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2-21 20:18:12
关于郭威该不该带头衔出征的问题讨论
时间过去了四个多月,战乱终于平息。在大家都赞美的郭威的时候,皇帝刘承佑下诏,令郭威前去干一项常规的工作---前线站岗,防御契丹(枢使郭威率师巡边)。
由于契丹这个少数民族,和汉朝劳动人民交流的欲望强烈,隔三差五的来串个门,搞得后汉边境上下鸡犬不宁。再说边将也不给力,大多都是饭桶级别的。其他人抵挡不住契丹的入侵,那只有请郭威他老人家出马了。
在郭威即将去站岗的时候,朝廷里面乱起来了,为什么乱呢?起乱的原因很简单,是关于郭威该不该带着枢密使的头衔出征?
我们现在看来不算什么屁事啊,还为这个争吵不休的。这句源于我国古代一句著名,而又有哲理的话“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这句总结为一个成语那就是“名正言顺”。
中国人向来是最讲究的,干什么事都要有个由头,这就是讲究。
下面首先解释一下节度使和枢密使的关系:
节度使就是给你一块地,反正不管多大,给你就拿着,别挑肥拣瘦的。这些节度使的权力很大,可以任意任免官吏将领,任意收取贡赋,还不向朝廷缴纳,全都留着自个用。说白了就是有房子、有车、有钱、有地,更重要的是还有兵。
枢密使就是掌管军队的调度,说调几个人给你,就调几个人给你,一点不带差。皇上圣旨都不如枢密使大人的手谕好使。
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的核心就是权力问题,观点斗争是假的,方式斗争也是假的,只有权力的斗争才是真的。
关于争论的这个问题,说白了就是是不是要给郭威,多加一个荣誉头衔的问题。
国务院总理(宰相)苏逢吉认为:外地藩臣没有兼职中央官职的先例,所以要遵祖制(藩臣无兼枢密使)。自古以来都是以内制外,我从来没听说过以外制内(以内制外,顺也;今反以外制内,其可乎?),所以我反对郭威外出带兵兼职中央官职。
实话实说苏逢吉是出于公心,武人只管带兵,要是再把调兵权一块都交出去,不乱才怪呢。
首都卫戍司令史弘肇则认为: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皇上如此看重郭大人,如果不加枢密使头衔去站岗,则很难威服其他节度使,很难叫他人服从指挥。我认为应该叫郭威加枢密使衔去站岗。
刘承佑只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觉得史弘肇说的比较有理,就听从了史弘肇建议,加封郭威为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领枢密使郭威领兵巡边,又配了个副手宣徽使王峻参预军事。
刘承佑还给郭威一个他到死都后悔的权利“河北诸州,皆听威节度”,这就是自己挖好了坑,然后再出钱请人帮忙埋把土。
日期:2014-03-14 19:58:25
黑社会大哥也需要潜质
乾佑三年(公元950年)十一月十四日的一个早晨,首都卫戍司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史弘肇;国防部部长兼中央办公厅主任(枢密使、内掌机要)杨邠;财政部部长(三司使)王章,这三个人像往常一样走在上班的路上。
往日他们像今天这样,按照正常的程序去上班,今天虽说是按照往日的程序走,但是唯一不同的是今天电脑死机了。
这三位兄弟刚走到广政殿旁,忽然,就是忽然,冲出了数十名带甲武士,不由分说的就是一顿砍,砍人头像切西瓜似的一样干净利索(这几个武士昨晚估计没睡觉,磨了一夜的刀)。
就这样后汉三个部委级别的大官,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被人弄死了,连个声响都没有,就一命归西了。
堂堂国家大员,在没有经过任何司法程序,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在文明社会被杀了。
这事就是了了,看似很无厘头的事。但这背后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三个人看是无缘无故的死了,其实用两个字可以解释这一切所发生的事----权力,如果再加两个字的话我想应该就是----利益。
还是那句话,观点斗争是假的,方式斗争也是假的,只有权力利益斗争才是真的。
这种无组织、无纪律、无计划的纯暴力行为,让人看出刘承佑是一个没脑子的孩子,用句通俗点的话叫做二愣子。
想干就干,想砍就砍,让三个皇帝的托孤大臣,死的一塌糊涂,死的一点脾气都没有,可是后果呢?可后果就是没有后果。
历史一再证明,凡是没有经过组织,没有经过计划的谋杀,都是不成功的谋杀,都是后果很严重的。刘承佑的这一次也不例外。
我在上大学期间,有一位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觉得这句话可以堪称经典:在没打仗之前,就应该想到打完仗之后事,此谓之曰谋定而后动。
然后呢?然后三个被砍得乱七八糟的人,被定了一个皇帝经常用的罪名(反正死了,怎么定,随便)----谋反。
谋反,是历史上公认的最好的杀人武器,具有斩草除根之特效,是居家旅行必备之良药。
五个顾命大臣就算下俩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苏逢吉,另一个是统帅千军万马的郭威,苏逢吉呢不杀就不杀吧,这就是一扔在臭泥坑的小泥鳅,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可是刘承佑为什么要把郭威调走再动手呢?千年之后的我,对二愣子兄弟的这个举动很是费解。
对于刘承佑兄弟来说,是不是一根筋在作怪呢?还是郭威在不好意思下手?难道是想把郭威留下单挑?以二愣子性格外加精神扭曲,倒是很有可能。至于标准答案我没找到,恕小生无能,翻遍五代史也实在找不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