舜也仿照尧,把位子传给了禹。这就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在正史上出现的“真正”的禅让,仅有此两例,再无其他。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为天下苍生考虑,位子不传给“不肖”的儿子,而是传于贤人的品质也为后人所称颂不已。“禅让制”也成为孔子以及后世学人们心中理想社会的典型,成为“托古改制”最原始的依据。

  这样看来,这真是真正的“禅让制度”,其中的主角们毫无私心,一心为公。这种制度也无疑是非常优越和文明的,它以一种不打仗,不流血的和平的方式完成了权力的交替,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国家政治经济的完整和稳定,使得两代政权之间的整个国家机器运作的保持不变,变的只是坐在位子上的人罢了。民间也不会出现大的社会动荡,在社会生产力还极不发达的时代,这样的权利交接能最大限度的保证生产力不破坏,人们依然过着平稳安定的生活,这是每个人都所希望和追求的目标生活。

  然而历史的真相真是这样么?答案是否定的,这都是以孔子,墨子为代表的学人的一厢情愿。孔子要贩卖其以“仁义”治天下的学说,就不得不借他所知道的历史中仅有的两例没有传位于子孙而是传位于贤人的案例大肆宣扬。孔子还修订了其所能看到的所有史书,把其中不为人知的隐情全部抹去,使事情呈现出现在很多人知道的那样。

  但是让孔子没有想到的是,在魏晋时期,有人盗取了魏襄王的墓葬,其中出现了一本没有经孔老夫子删改的史书《竹书纪年》,里面记录的清清楚楚“昔尧德衰,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不与父相见也”。
  这就使后人重新思考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结果得出一个结论,尧舜的所谓禅让,非让也,实夺也。
  其实想想也就明白了,尧在其执政后期的那次询问天下谁能继承他的位子,这兴许是一次政治盘问,看看这天下是否有其政治敌手的存在,结果大家都推荐舜,尧顺手推舟将两位爱女嫁给了他,这何尝不是一次政治联姻,一方面尧想借此拉拢舜,因为此时舜已经是黄河中游一带部落首领,另一方面,如果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安插两位女间谍在其身边,了解其一举一动。谁知人算不如天算,两位女间谍被策反了,在舜的调教下,娥皇和女英“甚有妇道”。其实她们两人也考虑到自己毕竟是庶出,而她们的父亲尧喜欢正房女皇所生的长子丹朱,若真是丹朱登上了帝位,那她们几个的命运可想而知。所以索性就帮助现在唯一可以依靠的男人,就是自己的丈夫舜,希望他能登上权力巅峰。

  舜没有让自己的女人失望,待其登上帝位后,立刻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改革,舜起用了尧在位时长期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的“八恺”、“八元”,历史上叫做“举十六相”,这显然是扶植亲信。与此同时,舜除掉了尧重用信任的姒鲧、共工、三苗、驩兜,历史上叫做“去四凶”。 
  尧心想自己“退位让贤”后,本可以颐养天年,安享天平。但是舜似乎不肯放过这位自己老丈人,曾经的权力拥有者。舜将其流放到尧城(山东鄄城西北七公里故偃朱城)囚禁,跟他所有的儿子隔绝,最后死在那里。后来,舜还把尧的儿子流放到了丹水。
  历史往往是惊人的相似,耐人寻味。一出曾经的禅让又一次上演了。等到舜自己年老后,同样也被“禅让”,自己的权力被禹夺取。正所谓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禹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杀父仇人,将其流放,最后死于苍梧之野,埋葬在九嶷山。他的妻子娥皇、女英得知这个消息后,来到湖南一带,悲痛地抱着竹子,放声痛哭,眼泪滴到竹子上,留下了点点滴滴的斑痕,后人称这种竹子为“斑竹”,也叫“湘妃竹”。后来,两姐妹不愿苟活在这个世上,相继投湘水自尽。史书中都记载说是去巡视,但是要知道舜是把权力中心建在蒲坂,就是今天山西的永济县,而苍梧在今天的湖南,两地相距千里,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怎么会选择出巡到那么远的地方呢?答案只有一个,不是自愿,不得不去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