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
第13节作者:
迟玉德
前面我们提到,日本3/4的土地被德川家康分成了260多小片。这每一小片都自然形成了一家“公司”,幕府就是这260多家公司组成的联盟。德川幕藩制的缺陷在于,除幕府直辖区外,各藩的辖区都太小,各藩是可以自治,但却无法做大做强,而这正是德川家康希望达到的目的。这种体制很小家子气,其虽可以积累资本,但无法积累大资本,其虽可以形成组织,但无法形成大组织,进而影响到全局的架构。
幕府只是一个更大的藩,它不是全部藩的所有人,天皇才是,而天皇的朝廷早就被架空几百年了。因此,幕府只能用一种非全局性的办法来统合国家,它采行的办法是非组织性的,包括以藩制藩、参觐交代和特务统治,这种办法简单粗陋,其只可能有效于一时而不能行之久远。
江户幕府是一个和平时代,随着承平日久,农业逐渐发展起来,从农业中溢出的财富和劳动力涌向工商领域。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下层组织的发展,也促进了不同区域的联系,但给粗陋的幕藩体制带来挑战。西南雄藩临近通商口岸长崎,这些藩较其他藩更重视商业,其在天保年间推行了适应潮流的经济改革,因而获得了更强的实力。幕府当局对商业的发展十分抵触,它的“文治”改革倾向于向后退,倡导全国退回到商业不发达状态。但是,幕府当局又不具备逼退日本的坚强决心,于是当权者只能听任“世风日下”,他们的“文治改革”也就沦为了空谈,而这严重损害了幕府的权威。
我们必须看到,日本在开国前其下层机构已存在组织,虽然这组织还相当粗陋。当时日本的经济有货币的影子,但不完全靠货币推动,其也没有民法、银行、会计等制度。当时日本经济发展所依凭的,乃是僵化的土地制度和身份制度。在幕藩体制下,藩国土地为幕府分封,也就因之不能买卖,藩主之间不可能搞兼并,其财富的总规模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另一方面,藩国的土地是藩主的,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他们只是藩主的佃农,他们无权买卖土地,也就无法靠土地积累资本。幕府所实行的身份制度把农民死死地绑在了土地上,这一方面限制了农民的向上流动,另一方面加剧了全国人口的增长,要知道,自古以来就是越穷越能生。我们看到,江户时代的土地与身份制度限制了资本与劳动力的发展,各藩国向前发展的动力也就因之不足,其不具备改组下层组织的愿望。
不过,在遭遇资本主义前,日本最大的问题还不是下层机构粗陋,而是上层机构缺位。幕府几乎算不上一个组织,它至多能协调藩国关系,而无法在整体上给日本以出路。幕府的衰微是经济发展的后果,“天保改革”显示幕府要向后退,而日本要向前走。若不是佩里叩关,我们不排除幕府在逼急了的情况下,有用武力逼退日本至商业不发达状态的可能,但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这可能化为乌有。
面对资本主义入侵,日本亟需创建一个上层机构,以为整个社会建构中层联系,包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制度文教,使上下一体联为一体,就像一家公司那样运转。当倒幕派统一日本后,这种民族渴望有了实现的可能,明治天皇也就成了上层机构的总象征。
明治天皇的上台乃时势所致。将15岁的睦仁拥戴为国主的不光是下级武士,还有本土商人与西洋诸国,而后两者是更重要也更关键的力量,因为打仗就是打钱,如果本土商人与西洋诸国不支持新政府,新政府怎么可能打赢呢?但大家不要忘了,本土商人和西洋诸国起先都是支持幕府的。
在开国之后,幕府的确痛定思痛决意师夷自强,所以井伊直弼这样的强人才能上台。井伊为了压制攘夷派,扫除开国障碍,甚至不惜大开杀戒。安政大狱显示了井伊的急躁,但怎成想,井伊的反对派比他更没有耐心,他们不但在樱田门外行刺了井伊,而且把政治纲领做了180度大调——不“攘夷”改“倒幕”了!井伊死后,幕府加速沉沦,当局甚至考虑与天皇的朝廷“公武合体”(即“公家/朝廷”与“武家/幕府”共治天下),企图通过天皇的神圣来提振幕府的权威。可结果呢,幕府的权威没提振,天皇的神圣却加强了。此后,幕府再难有任何作为,它连“开国维新”的政治使命都被反对派抢走了,它活下去的唯一本钱就是手头那点兵了,而这本钱在戊辰战争一开头就输光了。真是天亡幕府啊!
本土商人,尤其是三井、鸿池这样的特权商阀,本来是幕府的附庸,但它们一见幕府军兵败京都就抛弃了幕府,转而支持新政府。西洋五国本来与幕府当局合作得很不错,不过,幕藩战端一起它们就作壁上观,还不忘向双方卖武器,法国卖给幕府军,英国卖给政府军。近代日本人把洋人称为“鬼畜”,鬼畜们用行动诠释了他们的信仰:“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日期:2014-03-05 23:19:06
4.孝明天皇之死
日本近代史是从孝明天皇开始的,佩里叩关那一年孝明天皇22岁。孝明天皇生于1831年,名叫“统仁”,9岁时被立为太子,15岁时即天皇位。前文我们提到过“安政五国条约”和“安政大狱”,这“安政”二字是孝明天皇的第三个年号,他的前两个年号分别为“弘化”与“嘉永”。在明治天皇之前,一代日本天皇可以使用多个年号,孝明天皇一生总共用过七个年号。“嘉永”时期为1848年到1854年,“安政”时期为1855年到1860年,其分界点为1854年,这一年佩里将军率黑船再次来航。
年号纪元为中国政治传统,始于周朝,后为日本所效仿。年号集中反映了统治者的心意,或向天祈福,或自吹自擂,或兼而有之。安政,顾名思义“安定政局”。然而,安政时代的政局实在不安定。在这短短五年中,幕府与西洋诸国签署两轮五国条约,一次在安政元年(1854),一次在安政五年(1858),安政二年(1855)秋江户发生了大地震,安政五年(1858)井伊直弼上台,不久便有了“安政大狱”,安政七年(1860)发生了“樱田门外事变”,之后便改年号为“万延”,再之后又改了三次年号,分别为“文久”、“元治”和“庆应”。孝明天皇每次改年号都是为了去霉气,由此看来日本人也有“冲喜”传统,不过孝明天皇改年号没有带来好运气,日本在开国后越来越乱,并最终爆发了日洋冲突和国内战争。
弗洛伊德说过,梦越是做得美丽,现实越是残酷。孝明天皇的一辈子可以用“悲催”二字来形容,他亲身感受了资本主义摧毁传统社会的巨大能量。孝明天皇是一个守旧君主,他讨厌开国、痛恨西洋,他渴望回归闭关锁国状态。孝明天皇热心支持攘夷运动,他曾经质问德川家茂,说:你身为“征夷大将军”究竟何时才肯征夷?
孝明天皇的排洋情绪是可以理解的,对他而言,洋人带来的只有混乱和麻烦。不过,孝明天皇也清楚,洋人可不是好对付的,连幕府都惧怕洋人。唉,这帮鬼畜,真是让人既恨又惧还无可奈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