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容误读——撕开野史面纱,直面历史真相》
第17节作者:
九孔子
笔者自认为至少还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留下了“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要说李广的运气还真是不好,好几次封侯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他都或因为这或因为那的变数都失去了。元光五年,汉武帝决心兵分四路夹击匈奴,第一路由卫青带领当时卫青还不是大将军,拜车骑将军,出上谷;第二路由轻车将军公孙贺带领,出云中;第三路由骑将军公孙敖带领,出代郡;最后一路由骁骑将军李广带领,出雁门,结果是只有卫青的一路直捣黄龙,攻下茏城,斩杀俘虏数百人,剩下的公孙贺无功而返;公孙敖损兵七千;最惨的是李广被人生擒俘虏了,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次。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那首著名的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实那次直捣龙城的是卫青,并不是李广。瞧瞧李广的点背的,人家无功好歹还无过,他却倒好,还被人生擒。李广自己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有一次他因为自己老是封不到侯这个问题还请教过别人,“说自从我们开始抗击匈奴以来,每次的战斗我都有参加,那些能力、身手都和我不可同日而语的人封侯的已经有数十个了,我怎么还是封不到侯呢,难道说是我本来就不是一个封侯的命?”对方回答,“将军想想,你平生有做过什么憾事么?”李广答道,“我以前在陇西太守的任上处理过一次羌人的叛乱,当时我已经将他们诱降,投降的有八百多人,可是我又使诈将他们全部处死,这是我最大的遗憾啊。”对方说,“杀害已经投降的俘虏,没有什么比这更大的灾祸了,难怪你封不到侯!”
其次,是李广所处的那个时代。李广一共经历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这三朝对待匈奴的战争方式是不一样的,文景两朝政治上比较清明所以在对匈作战上也是比较保守,面对匈奴的入侵他们只是进行防御,所以那时候打的更多的是阵地战、防御战,而这恰恰是李广拿手的。但到了汉武帝时期,刘彻作为一代英主,凭借其祖上留下来的基业,在其在位的五十四年中有四十四年都在对匈奴用兵,而且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所以那时需要的是像卫青、霍去病那样擅于长途奔袭打歼灭战、突袭战,这方面李广的能力是不强的。所以说李广是生不逢时,就连汉文帝都是这样认为的,有一次李广陪同汉文帝出行,听说李广抗击贼寇和射杀猛兽的事迹后,感概李广生不逢时,说要是李广生在高祖时代,那封个万户侯又有何难。
李广难封最大责任恐怕还是在他自己,是李广的个性使然,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用在李广的身上是再确切不过的了。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其性格,一个是其本身的个性,一个是其带兵的风格。
李广这个人自认为有一身的好本事所以自视甚高,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浓重。前面提到那个追击三个射雕手的故事其实还没完,后来当他们干掉那三个射雕手准备回营的时候,发现迎面出现了一队匈奴的骑兵,足足有数千骑之多,看到李广的数百人马匈奴以为是来耍诈的,摆好阵势,不敢动手。李广的手下都惊呆了,个个面如土色,想要逃走。李广怎么做的,他命令手下继续前进,在距离敌人两里地时候停下,把他们马上的马鞍都解下来,当中他还出了一次外快,跨马上前射杀了一位匈奴中骑白马的将军,回来后神情自若的也解下马鞍。这下匈奴人傻眼了,搞不清楚状况,以为李广这支部队是来诱降的,周围肯定埋伏着千军万马,所以半夜趁着月色就退走了,李广哪里赶走,一直等到第二天天亮才逃回了营地。这真是太冒险了,你一个个堂堂将军本来就不应该为了三个射雕手追出去,现在居然还遇到这种事,在这么危险的境地,竟然还敢去射杀匈奴的将军。万一碰上的这帮匈奴人的首领脑子不好使的呢,他就进攻你们,怎么办!
还有一次和博望侯张骞一同出兵,被匈奴的左贤王四万骑兵团团围住,李广让儿子李敢去刺探军情,真是虎父无犬子,李敢直接冲入匈奴人的大营,还大摇大摆的走出来,回来还禀报说匈奴人不怎么样,容易对付。下面的士兵都安心了,但是就在这时,匈奴人突然发动攻击,箭矢像雨点一般往下掉,汉军死者过半,箭矢也早已用完。李广下令让所有士兵搭弓上箭,但是不要发射,自己扛上大黄弩,冲上去杀了对方的将军,又射杀了好几名士兵。这仗一直持续到晚上,李广营中的士兵个个面无人色,而李广却意气风发,神情淡定自若,等到第二天张骞的部队开到才算解围。这仗下来,张骞因为延误归期理应问斩,后来用钱赎为庶人,汉朝有规定,凡是因为军中什么事被判死刑的可以用钱赎罪,李广也这么干过,李广也因为损失惨重,未能嘉奖。
还有李广这个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心胸狭窄,心眼儿小,特别容易记仇。说就是那次生擒被俘之后,回来本来是死罪,后来用钱把命赎回来后,闲赋在家。一次骑马出去到田间找人喝酒,回来经过霸陵亭,霸陵尉喝住李广,不让进,因为那时候实行宵禁,晚上是不允许外出的。手下就对那亭长说,这位是以前的李将军。那位真是不光面子连里子都没给李广留,不要说是以前的李将军,就是现在的李将军,也不让过!李广记下了这个仇,等到后来汉武帝重新起用李广,李广向汉武帝请求把这位霸陵尉调入自己的军中,等到他一到李广的军中,李广就把他咔嚓了。按理说人家那位霸陵尉忠于职守,是在尽他的职责,而李广却公报私仇,这手做的可是太不地道了!我们可以举和他同时期的另一个著名人物韩安国,他有一次因为犯事被关在牢里,狱吏田甲百般羞辱他,韩安国就说,“你就不怕我哪一天死灰复燃?”死灰复燃这成语就是从这来的,田甲告诉他,“那我就撒尿,浇灭它!”后来果然朝廷重新起用韩安国,然而人家大人有大量,好好善待了田甲。这么一对比,发现做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再来看看李广带兵的风格,那真叫亘古未有。首先肯定一点,李广对待下属是极其好的,所以李广一生为将,家无余财,把该赏的都赏给了部下。行军到了一处水源,如果全军的士兵没有喝饱,他是不会喝的,到了吃饭时候,如果全军的士兵没有吃饱,他是不会吃第一口的。但是他带兵的手法,部队的纪律真是不敢苟同,李广部队没有基本的队列阵法,军中人人自便,想怎样就怎样,而且晚上他的部队不打更、不放哨、不巡逻,军帐之中也没有像样的文书,简直就是士无大小,军民一家。当时有个著名将领叫程不识,他把自己的部队和李广的部队做过比较,说李广的部队因为非常随意,没有太多的纪律规矩,所有士兵们都喜欢到他部当差,而且作战时愿意为李广冲锋陷阵,所以匈奴人不敢轻易进攻;而自己的部队军纪非常严明,整齐待发,时时准备,匈奴人也不敢贸然行动。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症结所在,打仗不是光靠一个人,靠的是全体的力量,是整个部队的综合实力,李广他把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也带到了自己的部队中,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手下这帮人和自己不一样,他们没有你这样的身手,万一哪天碰到匈奴人突袭怎么办,你不巡逻、不放哨,那是要出大事的,你个人或许凭借自身的武艺可以冲出重围,那么你的手下呢?谁来保证他们的安全!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