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
第15节作者:
迟玉德
在戊辰战争中,老百姓站在了新政府一边,他们为政府军送水、送返、送酒,当人们遇到政府军时,无论男女老少都主动让路,并向武士们致敬言谢。可以说,政府军是在万民欢呼中入主东京的。老百姓之所以那么恨幕府,最主要的原因是幕府打开了国门。幕府站在了时代的一边,也同时站在了民众的对立面。这是一个难解的政治困境,新政府能不能解开这困境就看它的能耐了。
当明治天皇于1868年11月入主东京时,东京的市民和农民夹道欢迎,顶礼膜拜。在那个冬天,东京全城狂欢,人们张灯结彩,天皇下赐鱼酒,百姓把酒言欢。那场景如歌中所唱:“咱们老百姓啊今儿个真高兴,咱们老百姓啊今儿个要高兴,哟么哟么哟呵哟嘿……”
大伙儿为什么这个高兴呢?因为人们觉得天皇当政了,好日子该来了。
当日的日本人普遍支持攘夷,“攘夷”之所以被提为政治口号不是没有来由的。新政府夺权的理由是要“王政复古”,在老百姓看来,这就意味着要回到过去,回到那闭关锁国的美好年代。
然而,倒幕派一上台就背叛了“攘夷”理想。在戊辰战争一开始,新政府就照会西洋五国,声言尊重幕府与各国签订的条约,并承诺今后继续开国通商。
新政府的主力军是外样大名和下级武士,外样大名渴望翻身做主人,下级武士希望有更好的机会和待遇。商人、农民和洋人后来也参与了进来,商人想要推行重商主义,农民盼着减少租税,洋人则希望扩展生意。人民盼望着建设一个新的日本,一个让他们活得更好的日本。
1869年夏,随着政府军占领北海道,日本全境统一。明治新政府可以着手建设新日本了。
建设新日本,靠什么呢?
人们很快就发现,戊辰战争的胜利是两手空空的胜利。德川幕府是被推翻了,可眼下的局面比江户时代又强多少呢?
日本作家久米正雄在《伊藤博文时代》中描述了此间情形:
“诚然,幕府倒了,大权归于朝廷了。但是这个朝廷依然没有实力。第一,朝廷没有兵力,现在的征东军队都是从勤王诸藩借来的。第二,朝廷没有金钱。第三,朝廷又没有实际的政权。因为各藩主拥有土地、人民,各自在自己的藩地中行使政权,任意管治,任意征取赋税。并且各藩彼此窥视动静,在惶惶不安之中,都想保住本藩的每一寸土地。至于对付西方列强的国策,却谁也没有功夫考虑。这样简直不能称为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
德川幕府之所以被时代抛弃是因为它解决不了问题,它有自强的愿望,但却没有这种能力。不过,德川氏在幕末时仍能凭借余威推行政策,而新政府连这种余威也没有。新政府的根基太浅,它的权威来自于天皇,可人们把天皇当回事才几年呢!参加倒幕的藩主都明白,“尊王”是为了对付共同敌人,是权宜之计;而如今,共同敌人没有了,还“尊王”作甚呢!
在戊辰战争前,全国有260多个藩,战后则多出了十几个,因为幕府的直辖领地分裂了。在新旧交替之际,对各藩藩主而言,保住到手利益是最重要的。万一天下再变,他们也能有足够的筹码应对新战国时代。
这些藩主是极端自私的,这也就注定了他们的命运。要知道除德川幕府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敌人——西洋五国,而这个敌人绝不是靠诸藩联盟就能击败的。现如今,德川幕府是不存在了,但藩国仍然存在,它已成为新时代的绊脚石。
在明治政府成立时,日本约有人口三千万。其中,天皇是一家,公卿若干家,公卿附庸于天皇,可视为一大宗。另外,全国有三百多藩族,四十多万武士,武士的家属有一百五十多万,所以整个士族阶层有近两百万人。剩下的是最大宗的人口,他们是农民、工匠和商贾,其中农民最众。
在这三千万人口中,士族中的下级武士是最活跃的政治力量。下级武士年轻、有活力、有冲劲,他们尊王攘夷既是为民请命,也是挥洒青春。他们之所以“攘夷”,不是因为他们多么信仰“闭关锁国”,而是因为他们觉得那样是建功立业,是救济生民,是保卫日本。然而,当他们与洋人交手后,他们放弃了“攘夷”理想。残酷地现实让这些愤青明白一个道理,“夷”是“攘”不走的,他们的前途、百姓的命运、日本的出路只能在开国的情况下寻求。幕府不是亡于开国,而是亡于无能!
日期:2014-03-07 22:23:07
6.走向中央集权
中国的文明史大体可以分为三段,邦国时代——帝国时代——民国时代。周公开启了邦国时代,嬴政开启了帝国时代,孙文开启了民国时代。邦国时代的政治特征是分封制,帝国时代的政治特征是郡县制,民国时代的政治特征是代议制。与邦国时代、帝国时代相比,民国时代太过短暂,其还处于婴儿期,因此,中国的代议制还处于极初级阶段,两岸三地都是如此。
帝国时代之所以取代邦国时代,民国时代之所以取代帝国时代,并不是由于嬴政和孙文个人多么雄才大略,而是由于当时的政治体制解决不了当时的社会问题,时代需要一种新体制、一场大变革,嬴孙二人不过是历史选中的代理人。
当日本打开国门后,幕藩体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幕府当局使出了浑身力气,但仍把国务搞得一塌糊涂。外样大名、下级武士、天皇公卿趁着这股乱乎劲儿,以“尊王攘夷”为旗号,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倒幕运动。在一开始,倒幕派并不明白他们的时代使命,所以他们才会反对开国并与洋人开战;及至戊辰战争,倒幕中坚力量已彻底成熟,他们不但放弃了“攘夷”主张,而且很支持开国通商。这没什么难理解的,人是会成长的,族群也是会成长的,用梁启超的话说就是“以今日之我战昨日之我”。
到戊辰战争爆发时,明治政府与幕府当局在开国问题上没有分歧,两股政治力量都想师夷长技以自强。既然大家政治目标一致,那大家应该合作才对,又为什么非要你死我活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事纷争,外样大名与幕府当局是对老冤家。德川氏,你也有今天,老孙让你压在五行山下快三百年了!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孩儿们,跟俺老孙大闹天宫去!
德川幕府的覆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今儿你把反对派压得有多狠,明儿你就死得有多惨。不过很可惜,日本人没能悟出这个道理。事实上,所有的日本人都是德川家康,他们都防着所有人,他们都把对手往死里整,结果把“大日本帝国”给整没了。
倒幕派推到了德川幕府,他们建立起了明治皇朝,他们赢了,赢的速度超乎想象,他们还没来得及借战争撑起足够权威,战争就结束了!这让他们一时不知所措,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失落。他们赢了吗,如果赢了,那他们赢得了什么呢?
倒幕派中的明白人很快意识到,戊辰战争的胜利并没有为他们赢得建设新日本的足够筹码。要建设新日本,就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这个新政府要能约束地方,并有能力执行改革方案,不能像德川幕府那样连水户藩都管不住、连长州藩都治不了。可眼下呢,新政府要钱没钱,要权没权,要兵没兵,空壳一个。一个皮包公司还想搞实业,别逗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